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明末阴雄 > 第111章 抵达登州

第111章 抵达登州

    看到孙元化执意要招抚,王徽也没什么办法,不过还是劝到“初阳,你最好做两手打算,虽然按你的分析,孔有德是准备接受招抚,但是这么大的事情,总会有些许变数。

    一旦出现变故,在处理就来不及了,还是提前将大军布置好,万一招抚不成,还是早日剿灭为上策。”

    孙元化叹了口气,悠悠的说道“我也知道,招抚这事不一定能成,可是咱们真的要剿灭,到时候的波及就大了,不光本官自身难保,首辅周阁老,说不定也要被牵连啊,所以咱们还是得尽最大的努力招抚。

    而且我这一年多来,打造了这么多火炮,火铳,就是为了组建一支纯粹的火器军队,根据奏报,孔有德这次攻破新城,以及击败余巡抚的标营,火器立了大功。

    这就说明,孔有德很擅长使用火器,等到这支火器部队建成,让他担任将领,必定能在辽东战场,杀的鞑子魂飞魄散。”

    王徽看到孙元化如此坚决的要招抚,也不在劝了,于私他是孙元化的好友,于公他是孙元化的下属,无论从哪一方面,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帮助孙元化,完成招抚工作了。

    “初阳,那你现在准备如何开展招抚工作,可有详细的计划?”

    孙元化淡定的说道“计划倒是还没有,找你过来,就是为了商量此事,具体如何操办的。

    这样吧,我现在修书一封,然后遣人送去孔有德,言明招抚之意,然后咱俩再慢慢商议此事,你看如何?”

    “也好,现在能帮你的,也就是我这个老友了,其他人都指望不上了。”王徽也不推辞,已经两人相交多年,彼此的为人都很了解,互相信任对方。

    现在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底下的人都不看好孙元化的前途,都尽量不让孙元化注意到。

    这个时候他们都尽量不跟这事搭上关系,以免被牵连到,孙元化就算与他们商议,他们也是含糊其辞。

    俗话说,树倒猢狲散,现在这树还没倒呢,他们就做猢狲散了,孙元化对底下的官员,很是失望。

    虽然孙元化的儿子孙和京,女婿徐尔斗也都在城内,但是他们二人,一个跟孙元化一样,痴迷火炮,一个痴迷于战船,官场上的这些东西,他们都不怎么懂,根本帮不上忙。

    ...

    十二月二十日,孔有德就率军继续朝着登州前进了,除了人数增加了一些的军队,还有昨天收容的难民,队伍更加壮大了。

    昨晚一整夜都相安无事,孔有德担心的夜袭并没有发生,但他还是不敢掉以轻心。

    除了前出二十里的斥候,侦察前方的情况,后面也派出了不少斥候,严密监视着莱州的动静。

    前往登州的过程中,一路走来都相安无事,看来孙元化的命令,在登莱地界,还是有些作用的。

    白莲教的消息,也源源不断的被送过来,黄桂中筛选出一些有用的情报,然后汇报给孔有德。

    他们的消息不是一般的灵通,各个层面的都有,大至军队调动,小至哪个官又纳了一个小妾,几乎都能被他们探查到。

    崇祯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下午,经过四天半的连续行军,孔有德率军接近了目的地--登州。

    登州城南面是一片连绵的群山,离登州城最近的叫做密神山,位于登州最南面十里的位置。

    更南面则是由庙山,赤山,树上,平姑上等,一些列大大小小的山岭组成的群山。

    整个山体并不算很高,按照后世的算法,还不到海拔两百米,不过还是阻碍了正常的通行,以至于从登州出来的道路,只有那么几条。

    孔有德就安排主力,扎营在这密神山上,之所以不像之前那样,扎营在山下,还是出于安全的考虑。

    山东总兵张可大的大军,就驻扎在登州城外二里的位置,离密神山还不到十里,驻扎在山上就不用担心被偷袭了。

    而且密神山上有条河,也不用担心饮水的问题,至于树木就更不缺了。

    大军驻扎在此,正好卡住了登州城和栖霞县,莱阳县之间的道路,因为密神山南面依旧有不少山岭,所以登州向外的通道也就那么三四条,孔有德也分别派出兵马,堵死了西南方向前往黄县,招远的道路。

    更是和李九成各派一千人马,驻扎在东南方向卧龙岗,卡住前往福山县和宁海州的道路。

    之所以派出这么多兵力防守东南方向,因为这个方向不光有三四个州县,还有很多卫所。

    诸如大名鼎鼎的军港--威海卫,还有成山卫,靖海卫,大嵩卫,海阳卫,百尺崖后千户所,金山左千户所,奇山千户所等。

    这些卫所中的卫所兵,可不同于内地的那些卫所兵,不堪一击,他们可是有一定战斗力的。

    从明太祖朱元璋拿下山东之后,就发现山东半岛经常受到倭寇袭扰,为了应对倭寇,他设计了“跨府设卫,连县设所”方案,然后由魏国公徐达,以及二代魏国公徐辉祖来负责山东的海防。

    然后经过多年的建设,山东半岛建立了十一个卫和二十多个千户所,形成了完成的海防体系。

    此后就不断地在与倭寇作战,对防备倭寇侵扰发挥了重要作用,甚至在嘉靖年间,还诞生了戚继光这位大明军神,一度肃清东南沿海的倭患。

    虽然万历以后,山东沿海的卫所很少再有不开眼的倭寇来袭扰,但是由于地缘因素,他们有着另外的敌人--盐枭。

    要知道,在这个年代,盐可是朝廷重点管控的物资,也是朝廷收入的重要来源,私人没有得到朝廷的授权,贩卖私盐的性质,可是和后世贩毒一样。

    山西的晋商发展起来的原因,就是因为朝廷为了解决给边军供应粮食的难题,告诉他们,只要运送粮食到九边重镇,就可以领取一定比例的盐引,然后他们可以盐场提盐来卖,获得合法的贩卖食盐的资格,从而短时间内成为最富有的商帮。

    山东半岛临海,非常适合生产食盐,自然也会催生出大量的盐枭,然而贩卖私盐抓到可是要砍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