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他!
没错!
就是他多尔衮放的火!
就是他多尔衮陷害的自己!
他多尔衮为什么这么做!就是为了除掉自己,他多尔衮必定是知道自己才是东虏的心腹之患啊!
是啊!是啊!
正是如此,他多尔衮肯定知道,一旦自己解决了德世子,必定会挥师北上,到那时必定能平定辽东。
而他多尔衮就因为明白这一点,所以才会千方百计的陷害自己。
陛下啊!
臣,臣冤枉啊!
臣,臣终于找到真凶了,烧圣林的真凶就是他多尔衮!
被怒形于色的洪承畴,这么死死的盯着,多尔衮不禁有些疑惑,不对啊,他洪承畴怎么这么恨自己?
那怕就是沦为自己的俘虏,也不至于这样啊。毕竟胜败乃兵家常事。又不是生死仇人。
“快,快给洪督师松绑,快些,你这狗奴才,怎么能捆这么紧……”
多尔衮的话音刚落,洪承畴便厉声喝道。
“多尔衮,你何必如此假惺惺的示好于我,你今天目的已经达到,还不快点杀了我!”
“目的已经达到?督师此话又是何意?”
多尔衮真的懵了,难不成是先前得到的消息是假的。明国皇帝之所以让他回京城,是为了让他追击自己?想让他趁大清元气大伤时,进军大清?
这种可能性有多大?
应该不太可能吧。
“哼哼,你,多尔衮背信弃义,你我当初击掌为誓,北撤时不伤我百姓一人,你违誓在先,杀我百姓不说,还遣兵焚我圣林,陷洪某于不义之地,多尔衮你这狗贼,狡猾如此,欲借焚圣林,令陛下治罪于我,可圣天子在,又焉会受你蒙蔽,你不甘失败,又遣人掠我,今日落到你手中,想杀便杀,何需多言!”
所有的一切都是洪承畴脑补的,一直深信自己有挽天倾之能的他,相信这一切都是多尔衮策划的,目的就是为了借陛下手除掉自己,他好狠的心啊!自己居然与他击掌握为誓,当真是识人不明。哎!悔不当初呀。
“哈哈,洪督师啊,洪督师,我为何要杀你!”
被扣上这些帽子的多尔衮倒也没有辩解,他盯着怒形于色的洪承畴,原本还弄不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了他。现在也明白其中原由,突然放声大笑,然后又冲着多隆骂道。
“多隆,你这狗奴才,我不是吩咐你嘛,洪督师可是我的座上贵客,让你好生把他请来,你这狗奴才,居然敢伤洪督师,来人,重罚50军棍!”
“主子,奴才,奴才……”
抢了人回来,结果还要挨军棍的多隆顿时傻了眼,情况不对呀,现在应该是主子给自己重赏才对啊。
怎么变成军棍了?
不等他喊冤,看着主子,熟读三国的他,立即想到了什么苦肉计,似有所悟的他,连忙跪下磕头道。
“主子,奴才该死,奴才该死,求主子责罚!”
“还愣着干什么,拉下去用刑!”
这狗奴才倒也识数!
多尔衮的心里这么寻思着,面上却对洪承畴笑道。
“洪督师,奴才们不分轻重,您可不要记恨!都是本王没有说清楚!”
多尔衮之所以会这么客气,原因无他,这洪承畴是个人才啊!
这几年,多尔衮常读金太宗本纪,这个太宗,是金朝第二代皇帝,本名完颜吴乞买,汉名改为完颜昂。对于扩大金朝的武功和版图起了重大作用。在他统治时期,灭了辽国,臣服了西夏和高丽,占领中原,俘虏了北宋的徽、钦二帝,一度打到杭州,迫使来天子称为儿皇帝,贡纳岁币。皇台吉曾命人将《金史》中的《太宗本纪》译为满文,供他。
多尔衮也是沾光读的,甚至也和黄台吉聊过,想要建立太宗的事业不难,关键是要善于使用人才。而洪承畴在明国的大臣中是很难得的人才,要是能使洪承畴回心转意,归他所用,必定可以助自己成就一番伟业!
心里这么想着,多尔衮甚至觉得,洪承畴简直就是老天爷送给他的人才!
皇上身边有像范文程那样的汉官为他出谋划策,自己的身边虽说有不少汉官,可像能和范文程相比的可不多,这不,老天就把洪承畴送来了!这洪承畴又岂是他范文程能比的!
这样的人才要收为我用!不能辜负老天!
“哼哼!多尔衮,你勿需多言!”
