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之青史留名 > 第九十六章 两千五百万两白银

第九十六章 两千五百万两白银

    在得知只要购买了皇家舰队的旗帜和文书就能够不被海盗抢劫后,购买旗帜的人也是越来越多。

    一艘远洋商船,一年最少都能赚万两以上的白银,如果多跑几趟,更是数万两都打不住。

    就算一年只跑两趟,也是有两三万两银子的利润,和这个相比起来,三千两的保护费就算不得什么了。

    整个大明沿海,跑国外的商船太多了,最少有三四千艘。

    这么大的基数,只要有一部分船购买了旗帜,这都是一个不菲的收入。

    “我们的旗帜卖出多少了?”

    皇家舰队驻福州总部,颜思齐朝手下人询问。

    “大人,短短三个月时间,咱们就已经卖出两千多面旗了,赚了差不多六百万两白银。”手下人朝颜思齐汇报道。

    “传我命令,让海盗们加大对航线的巡逻,只要没有挂旗的,一律抢光,反抗的击沉。”颜思齐朝手下人吩咐道。

    接下来,六百多万两白银,分成了好几批被越了京城。

    万历皇帝听光是卖旗帜就赚了六百多万两银子后,顿时欣喜不已。

    而且,这还只是一年的收入,以后每年最少都能收入这么多,想想就让人兴奋。

    其实如果大明海商愿意乖乖交税,张青峰其实也不想用收保护费这一的。

    只因为沿海太长了,大部分都是走私船,皇家舰队根本不可能看的过来。

    与其抓走私,还不如在航道上安排一些海盗抢劫,以此来收取保护费。

    大海虽然宽广,但是航道却始终只有那么几条,偏离航道面临的将会是不可测的危险。

    有航道的存在,才有海盗的生存空间。

    要是大海中哪里都能跑船,海盗们早就失业了。

    虽然沿海走私猖獗,但是皇家舰队在接管了海关后,还是严厉打击走私船只的,这也让海关的收入都提高了好几倍,达到了年收税两百万两银子的程度。

    不过,皇家舰队最主要的还是海外贸易。

    大明到朝鲜,到本,琉球,南洋,印度等等地方都有皇家商行的商船在跑,差不多有两百多大艘。

    这些商船,每年都能给皇家商行带来超过八百万两银子的收入。

    如果加上收保护费的六百万两白银,海贸一年能够给万历皇帝赚的钱就超过了一千四百万两。

    如果加上其他产业赚的钱,比如银行,制造业,纺织业等等,张青峰一年给万历皇帝赚的钱已经超过了两千五百万两银子。

    虽然每年有了这么多都钱财,万历皇帝依然还是那么抠门儿,朝廷大臣们想要从万历皇帝内帑中拿钱依旧很困难,这让张青峰很是无语。

    不过好在,不管哪里发生灾后,张青峰都会劝万历皇帝拿出一些钱财出来移民,也算是能够缓解大明的不稳定因素。

    万历皇帝有这么多钱,张青峰自然也不会看着这些钱在仓库里发霉。

    他再次加大了对造船业的投入。

    六百万两白银越京城后,他直接一口气投资了二十家造船厂的建设。

    大明这么大的领土,这么多人口,商船却只有三四千艘,这很明显不符合大明的地位。

    要知道,在欧洲,光是一个荷兰就有上百家造船厂,一万六千多艘商船,是大明拥有商船数量的四五倍。

    张青峰的设想中,至少在未来十年之内,大明拥有的商船数量要赶上荷兰的一半,达到八千多艘的程度。

    这么大的数量,光靠张青峰投资的二十座造船厂是没办法完成的,所以他还需要投资其他船厂以及商人。

    张青峰准备忽悠大明的权贵们都参与到海贸中来,还有内陆的大商人大地主,让他们把多余的钱都来投资海贸,这样海贸才能发展的起来。

    如果十年之内要让大明的商船扩大一倍,人才还是太少了。

    所以张青峰下令,让手下人在津,济南,扬州,南京,杭州,宁波,福州,广州等十几座城市,都分别都开办了一所理工大学,准备一口气招收二十万学生。

    这些学校的老师,张青峰直接从大明理工大学中抽调,并不是很难。

    除了培养人才,张青峰的工业推广计划也是进行的如火如荼。

    很多人听闻张青峰愿意把机器制造局的大部分技术公布后,都纷纷和机器制造局合作,在很多大城市都办起了各种厂子。

    在南京,张青峰就和大明曹国公府合作开办了一家蒸汽机制造厂。

    随着大明各地工商业的兴起,蒸汽机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多,在京城的一家蒸汽机制造厂明显已经无法满足全国对蒸汽机的需求。

    而且从京城往南方运送机器也太麻烦。

    所以张青峰干脆就在其他地方办厂,这样才能满足需求。

    除了蒸汽机之外,其他的很多东西都是这样,比如机,农机,矿机等等,这些都是全国各地需求量很大的东西,所以在当地设厂,也能更好的供应。

    除了工业,农业方面也在快速发展。

    去年,张青峰把顺府所有皇庄都种上了土豆玉米番薯等农作物,培育了大量的农作物种子。

    之后,在朝廷的行政干预下,今年这些农作物开始在顺府以及北方很多灾频发的地区推广。

    目前来,这些农作物的推广非常顺利,因为没有人能够拒绝已经被证实能够亩产千斤以上的农作物。

    而且,这些农作物还能制作美食的况下。

    随着朝廷主动推广这些农作物,相信要不了几年,这些农作物在北方就会成为主食之一,到时候就再也不怕百姓受灾挨饿了。

    不过,高产农作物的普及也会来带一个弊端,那就是人口的暴增。

    清朝时因为普及了这几种高产作物后,使得人口一下子就从几千万暴增到三亿多。

    对于人口暴增,如果处理的好,能够增强国力。

    而如果处理不好,就是亡国的征兆。

    张青峰知道未来几十年大明会灾不断,所以这些年他都是在不断鼓动移民。

    这几年时间,光是从大陆移民到抬湾的百姓,就超过了百万人口。

    对于移民抬湾的百姓,万历皇帝也愿意花钱,因为这里是他最喜欢的儿子朱常洵的领地。

    皇家商行赚了这么多钱。张青峰除了投资工业和航海,投资更多的还是矿业。

    这几年,他在开封,南京,武汉,太原,重庆等地都建设了炼钢厂。

    伴随着这些炼钢厂一起的,还有各种工业设备制造厂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