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千斤的鱼,听上去很多,其实分起来很快。
县中几个分粮点匀一匀后,待到日落西山之时,鱼基本上已经分完了。
炊烟袅袅升起,整个东阳县城中,飘起了浓郁的鱼香味。
有清蒸的,有水煮的,有钱人家还有油炸的。
各种鱼香混在一起,让人置身其中,就像是进了海底烹饪世界一样。
只不过,吃鱼最讲究的地方,如今除了清蒸鳜鱼馆之外,便要数聚全德酒楼了。
今天的聚全德酒楼,那真是一场全鱼宴!
因为灾情的原因,已经很少有人来下馆子了。
不是因为没钱,而是因为要忙着挣粮食。
东阳县令制定的以工代赈的策略,让百姓们充分理解了不干活就没饭吃的道理。
不过,有些人始终是不一样的,他们无需太过担忧。
所以,今晚的聚全德酒楼,倒真是来了不少人。
比如城北毕员外,城西药铺王掌柜,海岱苑的徐掌柜,他们都来了。
“徐掌柜,你家明明就是开饭庄的,干嘛老来聚全德酒楼啊?”毕员外揶揄道。
徐掌柜嘿嘿一笑,道:“有一说一,这里的烤肉和做鱼的功夫,我海岱苑比不了。”
“哟,徐掌柜还有认怂的时候啊,少见!”王掌柜帮腔道。
徐掌柜看了眼王掌柜,也不好反驳,毕竟人家是开药铺的,有些奇奇怪怪的药,还是挺管用的。
“这就楼要不是陈师傅和李公子开的,我早就把这里的大厨挖到我们海岱苑去了。”徐掌柜不甘示弱地说道。
“谁要挖我们的大厨啊?”陈正走了过来。
几人赶紧站起来拱手致意,陈正还礼道:“各位无需多礼,快快入座。”
“陈师傅一起吧。”毕员外将自己左手边的椅子拉开,示意陈正入座。
陈正赶紧摆手道:“不了,不了,我已经吃过了。你们慢慢享用,吃好,喝好!”
说完这话,陈正赶紧离开包房,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开玩笑呢,陈正是这里的掌柜之一,若是真入座就餐,吃完了算谁的?
这帮老东西,坏的很啊。
陈正离开了,饭菜也终于上了。
第一道菜是麻椒翘嘴鱼头!
鱼头用米酒煨过之后,再浇上孟初九特制的麻椒酱。
鲜嫩的鱼肉,混合了酒香,吃在嘴里爽滑无比。
唇齿之间更是麻麻痒痒,回味无穷,让人忍不住要吃第二口。
第二道菜是片片鱼!
将肥美的鱼肉切成片,裹上鸡蛋、面粉,放到高温油锅中煎炸片刻。
用生好的豆芽、紫苏叶混入高汤,将汤汁儿盖到炸好的鱼片上。
一口下去,满嘴流苏,细细咀嚼,又鲜嫩爽滑。
在嫩肉与酥皮之间,来回交换,体味那灵与肉的交融。
这道菜是毕员外最喜欢的。
陆陆续续七八道菜全都摆上了桌,无一例外,都是鱼。
这可是孟初九和旭升两人精心研究的全鱼宴,在整个东阳城是独一份的。
今日捕鱼满载而归,虽然大部分都分给了百姓,不过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留了下来。
陈正自己也要吃饭啊,明天开始要造大船了,不吃好了,营养跟不上怎么办?
孟初九在后厨做了几样精致的小菜,陈正打包回家,与娘子共进晚餐。
桌上点上两根蜡烛,三蝶小菜,两碗米饭,晚餐简单却也温馨。
最近一段时间,岳小蓉没有去接悬赏任务了。
都不是因为岳小蓉不去了,而是因为这灾情期间,很多逃亡在外的贼人也没饭吃,还不如回来自首。
虽然被关进大牢,有些不自由,但总比饿死在外面强啊!
所以,岳小蓉“失业”了。
“相公,你多吃一点,最近辛苦了。”岳小蓉给陈正的碗里夹了些菜。
陈正嘿嘿一笑,也夹了一筷子到岳小蓉碗里,道:“最近没有好好陪陪娘子,你也多吃一些。”
“相公做的是大事,我能理解。”岳小蓉看着陈正说道。
陈正听在耳中,甜在心里,这么善解人意的娘子去哪里找?
根本找不到!
陈正的体力虽然比李爽好上许多,没有像他那样累的路都走不了。
不过,今天出海确实乏累,陈正没有做其他事情,直接倒床上,连鞋子都没来得及脱,就睡了过去。
岳小蓉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过去将陈正的鞋袜除下,又给他盖好被子。
看着陈正熟睡的样子,岳小蓉突然感觉自己很是心安。
第二天一大早,睡足了一晚的陈正神清气爽。
城里面依旧死气沉沉,没有多少行人,这让陈正有些感慨。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灾难无情人有情,而陈正就是那个情义满满的人。
去船坞,造大船,捕鱼赈灾,陈正感觉自己的人格得到了升华,品质得到了提升。
他不再是那个自己吃饱,全家不饿的无用小木匠;也不再是那个看人眼色,唯唯诺诺的压寨相公!
他是陈正,是东阳县陈记红松木工坊的掌柜;他是聚全德酒楼的股东;他是东阳县衙署的座上宾。
如今,陈正成了东阳县的希望,只有他能让百姓饿不死!
想到这里,陈正突然感觉自己的压力有些大,这可不是他追求的人生啊!
娶妻生娃,摸鱼看日落,这才是他向往的生活。
于是,陈正加快了脚步,早一点儿造出大船,就能早一日轻松。
来到港口时,这里已经聚集了不少人了,不过,没有看到李爽的影子。
陈正估摸着,以李爽的小体格,没有个三五天,恐怕是恢复不过来的。
捕鱼的事,陈正交给了旭升负责。
旭升虽然年轻,但他驾船捕鱼的技术,显然早已经折服了大多数人,对于陈正的这个决定,无人有异议。
船队在旭升的带领下出港了,而陈正也该忙起来了。
陈正在自己系统的匠神库中,找到了一搜大排量的捕鱼木船。
体量之大,看他一个人肯定是无法完成的,需要有人协作帮忙才行。
于是,凡是有些技艺在手的,都被陈正调了过来。
这里面,就包括以前和陈正不太对付的王发财。
本来王发财是不愿意来的,不过陈正开出的条件确实不错。
除了衙署分发的鱼粮之外,陈正还会单独支出一份。
王发财的婆娘听说了之后,亲自把他送到了陈正的船坞中。
王发财也只好听天由命,任君驱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