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最关心的是,一旦大清按照英国人的说法,跟明国做对的话,一旦开战,英夷能够帮到什么程度,会不会发兵从南方攻打明国,会不会派兵舰打广州?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大清倒是可以豁出去打上一场,就这些问题,李鸿章摸过英国人的底细,英国公使倒是老实,表示英国会从经济和武器上援助,给予大清巨额军事补助金,派出海军封锁大明沿海港口倒是有可能,但不太可能派出地面部队。那个李泰国满口瞎话,什么承诺都敢下,扬言大清要是联合英国,不日就能攻克广州城。
对于李泰国这种香港社会底层张大的痞子,李鸿章早就失去了信任,李泰国说的话,往往是最不靠谱的,因此他习惯了从李泰国的嘴里进行反面验证。
慈禧的政治智慧并不低,她很清楚,只要英国不派兵,光封锁的话,大清靠自己是完全不可能打败大明的。
不过她认可李鸿章的态度,那就是跟英国和好,利用英国牵制大明,积蓄实力以图后效。
但江南置换案不能再拖了,用云南换江南,怎么看都对大清有百利,云南那地方,经过了十几年的杜文秀回人叛乱,期间夹杂着大瘟疫,人口锐减不说,英夷、法夷都想在哪里进行动作,大清管着云南,迟早都要出事,不如给了明国,让他们跟英夷、法夷在云南相争,大清好坐收渔人之利。
而且不跟大明达成协议,目前看来,曾国藩想打下天京,一举剪除太平军余孽也很难,天下汹汹,陕甘回乱尚未平息,左宗棠在哪里打的也很辛苦,大清实在是无力在南下跟大明决战了。
慈禧李鸿章会晤之后,江南置换案再次重启。
之前双方的主要争议在江南利益问题,在太平天国占有江南的时候,大明攫取了大量的利益,比如修建铁路的权力,在江南开办工厂的权力,租借下关的权力,大清在英国的支持下,本想收回这些权力,尤其是很难接受下关一直被大明占领,至于修建铁路那些问题,反而不是什么大问题了。
得到慈禧的默许之后,李鸿章马上绕开慈禧,跟大明特使徐荣村马上达成了协议,清廷满足了大明的一切利益要求,默认了下关继续租借给大明的现状,默认大明企业继续在江南投资的权力,默认了大明取得的,修建沪宁杭等位于大清领土上的铁路的权力。
而清廷将在攻克天京之后,大明将逐步移交江南给清廷,清廷则移交云南给大明,移交在一年内逐步完成,双方无比配合让地方安宁。
明清绕开英国直接达成的协议,让英国很不满,但对太平天国来说,就是一场噩梦了。
李秀成已经发现,明军这一次到来,跟上一次来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他们立刻占领了下关,不惜以武力威胁,强硬要求太平军将下关一带的军事要地移交大明,李秀成带着一丝幻想,将这些地方交给了大明海陆军。
可是徐荣村从北亰回来后,直接带给了李秀成一个晴天霹雳。
“九千岁,认了吧,天国回天无力了。你已经鞠躬尽瘁,犯不着为洪家陪葬啊!”
徐荣村将明清之间的协议转告了李秀成后,开始劝告李秀成跟他走,放弃天京,他承诺让李秀成安享荣华富贵。
但是李秀成十分悲苦,恼恨他已经没有力气了,他只感到了无限的悲凉。
“大明这么做,就不怕天下人耻笑吗,难道一点道义都不讲了吗?”
李秀成哀叹道。
徐荣村羞愧道:“九千岁,世道早就变了。秦昭襄王囚禁了楚怀王之后,这天下就已经没有道义了。”
战国时期,昭襄王欺骗楚怀王到了秦国,然后囚禁到死,从此古典的礼制就崩溃了,儒家称之为礼崩乐坏,而楚怀王则被历史认为是礼乐时代培养出的最后一位君王。在礼乐时代,天下君王相互见面是常有的事情。他们遵循各种礼制,连打仗的时候,宋襄公都要等楚军摆开阵势后才攻击,绝不肯趁着楚国人混乱的渡河的时候,毫无体面的偷袭他们。
秦汉之后,虽然历代王朝都在竭力维持一个礼仪的面子,可礼乐不仅是一种制度,也是一种精神,制度破坏起来容易,但精神信仰重建起来很难。
西方人到来之后,更是将东方世界的格局,直接推到战国时代,还讲道义,确实太过天真了。
李秀成决绝道:“有死而已,徐大人莫要劝我了。看在你我二人的交情上,那些明人,你就带走吧。”
李秀成说的羁押在天京城里的那群大明商人,其中有小商人,也不乏一些特权商人,那些人跟城里的各个王爷,甚至洪姓王爷都有交情,羁押他们这段时间,就没少有人求情。
徐荣村叹道:“九千岁不为自己考虑,难道也不会两位少王爷着想吗?”
