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清心游 > 307、罪藉

307、罪藉

    八阿哥微抬了抬头, 却未敢逾矩与皇帝对视。

    “儿臣请皇阿玛训示,儿子以后当如何行事?”

    皇帝的眸中幽深一片, 老八的请示是真心?是卖好?是示威?是逼迫?

    “老八,你想说什么?”

    八阿哥恭敬道:“儿子听得消息, 众臣推举了儿子,儿子骤听此事,心情一时茫然无措,是亦喜、亦忧、亦恐。儿子能得百官推荐,表明儿子平日禀持皇阿玛的教诲行事无差,不曾恶了百官,众臣推举儿臣, 让儿子知道了儿子在百官心里必是一个优秀的皇子, 儿子高兴,儿子没有辜负皇阿玛多年教导,为皇阿玛争了光。

    只是,儿子知道, 皇阿玛圣意其实心属二哥, 儿子心里也敬重二哥,原希望众臣荐的是二哥的。可如今却闹得这般情状,儿子惊惶万分,不知以后当如何行事。儿子若还如以前一般,是否众臣心念不绝?若要众臣不再起今日这般念头,儿臣就须得恶了众臣方好,可这又与皇阿玛打小对儿子的教导相悖。

    皇阿玛以前说过, 咱爱新觉罗家要坐稳这江山,就须得收揽天下汉人士子与满朝文武大臣的心,得汉人士子与满朝文琥之心者,就能坐稳这天下,否则,便要如前明的皇帝一般,失了帝位,丢了天下,什么权势富贵、祖宗家业、家族兴盛都必然成为镜中花,水中月,虚幻没有根基。

    儿子是皇阿玛的儿子,皇阿玛养育了儿臣,教导了儿臣,儿臣愿为大清的江山尽一分心力。这些年,儿子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儿子便是再好的脾性,也不可能从不与人发火,只是,每次儿子快忍不住要发火时,儿子就想起皇阿玛曾经的教导:当忍则须忍。为了大清的江山,当年皇阿玛以稚龄登位,为鳌拜所协迫时,便是忍了一时屈辱,才能最后诛杀了逆臣的,因为一直牢牢记着皇阿玛的教诲,并在每日的晨起时反复吟咏,儿子才有了如今的一切,儿子的一切是皇阿玛给的,皇阿玛是亘古帝皇中未有之慈父,平日关心儿子们的衣食住行,时时担心儿子们是否会过得不好,便是连儿子们的心情,也时时顾及到,皇阿玛如此父爱,如山高,比壑深,儿臣只恨不能以身相报。

    可如今,百官们未能体会圣意,偏推举了儿子,违逆了皇父心意,儿子,儿子惶恐无以名状,行动没了主张,不知当一如从前任劳任怨办差,动心忍性增益自身之不能,尽力维护众臣对我爱新觉罗家地位的尊崇,还是该当违背皇阿玛当年让儿子们行事始终如一之教导,变得暴戾恣肆以远众臣为好。儿子请皇阿玛训示。”

    八阿哥不曾打一个结,一口气说完后,以头触地,恭敬地等待皇帝指示。

    皇帝看着趴伏在地的儿子,心里酸甜苦辣全涌了上来,深深吸了口气,按下心中所有因父子情感而产生的波澜,让帝王的理智占满整个身心……

    皇帝右手搭在御桌上,挺直了腰,沉声道:“老八,你还记得朕是你的皇父,是生你育你养你教你的皇父,朕很高兴。朕对所有儿女付出的淳淳父爱,没有白费,你能想着遵从皇父的意志,一切听从朕的决断,朕,很欣慰。朕能从你的话里,听出你敬爱朕的真心……”

    真心是有,只是,却并非只有真心。老八,你的话里,有你的野心,你的威逼,你的得意,你的有恃无恐。你用朕的话来逼迫朕,让朕不能食言,只是,老八,你不知道,帝王,从来不应该只是君子,一个合格的,有益于国的明君,更不会迂腐得为言所困。帝王只做于国于家于己有益之事,而不会管这些事是否有悖于某些约定俗成的准则与教条。

