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世争锋 > 第1134章 【两个时代的战术】

第1134章 【两个时代的战术】

    说出‘老子打的就是精锐’会这样的话,钟文龙并不是那种狂妄的,不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的小人,而是需要他在部下面前充满自信,他怎么想不要紧,但绝对要让部下看到,在兵力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信心是取胜的关键。

    不仅如此,钟文龙还从戴笠哪里获得了一份关于第十二师、第二师这些主力精锐部队的武器装备。

    北洋的军队,扩建于袁世凯当政时期的北洋六镇,就是后来的北洋时期的第一师到第六师,是一等一的精锐部队。大部分北洋的高级军官都是从这几个师内提拔上来的,曹锟就是第三师的官兵。

    第十二师远没有前六个师的装备那么好,人员,战斗力,甚至训练水平都没办法和孙传芳的第二师相比。

    浙军想要彻底控制福建,不仅仅是击败第十二师就万事大吉了,还有战斗力更加强悍的第二师呢?

    如果面对第十二师都没有了信心,那么面对常年征战的第二师,该怎么办?直接投降吗?那么,还不如干脆在浙江紧张的等待福建的兵变彻底出结果不迟。

    另外,钟文龙从戴笠哪里带来不少好消息,北洋的军队,大部分陆军建制在成军之后,甚少有添加新式装备的。主力师因为扩建和长期军费不足,不但在武器上无法更新换代,能够补充足够的枪支弹药已经算是不错了。

    最直接的变化就是,段祺瑞时期开始编练大量的混成旅。

    这种建制是在参考了陆军的作战规模,强度,战场适应等多方面的考虑之后,简化了原本陆军师一级的作战单位,削弱对炮兵的依赖程度。也就是说,削弱了炮兵在陆军中的比重。等于说陆军支援火力进一步的被降低了。

    原本的北洋,从袁世凯小站练兵开始,都是模仿的德国的军队编制,假想敌是在甲午战争之中让清朝陆军颜面无存的日本陆军。说白了。就是保家卫国的,对手都是洋人,列强军队。清朝的苦主太多,也分不太清楚。至少这里面有日本、俄国、甚至还有英国等对手。

    但是随着内战的爆发。军队的高层也不是瞎子,段祺瑞等人发现,对手突然换成了地方部队。

    炮兵,这个陆军之中最昂贵的兵种,不仅无法让军队有很快的反应作战能力。而且在道路普遍糟糕的民国。行动还非常不便,经常拖累步兵的行军和作战。加上财政紧张,一直靠着借款度日的北洋政府不得不采取削弱陆军之中炮兵的比例的做法,却将步兵在陆军之中数量不断的增加。

    这就导致了各地陆军数量暴增,奇怪的是,相应的步兵火力最大的资源武器——大炮的数量并没有增加。

    而这些大炮都被分摊了出去,导致各地军阀混战的时候,战斗强度急剧下降。

    第十二师虽然也在北洋序列之中,但是这些年的作战思路不但没有增强,反而被略弱了。炮兵的数量减少。火炮的数量减少,直接导致作战体系的变幻。步枪成了陆军最为常见的进攻武器,当然还有人。也就是在民国才会发生这么奇怪的事情,世界上的科技与日剧新,尤其是欧战之后,坦克、飞机、机枪等武器的变革日新月异,而这些改变在民国军队之中却一点都看不到。

    民国的军队火力,竟然在肉眼可见的程度下,畏缩。

    而浙军是完全不存在这些问题的,王学谦也绝对不会因为缺少军费而做出糊弄自己的事来。浙军三个师的主力部队。都是按照美军的火力配比购买的武器。当然缺少大口径的重炮,并不是他不想买,或者是买不到,而是重达四、五吨的重炮在浙江的碎石路上。牛拉不动,马牵不了。

    缺乏足够数量的高等级公路,缺乏大量的卡车,让重炮在民国几乎没有任何市场。

    但除去大口径的重炮之外,迫击炮这种适合步兵使用,装备简单。质量轻便的武器落在了王学谦的眼中,算是对火力的补充。加上西方世界经历过欧战之后,对于机枪的疯狂迷恋,让浙军在装备上也选择了性能相对可靠的轻重机枪。虽然比例绝对无法和法国人在欧战后期,一个步兵师竟然有一千多挺机枪那么疯狂,但三百挺机枪还是需要的,火力和日本的野战师团差不多。

