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笔投资,只要运作得当,对于一个拥有超过400万人口的地区来说,并不会造成太大的负担。港口建设可以分步骤来,先筹办一个能够直接装卸万吨巨轮的一期工程,然后根据需要,港口的吞吐能力,不断的追加投资,将整个港口做大做强。”
“在黄浦江,万吨以上的巨轮想要卸货,很难直接停靠码头,而且黄浦江由于是河流航道,还需要定期的清理主航道的污泥,才能保证航道的畅通。可这对于宁波北仑,甚至是镇海一带,都不是问题。只要道路畅通,仓库设备完善,万吨巨轮停靠港口,直接卸货。这种便利,在世界范围内都非常罕见。”
“只要完成了铁路,港口,公路,仓储的结合,宁波的发展速度一定会让洋人都吓出一身冷汗。”
通商,开埠。
对于商人来说,就是货物流通,广开财源。这不难理解。见朱、虞二位暗自点头,王学谦心中更有底了:“其实最重要的是建立港口,铁路的中转货运。一旦这个模式建成之后,从宁波能够直接北上抵达南京,依托津浦线的不仅可以将南方的货物送抵北方。而且还能将海外的货物运送抵达宁波,从而分流上海外国人洋行的生意……”
“哎,等等,分流上海洋人的生意……这样人会答应吗?”
朱葆三的心里头可是门清,他当初在闸北做的是五金生意,后来生意做大了,涉及洋行的买办,开班银行,金融保险公司……从民国之后,上海对于远东的作用越来越大。
在西方人对全球城市的经济排位中,已经是全球经济实力最强的四个城市之一。
排在上海之前的,是纽约,伦敦和巴黎。
而巴黎的排名在上海之前。完全是因为照顾法国人的面子。因为经历了欧战的浩劫,巴黎也不在是人间的天堂了。
还有一种争论,认为上海占据民国贸易的40%,美国的纽约时报甚至评论。上海港控制着民国贸易额的60%。每天进出上海港的万吨巨轮就有几十艘,大小船舶不计其数。
如此繁华的港口,却几乎不征收任何关税,这对于英法租界来说,或许不算什么。但是对于民国来说,每年损失的关税达到数亿。而对于出口来说,浙江的茶叶、丝绸,江西的瓷器和钨矿等等,都是通过上海港出去的。
王学谦说是利用宁波港的天然条件,分流上海的海运,可实际上呢?
他是打着开通宁波港的旗号,却干着合法的走私买卖。既然不用缴纳关税,那么英法在租界里的洋行,通过倾销英法工业的货物的洋行。将受到在质量比英国货不差的美国货的冲击。
这还没完,王学谦还继续说:“仅仅凭借美国人的货物,是无法全面打击英国洋行的市场份额,我们要需要做更多的事,来弥补这部分差距,在彻底击溃英国倾销商之前,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抗衡英国人的商品。”
朱葆三吃惊的张着嘴巴,到底是岁数大了,口水挂在嘴角。亮晶晶的。哧溜一下,吸了一口,这才没有闹出洋相来。虽说王学谦说的太新奇,以至于他这个年过古稀的老人。都听着新鲜。
平日里说,这辈子大风大雨,什么没见过?
朱、虞二人干涩的双眼贼亮,虽然很多地方还有欠缺,心里颇有疑惑,但他还是觉得王学谦真要这么弄了。在外部环境没有改变的情况下,确实能干出一番让他都不敢想的事业来。
虞洽卿忍不住问道:“子高,你说的虽然很好,但是又两点似乎疏忽了。”
王学谦笑道:“虞叔你是说价格竞争不占优势,还有上海扼守住了长江咽喉,即便宁波发展起来,也无法和上海争夺地域优势,反而有受制于人的危险是吗?”
他既然敢这么说,处处针对英国人,这么会没有想到这些关键呢?