李秀成的两个儿子,现在还在上海县城,明军包围了这里,却始终没有发动攻击,甚至打开了几条通道,在明军的监督下,允许城内外做生意,有人利用这个机会逃跑了,包括一些太平军士兵,也装扮成百姓的样子,扔下武器逃了。但也有很多人利用这个机会,进进出出的做生意,倒也赚了一大笔钱,其中就以大明商人最为出众。
但两个小忠王还困在城里,他们是无论如何都跑不了的,说好听点是坚守,所不好听点,他们早就成了明军威胁李秀成的人质。
李秀成何尝不知道这种情况,他能对徐荣村客客气气,要不是看在两个儿子的份上,岂会这样。
现在徐荣村拿出儿子威胁自己,让他不由的愤怒异常,几乎要失控了,人还能不讲道义到这种程度吗,大明也是一个大国,竟然如此不顾体面。
但他还是有所顾忌,不敢翻脸,十分愤恨道:“我李秀成有儿子,这城里千千万万的太平军兄弟,哪个没有妻儿老小?你保得住我一家的富贵,你保得住他们的命吗?”
徐荣村摇摇头:“曾国藩心智坚决,非常人也,安庆故事必会重现!”
曾国藩攻克安庆的大屠杀,早就绝了太平军向湘军投降的可能,所以太平军即便在不利的状态下也会死战,倒不是对洪秀全多么忠心,实在是为自己而战。
李秀成哼道:“送客!”
他不想跟徐荣村谈了,他知道天京城破,就是所有人葬身之时,汪海洋、杨辅清能跟他精诚团结,不就是因为知道湘军会屠城吗。这样也要,大家一起死,路上也有个伴。
徐荣村叹了口气:“既然九千岁心意已决,在下也不强求,不过九千岁放心,两位小王爷就交给在下了,大明必有他们容身之地,最不济在下也能保他们一生平安。”
似乎从徐荣村的表态上看到了最后一点道义,李秀成面容变得和缓了下来,但他真的不想再谈了,因为他怕自己无法硬下心来,摆摆手让下人送徐荣村走了。
徐荣村从天京返回广州,向朱敬伦汇报了跟清廷谈判以及和李秀成谈判的细节。
“他说要保全城太平军的性命?”
朱敬伦听完后问道。
徐荣村道:“陛下误会了,他是愤慨之语,并未提要保全城人命。他是明白人,知道谁也保不住。”
朱敬伦沉思了片刻:“未必保不住。”
徐荣村一愣:“怎么保?”
跟清廷的协议已经达成,湘军攻克天京已经成了定局,大明軍队在下关也不会干涉,除非能让曾国藩不杀人,否则怎么保他们。
曾国藩在安庆杀人,是因为安庆城里是一群顽抗了两年多的顽固,一群不惜吃人肉,也要顽抗的太平军妖孽,是不可能教化的。
安庆尚且如此,天京更不用说。
朱敬伦叹道:“怕是要再跟曾国藩斗一斗了。这次我还得去一趟。”
徐荣村一惊:“陛下要去天京?”
朱敬伦点头:“只有我去才镇得住场面啊。也只有我去,才能让李秀成相信。”
当然这次朱敬伦是不可能进城了,他只要敢进城,绝对脱不开身,他打算在下关跟李秀成见面,如果李秀成敢的话。
李秀成没什么不敢,因为他已经是一个将死之人,明军占了下关,却不是再次解救他们,而是将他们最后一个退路封死了,整座城的人都在等死,他还能还怕什么?
朱敬伦提出,如果大明能保天京全城人不死,是不是太平军就可以投降。
李秀成感到意外,他实在是想不到大明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建议,莫非大明要招揽他们。
李秀成将试探朱敬伦说,太平军将士忠于天王,怕不会另投新主。
朱敬伦知道李秀成误会了。
他认真解释自己的方案:“只是给你们一块容身之地,我大明也不敢留洪天王啊。”
李秀成疑惑道:“那如何保证清妖不会对我们赶尽杀绝。也罢,只要能有一块容身之地,我们也不会怕清妖,再过十年未必不能卷土重来,鹿死谁手还未可知呢。”
李秀成用口气保持着最后一点尊严,但他再次误会了。
朱敬伦解释道:“那块地方不在中国,而在海外,清廷管不了,我大明也管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