    兵贵精,不贵多。

    第十二师的炮兵不能翻山越岭,钟文龙手中却有小口径的迫击炮可以用;第十二师的机枪数量竟然夸张到连两位数都没有,一个步兵团仅有两挺,整个师也就不到十挺机枪。

    虽然这个数字粗一看让人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但想一下两年前,直奉大战的时候,张作霖十万大军,也就配了十挺马克沁,而且还不叫马克沁,也不叫重机枪,而是非常别出心裁的叫‘机关炮’。

    而在浙军之中,轻机枪是作为班用机枪使用的,而重机枪在连一级也有配属,等于浙军一个连的火力,已经能和第十二师的一个团媲美,这样的战斗要是钟文龙还没有信心,他还不如回家抱孩子去。

    再说了,浙军之中的头号人物是温应星。

    这位什么出身?

    土木工程师。

    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这类语录体,钟文龙是没有办法去知晓的了。但从浙军上层延伸下来的谨慎的作战态度,是一点也不会掺假的。

    虽说,不至于个个都是土木工程师的材料吧,但对于地堡、暗堡、连环堡……

    这种防御工事的修建都是得心应手的。当年的李厚基,就是一脑袋撞在温应星指挥修建的地堡上,不但头破血流,还损兵折将。钟文龙自然比不上温应星,美军的陆军建设也还是在起步阶段,在世界范围上来说,也不算强。

    但绝对不会和世界主流军事强国脱节太多。

    火力上的优势,加上军事上的传统,让钟文龙在面对战场火力布置的时候,防御多过进攻,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兵力分散。但这种分散都是在关键的战场高地,重要的进攻方向上。而且让他非常困扰的是,部队稀稀拉拉的,却拉出了一个宽五公里的交叉火力网,三道防线。挡住了第十二师通往福州的唯一通道。

    显然,钟文龙是将所有的本事都贡献了出来。

    赣军第十二师师长周荫人应该对钟文龙的这种重视表示足够的敬意,可一旦他的部队进入战场,估计连骂娘的心思都要没有了。

    可是等到战斗打响了,钟文龙还是发现,他太过重视对手了。对方的战术要比他想象的更加落后,步兵集群冲锋,仅有的机枪连封锁战场的能力都达不到。

    这不是让手下送死吗?

    在面对有大量机枪装备的阵地的时候,步兵集群冲锋,这种过时的战术,在欧洲战场,德国人让英法联军在西线一天就付出了七万的伤亡,以至于英法在战争初期好不容易积累的一点优势丧失殆尽。

    而周荫人在火炮数量不足的时候,一次就冲正面投入了一个步兵营的兵力,开始冲击钟文龙的防线。

    其实周荫人是无奈,钟文龙是诧异。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还是因为北洋军队大量装备的汉阳造步枪说起,因为弹头是圆头弹,子弹的稳定性非常差,射击精度无法保证,只能让步兵冲击到一定的距离,加上重武器的压制,快速突击对方的防线。而这种战术,在面对对手有大量机枪阵地和足够火炮的时候,简直和送死没有多少区别。

    战斗刚刚开始不到半个小时,周荫人的脸就白了。

    标尺1800米的汉阳造,以弹头重,飞行不稳定,能在180米打中目标就已经偷笑了,当然因为弹头击中之后翻滚,杀伤力惊人是毋庸置疑的。但毕竟是一支在30年前还算先进的步枪,在二十世纪,这种步枪已经缺乏了战场上的优势。

    第十二师的士兵一如既往的勇猛,但结果却让师长周荫人差点一口血吐出来。

    眨眼的功夫,对方阵地上的交叉自动火力将数百攻击部队的打乱,除了趴在地上装死的混蛋老兵油子之外,半数以上负伤或阵亡,就算是倒在地上的士兵,也有不敢抬头。

    这样的战斗,是周荫人二十年的军旅生涯都没有遇到过的。

    更让他生气的是,后续进攻部队没有准备好,等到浙军一轮炮弹落下之后,他派出去的进攻部队几乎都丧失了战斗的勇气。在对方步兵的威慑下,投降了。

    除了能够站起来的士兵之外,伤兵也获得了浙军的救治……

    浙军的担架队有条不紊的将伤兵抬下了战场,然后非常配合在阵地上隐蔽好。他甚至能够在望眼镜里,看到浙军有些防线还在继续土木掘进,令人发指。

    按理说,大度一点的周荫人应该赞扬浙军这种遵守《日内瓦条约》的绅士精神,可气急败坏的周荫人双眼如同要杀人一般,盯着战场,大声的嚎叫了起来:“这仗还怎么打?”(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