对于民国来说,控制上海,就等于控制了整个民国一般以上的贸易,赋税,这其中产生的巨大价值,并不是想要破解就能破解掉的。
但是王学谦还是想到办法:“沪宁线和沪杭甬铁路线的贯通之后,在南京,就能拥有一个长江中下游最理想的港口。而铁路不仅仅就靠着一条津浦线就可以了,等到宁波以及周边的局势稳定,首要的工作将是开辟西线铁路的建造。宁波至金华,衢州段的铁路也是今后几年的首要工程,随后的延伸,中期目标将是开通衢州至株洲的铁路,完成和在设计中,并建成了一部分的武汉至广州段铁路的联通,而铁路也将分布进入江西,安徽,和湖南。利用湘江的航运,和西南完成交接。”
“至于价格,其实从运费,买入的价格,在机械品上比英国货稍微便宜一些,但数量不大的情况下,这种价格因素不明显。但是我们可以在宁波创办工厂,在初期打开市场之后,以后只购买工业品的核心部件,而其他能够自己生产的部件,将全部在浙江生产。培养人才,将英美的技术防制,彻底完成国内生产,国内销售。这样不仅运费下来了,还能增加赋税,产业工人的培养,通过低廉的工人工资的价格,把英国货挤出远东市场。”
“子高,你说的工人工资是怎么回事?我们知道,英国人的工资当然要比国内的高,但是高到什么程度,我们也是非常困惑。”
朱葆三大半辈子都是和英国人在做生意,当然知道英国货贵,一是质量过硬,另外一个原因大半是因为工资的原因。
可英国工人的工资到底贵到什么地步,他也是一头雾水。
王学谦点头道:“工业品的价格因素,很多都是因为工资的成本造成的。就比如说,我在外面停的那辆戴姆勒,售价比劳斯莱斯都要贵1500美元,是美国造的凯迪拉克汽车的3倍。除掉设备采购的价差。英国汽车行业技术工人的周薪,在18英镑左右,不到100美元。而在美国,工资最高的福特工厂,工人的周薪也只有30美元。”
说道这里,连财大气粗的‘浙商’巨头朱葆三,也不由的倒吸一口冷气。
100美元,还只是一个礼拜的工资,那么一周的工资就不是得要400美元。
这那里是工人啊!
简直就是劫匪。
不仅如此,让他更胆战心惊的是,王学谦继续说:“其实在汽车领域,新技术的运用,美国人走在前面。就同等型号的汽车来说,美国汽车要比英国汽车更可靠,但是价格只能是英国汽车的三分之一。这就是工人工资造成的,而不仅仅体现在汽车工人的工资,上游的钢铁工人,轮胎制造工人,仪表工厂,汽车装饰的木匠和皮匠的工资,英国的工人都是世界上最高的。”
“就像是多米诺骨牌一样,一环扣这一环,死死地抱在一起。英国人根本就无法打破高工资带来的工业品价格傲视全世界的现状。而且,欧战之后,大量的士兵阵亡,而这些士兵都是年富力强的青壮,这对本来人口就不多的英国雪上加霜。虽然作战士兵都已经回家,但是英国拥有超过3000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本土加上海外的驻兵不能少于150万军队和警察。这些人是无法投入到工业生产中,还需要大量的赋税供养。这都是英国人无法逃避的问题。”
听到这一席话,连虞洽卿的脸色都变了,喃喃道:“我手下,连英国剑桥毕业的博士,才不过开了一个月350大洋的工资,这个……”
虞洽卿显然很想说,拿这么一点工资,比英国汽车工厂抡大锤的工人都不如,他的手下还不造反,简直就是奇迹。连朱葆三的脸色都不太好看,显然这两位都有这样的顾虑。
虽然很想笑,但王学谦还是忍住了。一来,这么严肃的谈话中,显得不尊重;二来,他幸灾乐祸的样子,肯定不受待见。
“这场产业竞争的结局已经显而易见,英国必须进行产业改革,用高附加值的产业替代需要大量工人,附加值低的产业,从而在产业结构上,领先其他列强。也就是说,将来英国人会选择技术更加先进的工艺,用新的工业品来替代原本已经落后的工业品,比方说纺织业的衰弱,英国人是无法面对的。因为纺织业需要大量的工人,但每一个工人的产值将非常低廉。所以从初期的时候,我们并不会和英国人有直接的冲突,反而会有短暂的合作期。”
虞洽卿彻底糊涂了,王学谦的话前后矛盾,这不是打自己的脸吗?
可听着又觉得有道理,英国人的工资都高成那样了,很多产业自然会放弃。而转移的方向很明显,是亚洲。
而在亚洲,日本的产业工人的素养,显然要比民国的高一点。但这也是机械工业领域,像是造船,冶金等行业。但是纺织行业,这种差异反而并不大,甚至几乎看不到。
“贤侄,你是想说……”
王学谦点头道:“日本以廉价的棉布,质量无法和英美货相比,也仅仅是和国内的产品在伯仲之间。和日本人一样,我们的工人一样拥有极强的韧性和忍耐力,不惧怕高强度的工作。但是针对日本,我们有一个让日本人无法绕开的先天优势。”
“什么优势?”朱葆三对此也非常好奇,好像从大清朝开始,对上日本人也不太给力,甲午之后,更是低着头见人。
王学谦沉声道:“因为原料产地在国内,我们只要控制了棉花的原料产地,就能扼住日商的咽喉。在和英国人争夺市场之前,先把日本人挤出市场。”(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