    皇帝,是制定规则的人,而不是被规则捆缚的人,帝王,站在所有人的头顶,国之巅峰,手持大义之名份,只做自己认为对的事。一个强势英明的帝王,不会屈从于压力与逼迫,当他认为自己所坚持的是正确的决定时,他无畏亦无惧。

    老八,你不会是一个合格的帝王,因为你被自己、被百官、被四书五经捆缚住了手脚。一个帝王,一个于国于家有益的帝王,不应被朝臣奴才们摆布。你爱名,名声就会捆缚你;你爱色,美人会让你迷乱;你爱财,钱财会晃花你的眼;你现在爱权势,因此,你利令智昏,联合百官用朕自己的话逼迫于朕。老八,你皇父是一个墨守陈规的皇帝吗?

    老八,如果你皇父是一个会被百官左右的帝王,当年怎会有撤三藩,平台湾,征噶尔丹之壮举?你皇父如果不敢乾纲独断,以一身担天下,大清,哪有如今这般强盛?皇权,又怎会全集于你皇父之手?如果你皇父的手段哪怕软弱一次,如今这天下,做主的,还不知是谁……

    老八,这些为君之道,皇父不会教导你,朕已经把你教得太聪明了,聪明得联合外人来逼迫你年近花甲的老父,违逆他的心意,窥伺大宝,欲夺取他至高无上的权力,老八,你这真的是一个孝子之当为?

    八阿哥不知道皇帝为什么说着说着就停了下来,半晌未曾言语,皇父是个宠爱儿子的好父亲,如今,他是在思虑什么?是准备覆行诺言立己为储,还是在想那住在咸安宫里已废的唯一嫡子?或是已夺爵幽禁的大哥?

    皇帝注视着八阿哥头顶的目光平静无波,眼中没有一丝情绪的波动,只有帝王的无情与冷酷。

    “……老八,朕当年说过,你要在宫里,在朝堂立足,唯有借势,这一切,只因为你母家微贱,系辛者库罪人之后,你是所有皇子中位最卑之人。朕当年因爱你聪慧体会了朕之深意,甚晓世故,又从小养成了亲切随和的待人之风,朕看到了你的努力,因此,早早封了你为多罗贝勒,并晋了你生母为妃,即使那是位份最低的妃,这一切,全是朕为着奖赏你的识时务,通人情,知世故,练达勤慎。

    只是,老八,你忘了?何谓良?

    恭敬寡言曰良,孝悌成性曰良,小心敬畏曰良。良是用在身份微贱的低等嫔御的字。这些,你读书多年,不曾想过吗?

    老八,若朕应百官之请立你为储君,那么,当你登基为帝,你让那么多出身优于你的兄弟们以后如何自处?你让宫里位在你生母之上的母妃们以后如何自处?你想让天下臣民以为罪藉之后也可为帝?那么,彼时,天下人谁还惧悚王法?

    罪藉之后可为帝,那罪藉之后自也可为吏、做官、为大臣。罪藉之后与良善之后无差别对待,彼时,作恶之人,自不会再因后辈而心生顾虑,是否会恶念丛生,行事更肆无忌惮?彼时,天下,是否会礼制崩坏,再无秩序尊卑良贱可言?彼时,我爱新觉罗家还有何尊贵处?你让朕百年后见着爱新觉罗家的祖宗又当如何自处?你若为帝,以你的出身,你以后如何弹压众臣?一句罪藉之后,兴许就能成为你皇位倾覆的引子,彼时,朕这一脉,是否又再回复你皇玛法当年为君时的孱弱与无奈?

    你皇玛法当年之策明明英明睿智无比,薨逝前却被众臣所逼下了罪已昭,承认自己治国有误。老八,这是何等的屈辱?皇帝由着众臣凌压威逼,朝政由着宗室权臣把持,彼时,朕的后人便是想要收纳一个心喜的女子,也不能自主,坐在帝位之上,最终却只是一个傀儡。老八,朕能让朕的后世子孙落得如此地步?

