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张青峰努力想要进入娱乐圈的时候,他不知道,在中秋假日期间,他的封神演义正在以疯狂的速度向四周蔓延。
在书院的时候,他的书至少被上百人抄录,这些人抄完后,并没有自己收藏起来,而且当成了炫耀的东西。
更是有人把这个东西,当成了结交朋友利器。
张小飞,是柳乘书院的学生,在书院中流行封神演义的时候,他也借同学的稿子抄了一份。
这次中秋节放假,他和父母家人一起回了余杭县的老家。
在老家这边,他认识一些朋友,也都是读书人。
在和朋友聊天的时候,他提到了柳乘书院有个杨三郎,杨三郎写了一本书,他看了之后惊为天人的事情。把杨三郎都夸上了天,自然引起了朋友的兴趣。
听到张小飞的话,他朋友一开始不怎么信。
接下来,张小飞就说幸好自己抄了一份,不然还以为我是骗子。
然后,在他朋友强烈要求一观的请求下,他只好“不情不愿”的把稿子拿出来给朋友看。
和张小飞期待的一样,当他朋友们看了封神演义的内容后,顿时就陷了进去。
“后面呢?后面的内容呢?”
接下来两天时间,当张小飞的朋友看完所有内容后,只觉得意犹未尽,急迫的就想要看后面的内容。
“后面的没有了,人家杨三郎只写这么多,后面的还没有写出来呢。”张小飞摊手说道。
“唉!”
听到张小飞的话,他的朋友们也只能叹气。
“你让那个谁,杨三郎是吧,你让他写快点,多写点,这看到一半就没了,不上不下的可真难受。”
张小飞看见他朋友那种欲罢不能备受折磨的样子,他的脸上顿时就露出了奸计得逞的笑容。
“这个你放心,我们整个书院的人每天都在催他呢。”张小飞说。
“小飞,把你这个稿子借我一段时间吧。”有人朝张小飞说道。
“你不是看完了吗?”
“我想借来抄一份,这样没事的时候就可以看一看了。”
“对对,给我也借一下,我也抄一份。”另外几个朋友也说道。
…………
另一边,作为同样是柳乘学院的学生,同样也抄了一份封神演义稿子的王荣来说,他这个节日就过得就有些悲剧了。
因为,他的稿子竟然被他父亲送人了。
“爹,你怎么把我的东西送人了啊?那可是我抄了两个月的……”
当王荣知道自己的稿子被父亲送人后,只觉得心里拔凉拔凉的,说话就有些忍不住急眼。
“臭小子,你怎么跟你爹说话呢,你的书我送给陈主簿了,他明年就要要升官了,我巴结上他,说不定就能混个班头当当,和这个相比你一本破书算得了什么。”王荣父亲理所当然道。
另一边,钱塘县主簿陈文杰在得到手下人送的封神演义书籍后,花了两天时间废寝忘食的看完了所有内容。
看完后,他只觉得惊为天人,同时也是意犹未尽。
这样的故事,这样精彩的情节,这么宏大的设定,让陈文杰这个活了四十多岁的人,都是彻底开了眼界。
看完这个故事后,他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没想到这个世界上竟然还有如此好看的书。
在宋朝,还没有长篇的概念,以前,偶尔有一些故事,都是以零散的话本形式存在。
故事的内容也不会很多,少的几十个字就是一个故事,多的也不会超过几千上万字。
而像封神演义这种长篇,那更是开天辟地以来头一回出现。
“来人,备轿,我要去一趟知县大人府上。”
看完封神演义的故事后,这让陈文杰马上就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送礼巴结上官的机会。
不多久,下人就备好了轿子后,陈文杰收拾整理了一番衣冠,就乘坐轿子往知县的府上而去。
“陈主簿这么一大早就来拜访,不知有何指教?”知县刘桑州笑着朝陈文杰说道。
“下官最近偶得一本奇书,特来让知县大人您鉴赏一下。”陈文杰朝知县刘桑州说道。
说话间,他已经拿出了那本封神演义递向刘桑州。
这是被人装订好的书籍,有蒙皮封面,上面还用毛笔写了《封神演义》这四个大字,以及“杨三郎著”这四个小字。
封神演义目前出了二十万字,所以这本书足足有一本新华字典那么厚,拿在手里也是相当的沉。
“哦?奇书!那我倒是要看看了。”刘桑州接过书籍说道。
“知县大人,这是一个叫杨三郎人写的书,还没有写完,等后面写完了,我再给您送来后面的内容。”陈文杰朝刘桑州说道。
这话是曾经给他送书的王姓小吏告诉他的,他现在也是原封不动的说给知县大人。
随着陈主簿和刘知县的交流,这本封神演义也是第一次被官员所看见。
不只是如此,在临安的读书人圈子中,封神演义也快速流传起来。
这段时间,在临安城中,一个柳家子弟就把封神演义带到了国子监。
这个柳家子弟叫柳望北,今年二十多岁。
这本封神演义,正是他从一个家族小辈手中借的,这个小辈正是在柳家的书院读书,所以就抄了一份封神演义的稿子。
在柳望北把封神演义带到国子监后,国子监顿时也流行起了抄书的活动。
和封神演义一起带来的,还有鹅毛笔以及五倍子墨水。
这也是张青峰家里的墨水生意越来越好的原因之一。
用鹅毛笔抄书要比毛笔快很多倍,所以很多人在用毛笔抄了一段时间后,最终也不得不使用鹅毛笔。
更是有不差钱又懒得抄书的人,出价到了十贯钱一册来收购封神演义的手抄本。
更是有人跑到柳乘书院打听谁有封神演义的手抄本,他们愿意高价收购。
让张青峰没有想到的是,还真有一些人把抄的手抄本卖出了大价钱。
有一个学生,因为写的一手好鹅毛笔字,他的手抄本更是卖到了三十贯钱。
国子监,是整个南宋最高学府,地位仅次于太学。
随着封神演义在国子监扩散开来,就在国子监隔壁的太学,自然也得到了这本书。
一时间,太学也开始抄起书来。
在古代,书籍的传播是很困难的,书籍印刷成本高,印多了可能卖不出去,印的少了更加亏。
这样一来,整个读书人的圈子都流行一个活动,抄书。
不管是什么书,如果买不起,抄就对了。
比如曹雪芹的《红楼梦》,当时就是以手抄本的形式广为流传。
很多大家族的藏书中,也大部分都是手抄本。
像寺庙道观这样的地方,也流行抄书,他们抄的不是四书五经而且佛法经文。
一些和尚,更是一辈子抄写经文,这也是佛教能够大肆传播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