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美男计和拯救计划
“啪!啪!”
那两个保镖的黑色礼帽飞了起来,飘飘洒洒地落在了轿车的后面。
佘艾珍刚刚在余金凤的带领下参观了陈列在店堂里的、一些有代表性的展品,以及部分顾客还没有领走的成品。
一直看了七八分钟。余金凤看到余则成再次在店堂里出现时,才介绍佘艾珍去设计室。
见到“三六六摩登服装设计制造有限公司”的首席设计师,佘艾珍说:“孙大师,我想要一款既有洋式大衣的洋味,又有民族风格的大衣。你可能设计得出来?”
余则成知道这佘艾珍既要奢华、又要堆积,是典型的土财主的思维。希望将自己有钱写在脸上。同时还想要点美感、摩登感。他点了点头,说:“可以!”
他拿出一件西式大衣,然后比划说:“除了衣领和袖口、下摆给你搭配一些貂皮之外,还在胳膊肘这里点缀一些颜色各异的貂皮。像挂着两只灯笼一般照亮人生。”
佘艾珍眼睛一亮!衣领和袖口搭配貂皮,她还见过,可是下摆搭配貂皮她就没有见过了,更不要说胳膊肘这里还“照亮人生”了。她连连说:“好好!就设计你这样的照亮人生。”
这时,外面突然出现两声枪声。
佘艾珍立刻迈步走出设计室,看到两个保镖举着手,脸色煞白,礼帽也不见了。她大声地吼道:“你俩是他妈的怎么回事啊?”
那两个保镖朝一个方向看去。
佘艾珍再一看,走进来一个身穿洋装,外罩披风,脖子上还戴着一条精致的围巾,黑色礼帽头上压。特别是礼帽下面的那一张美得让人心疼的脸,顶多只有十八九岁吧?还有那一双充满野性、杀戮的眼睛,简直是自己梦中的白马王子。
那青年走进来一看到佘艾珍,本来他是要假装惊讶的,这时,他是真的十分惊讶!怎么有这么“特别”美丽的女人!他将手上的手枪挽了一个花,像是变魔术一般,将手枪插入到风衣口袋里。然后抱拳喊道:“佘师姐!怎么是你在这里?哎呀!刚才小弟不知道是佘师姐在,这才冒犯了!赔罪赔罪!”
佘艾珍这才从恍惚中醒了过来,她立刻展颜一笑,说:“这位师弟有点面生啊!你是……?”
来人就是李承宗!刚才余则成在电话里向李承宗交待了七八分钟,除了介绍佘艾珍的一些基本情况之外,就是叮嘱他一些注意事项。装束、性格上,他叮嘱的样板就是里的许文强。
李承宗手腕一抖,食指、中指两个指头间多了一张名片,他双手恭恭敬敬地递了上去,说:“师姐,小弟在芝竹堂就职,师姐有空时还请照顾敝堂的生意!”
佘艾珍接过名片一看:
芝竹堂堂主代理,芝竹堂经理:李武民。
佘艾珍当然知道芝竹堂是谁的产业。这个李武民不仅长得特别让人心疼,能在黄金绒师伯那里有一席之地,加上他两枪打掉了两个保镖的礼帽,没有让他俩流血,那枪法也绝对是一流的。她沉入心底里的一丝渴望又被挑了起来。
佘艾珍点了点头,说:“原来是李师弟啊!怪不得有一手好枪法呢!好!今日我就要去李师弟那里照顾师伯的生意。”
李承宗没有想到姐夫的计策这么好使,这只展现了一招就基本拿下了这个绝代美女。他左手摘下礼帽放在胸前,右手做了一个请的姿势,说:“有请师姐大驾光临!”
佘艾珍迈步走向了轿车。
李承宗上前单手打开车门,又做好护头的动作。在佘艾珍坐进去之后,他关上车门,又一把拉开驾驶室的门,磨一个屁股就坐上了驾驶位。
等那个丫鬟进入轿车之后,李承宗启动了发动机。
佘艾珍打开车窗,对那两个保镖说:“去芝竹堂。”
李承宗一松油门、离合器,福特牌轿车便缓缓地离开了“三六六服装店”。
法租界的华人侦探听到枪声之后,走过来查看。一看到是季云卿的轿车。谁也不愿意去招惹,便装作什么事也没有离开了。
--
余则成看到轿车的尾灯闪过去之后,他开始展望李承宗能在几个回合中将佘艾珍放倒?
余则成之所以敢这么设计。是他太了解佘艾珍的过去。
佘艾珍的男人吴四宝,身高一米八五,在那个缺乏营养的年代,这个身高是极为罕见的。他满脸横肉。是个杀人不眨眼的亡命之徒;他心狠手辣、眦睚必报。
佘艾珍因为在上海滩摸爬滚打过,她就喜欢这样的人物。因而,她会倾心嫁给吴四宝。
余则成分析,吴四宝毕竟生性粗野、强悍,但女人也会有审美疲劳。佘艾珍长期面对一个粗鲁汉子,也会在心底里喜欢小清新。为什么她一直没有去找小清新呢?她喜欢的小清新必须要具备:强悍、有野性、有杀气、有发展潜力!
特别是小清新要具备杀气!仅仅凭借这一条就将过江之鲫拦住了九百九十九万条。能有几个小清新杀过很多人?
而李承宗恰恰具备这所有的条件!
余则成之所以敢设计这个美男计,还有一个条件,就是佘艾珍不会在乎吴四宝的威胁。而吴四宝对佘艾珍是百依百顺。对于佘艾珍在外面养个个把小白脸,吴四宝只会忍气吞声。再说,可别忘了佘艾珍还有个外号“母毒蛇”!
余则成在等待着欣赏自己设计的作品成型。
正好赶上有人送来一张报纸。
心情极佳的余则成拿起报纸一看,是,他首先在报纸上看了一遍寻人启事。他看到自己登载的寻找行动队二组组长詹森的启事。
接着,余则成又扫了一眼其他的启事。看到没有与自己相关的,便展开报纸看新闻。
现在,报纸上有关抗战的内容已经很少了。鬼子将矛头转移到了对付工产党游击队了。锅军有点闲得蛋疼,开始找工产党的麻烦了。所以,报纸上开始充斥着生活糜烂的气息。
在第三版,余则成看到一篇文章,署名是“三味”。
这个“三味”是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