心知对方要收降自己的洪承畴,冲着京城的方向报拳说道。
“我辈自束发受书起,便习知忠义二字。身为朝廷大臣,不幸陷于敌手,为国尽节,份所当然。况且皇上于我辈知遇,天恩高厚,更当以死报君王,断无惜死之理。休再多言,洪某断然不会降的,要杀便杀,何需多言!”
说出这番话后,洪承畴闭起了眼睛,看似大义凛然他,大有一副视死如归的模样。但是他的脑海中没有一刻停止活动,心情也似波浪汹涌般的,闪现动着种种念头,尽管情绪激昂,想像文丞相那样以血表忠,想要慷慨就义。但他也不时想到他的家庭、他的母亲、夫人和儿女等等亲属。当然也想到母亲在他幼年就教过的“为子尽孝”和“为臣尽忠”的道理。
儿子不孝,只能为国尽忠了。洪承畴默默地在心里这么想到。
但是特别奇怪的是,先前赶到多尔衮营中的一路上,尽管他无数次涌起慷慨就义的念头,可是心情却不禁起怅惘之感。就这样的杂念与慷慨就义的思想于心底挣扎着。
当然,在路上,他还想到另一种可能。
就是多尔衮不一定杀自己,不过他已经在心中决定:到了沈阳以后,如果带他到虏酋四王子,就是那个黄太吉的面前,他必定一不屈膝,二不投降,还要对虏酋破口大骂,只求速死。
他甚至想象着虏酋可能被他的谩骂激怒,像安禄山对待张巡那样,打掉他的牙齿,割掉他的舌头,然后将他杀掉。倘若那样,壮烈捐躯,也不负世受国恩,深蒙今上知遇。到那时他忠烈之名必定名传海内,当然他必定也就会名垂青史。
不过他又想到,也许虏酋不会马上杀他,也不逼迫他马上投降,而是像蒙古人对待文丞相那样,暂时将他拘禁,等待很久以后才将他杀掉。如果这样,他也要时时存一个以死报国的决心,每逢朔、望,向南行礼,表明他是大明朝廷大臣。
此时,在表明求死的志愿之后,闭起眼睛一心求死的洪承畴,在心中叹道:
“可惜不能将真相告诉陛下,解除陛下对我的误会,就这么背负罪名而死,我……实在是不甘心啊!”
是啊!
我和张巡他们不一样,他们是兵败被俘,而我哪?确是待罪之身。即便是为皇上,为朝廷,为大明死了,搁外人的眼里,我还是一个罪臣啊。
皇上,臣不怕死,只只是不甘心啊!
哎,谁又能够体谅我心里的苦衷呢?
忠心耿耿如我,却落得这个下场。
哎!
苍天无眼啊!
就在洪承畴心下纷乱时,只听到多尔衮哈哈大笑道。
“好一个洪督师,能如此视死如归,果然不辱朝廷,不负君国!可,本王为什么杀你!我好不容易机关算尽,才把你洪督师请来,要是杀你,又何需如此?”
多尔衮的话,让洪承畴的心思一沉,但他的心情反而更加镇定,只有一个想法:“我是天朝大臣,深蒙皇上知遇,任胡虏百般威逼利诱,决不辱国辱身!”
既然现在多尔衮不肯杀害自己,那么必定会想办法劝降他,优礼相加。当然他也知道,自古以来慷慨赴死容易,从容就义难,所以死得愈快愈好,越快,就越不会动摇。所以必须赶快为国尽节,他在路上就已经想好了,面对这种局面,他必须采取三项对策:一是谩骂,二是不理,三是绝食。
“任你使尽威逼利诱办法,休想我洪某屈膝!”
洪承畴心里这么寻思着,便睁开了眼睛,盯着多尔衮怒斥道。
“多尔衮,你这虏奴……”
这边还不等洪承畴开骂,那边多尔衮就哈哈大笑道。
“洪承畴,你是不是想这样激怒我,逼我杀你?”
盯着洪承畴,多尔衮又怎么可能不知道他的想法,他无非就是想激怒自己,自己杀了他而已。
他想一心求死。
怎么可能让他死呢?他可是本王将来的军师幕僚啊。
多尔衮投来的目光,让洪承畴的心里有些发虚,他知道自己的想法了。
知道就知道吧,这样的举动我骗不了人,不过也就是为了激怒他,让他杀了自己而已。
反正是我洪承畴,已经打定主意要为大明而死了。
皇上,臣这就去了!只可惜是身背冤名啊。皇上!
正当洪承畴在心底感叹的时候,只听到多尔衮在一旁哈哈大笑道。
“你以为你不降我,就能做得了忠臣?你以为你能视死如归,就能不辱朝廷,就能不负君国!我告诉你洪承畴,现在不是你降不降我,是我救不救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