    老八,你说,八王议政,届时会不会死灰复燃?朕努力几十年才架空了宗室王爷们的一切实权,你一坐上帝位,就要让朕几十年的辛劳付之东流?

    老八,你有才华,朕知道,只是,你的出生,便早已断绝了你的帝王之路,这世上,位最卑之人为谁?罪藉!老八,你是想让朕传给后代的天下翻覆,倾塌?

    这些年,朕知道朝中有人称你为‘八贤王’,朕也默许不曾追究,为何?朕以为,你如你裕亲王叔一般打小便立志‘愿为贤王’,朕由着你与王弟亲近,为的,便是让你学他的敬慎、勤勉、自律,学他的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学他安时守份,不做妄想,不务矜夸,朕一直希望你学会他的一切,与下一任继位者再相扶持,把大清江山的盛世繁华再延续下去。朕已为你想到了最妥当的安排,你则只须按照朕安排的路去走,你的一生,便可发挥你的才华,名垂青史,又可安享富贵尊荣,老八,这是朕做为一个父亲,也是做为一个皇帝为你做的最好的安排。你可知道?”

    八阿哥趴在那儿一动未动,无人能看到他的表情,也无人知道他心里所思所想。

    冷酷的帝王声音如金石,一字一句清晰判决,“老八,朕的儿子,谁都能为帝,哪怕汉女所出之子,唯独你不可以!你若为帝,则乾坤乱,你若为帝,礼制必坏,其时,良善之人必苦,奸恶之人行事再无顾忌。其时,不知怎样一个乱字了得。

    你既问朕以后当如何行事,那么,朕告诉你:你今日想得太多了,以后,但如从前一般行事既可,无须顾虑,更不须惧悚。朕为父,子不负朕,朕必护子。你,可记住了?”

    八阿哥的声音从御桌下轻飘飘传来:“儿子谨遵皇父圣训。”

    皇帝闭上眼:“跪安吧。”

    看着神思恍惚的儿子脚步虚浮地走出乾清宫,皇帝的目中,冷酷渐退,复杂的情绪慢慢占据双眸:老八,希望打此后,你能明白,帝王的威严不容轻亵,帝王的决断更不会轻易更改,臣子不应比帝王更得人心,那是乱之开始;以众臣之力挟迫帝王的蠢事,希望你不会再干,若不然,朕薨逝后,你会逼得新君不得不放逐你,架空你,贬斥你。希望你能自己想明白这番道理,若不然,朕便是告诉了你,你也会一意孤行,不撞南墙不回头,拼一个玉石俱焚的下场。而那种兄弟相煎之事,并不是朕想看到的……

    “李德全,把起居注官叫过来,起居录也带过来。”

    皇帝看也没看地上跪着的起居注官,自顾翻看着起居注,末了,冷声道:“朕今天只说了一句话:八阿哥思虑过多,以后但如从前一般行事即可。”

    听完了父子所有对话的起居注官头上的冷汗摔在青石砖上,啪地一起轻响,浑身哆嗦,“是,八阿哥进来后,臣只听到皇上说了一句话。”皇上说了一句话,八阿哥自也只说了一句,若不然,岂非显得皇帝心里有愧。

    皇帝抽出两张写满字迹的纸,“拿火来。”

    李德全很快送上烛火,皇帝点燃了那详记帝言的萱纸,看着它在盘中化为灰烬,目中的冷意渐消,“你修饰一下,把那句话记上去,下去吧。”

    皇帝闭上眼:“李德全,朕今日和老八说的话,一句也不准流出去。”

    李德全轻声道:“奴才会办妥当。”乾清宫今儿有三个小太监,一个起居注官,一个皇帝,一个八阿哥,加上自己,如今,起居注官明白了皇帝的意思,自不敢漏出一句去,否则便是杀身之祸,三个小太监,其中一个是梁九功的弟子,一个是自己的弟子,唯可虑者,是最后一个,且先关起来,查完他所有的底细,若无牵扯,还能留他一命,若有一点不清白处,唯有一个死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