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垂拱殿,还没来得及把龙椅坐热,陆承启就看到一个内侍匆匆进来了。
“启禀陛下,监察司司长许景淳请求觐见!”
陆承启早就看到在例朝上左右晃动的许景淳了,肯定是有什么事才会这般的。君臣共处已经十多年了,陆承启早就知道了许景淳的习惯。这人但凡有一点事都藏不住,哪怕做了情报头子也还是一样。
“让他进来吧!”
陆承启觉得头脑有点晕乎乎的,禁不住闭上了眼睛,用手按在太阳穴上。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进行着繁琐的工作,甚至比后世那些白领的工作量都要大,并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了的。
“难道古代的帝王,都是嫌事情太多,才不热衷开疆拓土的?”陆承启已经不止一次这么想了,除此之外,他想不出什么理由来解释,一个帝王居然对土地和百姓没有追求。
不过陆承启却完全没有这个担忧,只要内阁机制正常运转,别说现在这样的版图了,就是再扩大一倍,陆承启都有信心治理得好。大不了就再扩充内阁便是,再加上参知政事、左右仆射等等中枢大臣的辅弼,治理国家算什么问题?
这段时间陆承启操劳一些,不过是内阁重新洗牌,工作还没上手而已。
不过陆承启相信,凭着那些内阁大臣的能力,上手这些工作根本不是问题,甚至在一段时间后,他的担子会轻松许多。空出来的时间,足够让他谋划怎么挑动辽国和周遭小国的关系了。
一个强大的辽国在侧,肯定不符合大顺的利益。
有道是“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两个强国接壤,肯定要发生战事的。
陆承启正闭着眼睛漫无边际地想着,突然传来一个声音:“臣参见陛下!”
慢慢地睁开眼睛,将手撤离了太阳穴,淡淡地问道:“许卿求见,莫不是哪里又出了问题?”
许景淳露出一副皇帝你真的是神机妙算的神情,嘴上说道:“陛下,监察司暗探,发现了明教踪迹!”
“明教?”
陆承启也看过倚天屠龙记的,当然知道明教代表的是什么,一个专门的造反组织啊!
“明教是从波斯传入中土的,中土称明教,波斯那边也叫拜火教,摩尼教,前朝便已经定为邪教了,不曾想还有这么多百姓仍然去信这等邪教”许景淳有点愤愤,有点不解地说道。
陆承启觉得没什么,世间大多都是愚夫愚妇,真正有自己见解的,又有几人?莫说现在,就是后世,不也是有一些老大爷老大娘被无良的保健品坑去了养老钱吗?后世信息爆炸,骗子都有生存的地方,更别说现在了。
一样的道理,这些邪教无不是骗民众信教,或展现武功,或做下“神迹”骗局,许以承诺,信xx,得永生。
把人骗进来后,这些野心份子就开始图谋不轨了。
或许在正史上,明教确实为汉人驱赶鞑子立下了汗马功劳,但现在是汉人的江山,他们一样想着造反,陆承启作为皇帝,岂能容得下他们?
“那监察司有没有找到他们的老巢啊?”
陆承启漫不经心地说道,这年头又不是什么灾荒年间,便是灾荒年间,有了常平仓和大运河,再加上海运,畅通无阻的官道,粮食衣被都能运达,还怕有人造反吗?再说了,民心大部分都是向着朝廷的,区区明教,能掀起什么风浪来!
他坚信,只要坚持新政,百姓知道了朝廷的好处,哪里还会冒着杀头的危险去造反?那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做!
“回禀陛下,据暗探回报,他们混入明教当中一段时间,还只是小卒,不曾接触过核心机密。但他们却探知了,江浙的摩尼教,福建的明教,和淮南的‘二桧子’、江东一带的‘四果’、江西一带的‘金刚禅’、荆湖一带的‘揭谛斋’、鲁地的白莲教、吕梁山上的拜火教都是明教的别称!”
陆承启笑道:“这不是早就知道了吗?所谓‘红藕白莲是一家’,这些都是前朝造反余孽,朕早就有所耳闻了。许卿放心,只要朝廷不出乱子,这些人,掀不起什么大浪来的!”
许景淳不敢反驳,连声称是。
“朕倒是很想知道,他们的教义是什么?”陆承启看过倚天屠龙记,曾经真的以为明教的教义就是“驱除鞑虏”,但很显然,这时候的明教并没有“与时俱进”。
许景淳连忙说道:“摩尼教的教义,大抵都是用波斯文字写就的,暗探记录下来后,臣等曾拿去让人翻译,大意是:说在世界的一开始,就有光明和黑暗两个王国并存着,光明占据北、东、西三方,黑暗占据南方。在光明王国里,光明、善美、和平、秩序、洁净。光明王国的统治者,波斯称为察宛,意为永恒,在大顺则称为明父、大明尊。黑暗王国到处充满烟火、闷气、飓风、污泥、毒水,由黑暗魔王统治,住着五类魔,整天沉溺在情欲、争吵之中。光明与黑暗数次大战,黑暗魔王让恶魔生下了人类的祖先。因为人类是黑暗之魔的子孙,大明尊便派遣光明使者,用光明分子来拯救人类的灵魂。”
陆承启听得津津有味:“这倒是稀奇了,摩尼教的教义大抵是好的,但他们做事太狠辣,完全违背了教义。所谓光明和黑暗,不过是人性两面而已,即善恶。惩恶扬善,方为正道。他们倒好,惩善扬恶,岂有不败的道理?”
许景淳连忙说道:“陛下果然学究天人!”
“少拍马屁!”陆承启笑骂一句,思考了好一会,才缓缓地说道:“明教信奉光明战胜黑暗,一开始就是错了。没有黑暗,哪里来光明?就好像人一样,没有恶,哪里来善?善恶不过是相互依存罢了,人性的正反两面。试想一下,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岂会有善恶之分?”
许景淳不明白陆承启这话,其实就是批驳孟子的“人性本善”论和荀子的“人性本恶”论,认为刚出生的人不过白纸一张,你教他为恶就是恶,教他为善就是善。
“没有善恶之分,那整个天下就更是乱套了。”陆承启眼中闪着睿智的光芒,“不论善恶,光明黑暗,都不过是自然而然的事物。到底是外来和尚,并不懂‘道法自然’的道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