笔趣阁 > 大晋皇族 > 第五十二章 郑家村

第五十二章 郑家村

    荥阳郡的郡治名叫荥阳县,这个城外边二十里的地方有一村子,名叫郑家村。如果你以为这是一个普通的小村子你就错了,这个村子正是名闻天下的荥阳郑氏大本营。

    这个地方,荥阳太守来了也得下马步行进村。世家之所以强大,首先他们有大量的土地,其次他们掌握着知识,最后他们拥有一代代积累下来的财富,人脉。

    比如大理寺卿郑善愿,他的官职就是正三品,大晋刑法最高的三大官职之一。这个官职是先帝亲自任命的,根本没有所谓的考核。为什么,因为他是荥阳郑氏的家主。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时代还没有出现所谓的“科举”,选材取士,依旧是九品中正制,所以,可想而知名门望族在大晋的地位。

    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句话是对当今大晋官场最真实的写照。有的时候,皇帝也不得不妥协。

    这一日,一行二十几人的马队从官道上下来,朝着郑家村而来,马蹄疾踏扬起的灰尘让小路两旁的行人纷纷捂住口鼻。不少人心中暗自嘀咕,什么人胆子这么大,在郑家村这一带如此纵马。

    只见为首的乃是一名身穿玄服的少年人,其面容英俊,贵气逼人。身后跟着二十几名彪形壮汉,个个手中握着横刀。

    少年人正是过来送信的姜承枭,齐王因为收到大捷信报的消息,打算在荥阳县暂留两日,举行宴饮,趁此机会,他正好过来把乐平拜托他的事情办好。

    想起齐王,姜承枭为之默然。他从前一直以为没脑子的贵族子弟基本上很少,尤其是皇室子弟,都应当是那种办事情极度小心,聪明谨慎的。

    但是这些日子和齐王相处下来,他知道自己错的离谱,狂妄自大的皇室子弟大有人在,哪怕他是当今皇帝宠爱的儿子。

    济阴郡犒军一事可是皇帝谕旨,齐王却因为前方大捷就要在此停留宴饮,不知道他是不在乎还是不把朝廷里面的御史当一回事。

    《荀子》中有一句: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

    老祖宗从来都不会骗人,尤其是不会骗他的子孙们。道理千古不变,每朝每代都有人去验证这句话。

    一行人在村口停下,马蹄声四起,姜承枭眯着眼,伸手搭帘看向远方,隐隐约约可见里面屋舍俨然,炊烟袅袅。

    “你们是谁?”一道声音响起,一个扎着总角辫子的小孩吮吸着手指,大眼睛看着马上的姜承枭。

    姜承枭翻身下马,从怀中拿出一个油布包裹,打开之后,从里面取出一块糕点放在手心,来到小孩身边蹲下身子,伸出手掌。

    小孩看着那白花花的糕点上点缀着蜜饯糖,顿时眼都直了。姜承枭也不说话,自顾自吃了一个,点点头,“挺甜的。”

    小孩咽了咽口水,虽然面上很想吃,但是就是不要。

    姜承枭道:“你去告诉你家大人,京城代王世子前来拜会。”

    “然后你就把糕点给我?”小孩顿时接口,自动忽略了他的话。

    姜承枭一顿,摇摇头,将油布包裹起来,反手扔给身后的南霁云,起身道:“前提是你能把事情办好。”

    小孩看了一眼众人,起身跑回村子中。

    “主人,这小孩记得住话吗?”南霁云表示怀疑。

    姜承枭淡淡道:“你还真以为我会在这儿等么。”说完,牵着马儿走进村子。村子中似乎在办丧事,能听得见哭号,家家户户都在打着白布条。

    村子中没有他想的那样是什么泥泞小路,除了包围在外面的田地,里面都是砖石铺成平路。两旁是一家家一户户的瓦房,村民看见姜承枭一行人都显得有些诧异。

    一般而言,没有人会这么堂而皇之的进入郑家村。

    一名老人拄着拐棍,上前拦住他,“后生,哪里来的?”

    “京城代王府。”姜承枭回应。

    围观村民闻言顿时窃窃私语,虽然他们不明白“代王府”三个字的含义,可是代王府这三个字代表一个王爷,他们还是懂的。

    老人道:“可有信件?”

    南霁云拿出一道金牌亮出,老人顿时转头,“二娃子,快去告诉二爷。”

    一名青年人立马转身向着建筑群中狂奔而去。

    被一群人围着,姜承枭也不好继续走下去,索性在原地与老人聊起来。

    “这是哪家在办白事啊?”

    老人叹了口气,“四房的老爷去了,昨儿个夜里的事情。”

    姜承枭点点头,老人又问道:“代王府,你可是王妃派来的?”

    郑氏嫡女嫁给代王的事情,他们老一辈人是知道的。

    姜承枭道:“王妃是我阿娘。”

    “哦。”老人顿时拱手,“原来是世子当面,失礼了。”

    姜承枭笑着扶起他,说道:“在这里我是晚辈,当不得老人家这一拜。”

    老人哈哈一笑,说道:“嗯,既是如此,你也莫急,想必过一会大房那边就会来人了,要不要进来坐坐喝杯茶。”

    姜承枭摇摇头,正欲说话,那边来了一圈人。

    为首的是一名身着灰衣的中年人,其身后跟着一众青年人。

    那人来到姜承枭身边,拱手一礼,道:“有失远迎,还请世子勿怪。在下郑仁鲤。”

    来时,郑氏与他说过这边的几个人,这个郑仁鲤是郑善愿的二儿子,也是他法理上的舅舅。

    “不敢,承枭拜见二舅。”他连忙还了一礼。

    郑仁鲤微微一笑,扶起姜承枭,说道:“五娘子前些年经常来信,言世子身体不适,今日一见,世子气血红润,想必身子当好多了吧。”

    姜承枭道:“阿娘不仅在佛堂为我祈愿,还常常亲自为我熬药膳,都是阿娘的功劳。”

    郑仁鲤笑着拉他的手,向着大房所在的府邸走去。

    “世子今日来此所为何事啊?”郑仁鲤边走边问道。

    姜承枭道:“是这样的,乐平说她在这边有个相好的姐姐,让我给那位姑娘带封信过来。”

    “哦?哪位啊?”郑仁鲤问道。

    姜承枭道:“阿娘说,让我将信交给三舅舅就行。”

    其实他自己心里也是一肚子困惑,搞不懂为什么郑氏这么说。

    郑仁鲤眼睛眯了眯,不动声色道:“不急不急,他在四房那边主持白事,得要一些时间才能过来,你先随我进府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