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带着系统来大唐 > 第四百一十四章 发行货币几多钱(第四更)

第四百一十四章 发行货币几多钱(第四更)

    带着系统来大唐正文卷第四百一十四章发行货币几多钱“易弟,这个钱好。”晚上吃饭,李隆基看着一大堆的兑换券说。

    “不是钱,是兑换券,让孩子们能够拿着它兑换零食和玩耍的机会。”

    李易不承认他在印刷货币,钱是随便造的吗?

    钱可以随便种,种桑树、养蚕、织补,拿来当钱花。

    “对,是兑换券。”王皇后支持。

    李成器给李易倒酒:“你先印着,看看好不好用。等好用后,与陛下说。

    到时大唐直接印钱,还叫开元通宝。

    花钱的时候不用再带那许多沉重的东西,走远路的人最为方便。”

    “好处不止是轻便。”李隆基也说:“如今绢帛太多,富人家堆积在库里,百姓还必须种桑麻、养蚕。”

    李隆基想到把大量的桑麻去了,百姓用来种粮。

    实际授田不到百亩的百姓家中再种上树、养蚕耽误时间。

    不如种上谷子、哪怕是地不够好,种豆子养养地,豆子少,也能榨油、做豆腐吃。

    到时候铜用来制造工具,百姓全使用纸币。

    “还需要改进造纸工艺,使纸币更难被仿制。另外涉及到了发行数量。”李易没那么乐观。

    李隆基和李成器深思起来,慢慢吃喝。

    他俩知道不能使劲印钱买东西,印多少是个问题。

    过了一刻钟,李隆基询问李易。

    “易弟你说照着去年收上来的租子来发出钱可行?”

    “发出去了,百姓手中拿着钱,以后是交钱抵租,还是交粮?”李易没回答,而是问出一个问题。

    “当然是交粮。”李隆基马上说道。

    “朝廷印的钱都不能用来交租,百姓还愿意使用朝廷的钱?”李易再问。

    “那便允许交钱。”李隆基顺着说。

    “粮价变动,各地不同,收获时粮贱,交多少钱?

    原本应该交一石的租子,结果粮食收上来便宜,交的钱就少。

    朝廷拿着那个钱,再从别处买粮,买不到租子那些粮,朝廷收入减少。”

    李易又给出一个麻烦的问题。

    李成器插一句:“选一个平均的价格,每年粮价不同,算平均,让百姓交钱。”

    “百姓收粮的时候,粮价低,照平均算,要卖的粮则多。

    原本一石粮够了,换成钱,实际卖掉的是一石半,百姓吃亏。”

    李易还有说法,看,不行吧。

    李隆基兄弟二人发愁,这不也不行,那也不是,印钱有什么用?

    “愿意交钱就交钱,愿意交粮就交粮。”王皇后最聪明,一句话解决。

    “订价呢?订高了,百姓不去用钱,钱流通性差,百姓不想要。

    粮价不稳,其他的商品用纸币来买,商家会抬高价钱。

    只要有一个环节高了,所有的商品都开始针对纸币涨价。

    纸币到那个时候就废了,印得越多,贬值越厉害。”

    李易再提出货币接收程度的问题。

    “易弟你说,我们不想了。”李成器干脆把苦恼扔回去。

    “不。”李隆基摇头:“现在也有铜钱,也没说让百姓用铜钱来交租,他们可以拿铜钱买粮交。

    纸币发行的时候,遵照铜钱的时候就行了,大不了允许他们用纸币换铜钱。”

    李隆基想到办法,对,就这样。

    同时他也知道印多少钱了,朝廷有多少铜钱和绢帛,就印多少的钱。

    到时候允许百姓兑换,怎么兑都是那些。

    纸币代替铜钱是为了方便,不是一下子从百姓的手中捞钱。

    他把想法说出来,李易笑了。

    “没错,这就是印刷数量。等着大家渐渐适应,再多印一点,他们就不会想着去兑铜钱了。

    需要几年时间方可,我庄子上先试着发行兑换券,庄子有足够多的商品用来卖。

    百姓熟悉了庄子的兑换券,以后朝廷再发行纸币,水到渠成。”

    李易怕朝廷着急,一下子要发出来很多,朝廷缺钱。

    翌日的早上,庄户带着商品到灞桥那边与人交易。

    在需要购买别人东西的时候,问对方是否愿意收兑换券。

    并说明,本月用兑换券在庄子上买东西,享受优惠,只这一个月。

    一听优惠,对方立即答应。

    即便他们不买庄子上的商品,也可以去别人那买东西。

    买的时候商量价钱,按照庄子的优惠比例,各让一步,不就便宜了么。

    吃亏的是庄子,庄子有钱,还有十九天的优惠期。

    庄子如今没制作好十钱以上兑换券的版,最多只能到十钱。

    一给一捆子,对方数钱,数目对,赶紧揣着离开,买东西。

    “好用啊,早知道不赶车过来拉钱了,一揣,完事。”一个卖完东西拿到钱的人高兴。

    “得揣好,容易丢,绢帛大,不容易丢。”

    旁边过来卖麸子的人小心地把手放在揣钱的位置上。

    过来卖花的人则说:“面额太小,再大一些,别人愿意收,往来更便捷。”

    “你的花是从各地方收上来的,你要大额的作甚?”卖麸子的人笑着说。

    “我打算继续往下分包,鲜花的价钱比干花高,我自己一处处去收花,攒下来,很多花就干了。”

    卖花的人说出苦恼,他想让人到各个地方收,然后一次结算。

    转过头他再卖到庄子,能多赚钱。

    庄子用花来提取精油,鲜花提取的多,干花少,自然给的钱有高有低。

    除了有商户,过来送蒿子和茶叶的百姓,更愿意选择兑换券。

    他们不认为兑换券花不出去,李家庄子的排面在。

    随便拿出个东西就值很多钱,庄子印多少兑换券都有货卖。

    于是不用晚上,中午的时候,长安城的东西两市就流行起了兑换券。

    大家瞧着有意思,一揣便可,多省事啊。

    跟李家庄子有业务往来的商人,提出消费的话可以多给一点。

    “陛下,印钱应握在朝廷手上,不可予私人作。”

    姚崇中午没吃几口饭,等着李隆基吃完饭,他立即赶过来。

    其他两个宰相跟着点头,此事上不能再偏向李易了,太过重大。

    “姚卿可知一年应印多少钱?”李隆基不急,慢悠悠地问。

    “多少?这个……那个……”姚崇迷茫了,对呀,印多少合适呢?

    “陛下知晓?”卢怀慎目露期待之色。

    “简单,印多少要看收入几何,从……”

    李隆基讲起来,教大臣货币发行之策,不但要发出去,还得稳住价格。

    等他说完,三人悟了,他们觉得自己彻底学会了货币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