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携美女闯三国 > 第二百三十八章 李清刚显露小身手

第二百三十八章 李清刚显露小身手

    既然蔡邕有心考问自己,那就要勇于迎接挑战,李毅面带微笑道:“前辈自管发问,晚辈全可一试!”

    这口吻真的撑足了,蔡邕点了点头,心中又加深了一份,定要给李毅一个挫折,他面上还是带着微笑道:“清刚贤侄,老朽即刻出题,你可听好了。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儿时的李毅,曾听爷爷讲过一句口诀:高价乘总物,减去原足数,高价减低价,除得是贱物。李毅嘴角带着一丝微笑,依据此口诀,四乘以三十五,减去九十四,再除以四减二的差。蔡邕刚念完题,“二十三只雉!”李毅脱口而出。

    这么快便给出了答案,蔡邕心中一惊,不过却不动声色的点了点头,称赞着李毅年轻,头脑灵活,反应速度快!

    不过蔡邕却瞄准了下一道题,将难度提高了一截,他嘴角带笑读出来题目:“今有池方一丈,葭深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适与岸齐,问水深葭长各几何?”

    李毅恐怕出个一差二错,他早将棋书放于一旁,全神贯注的听题。谁知蔡邕读得飞快,根本不给他思考的机会,待蔡邕读题完毕,李毅却呆愣在一边傻住了。

    难不住了吧!年轻人,话要适可而止,不能说得那么满,丝毫回旋余地都没有。

    蔡邕不怀好意的看着李毅,正等待他低头认错,便可顺理成章的进行一番说教。

    这也怪不得李毅,他三人各有所长,必然分工负责,发挥自己的长项,才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建平打造成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若是各用所短,那盖房必倒,修路塌方,煮饭夹生,对敌必败……将一事无成,寸步难行。

    最初来源还信誓旦旦的要学好古文,但后来每遇出文告、条例、政令,自然由写出一手漂亮软笔字,才华横溢的张英负责,自不用李毅操心。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久而久之,李毅的古文水平不但没有提高,反而退步了。这便是他不明题意,一头雾水的原因。

    李毅窘迫至极,原形毕露之时,大救星张英赶到了,她早就发现了李毅不正常举动,但知夫莫如妻,这难懂的古文,李毅看一眼就头疼,他退走也是正常。

    不过大出张英意料,李毅并没有走出书屋,反而捧卷爱不释手,她脑袋急转后终于明白,李毅定是找到了他喜欢的书籍。这样也好,否则李毅、于冰都借故离开,那老人家岂不是大为扫兴?

    张英是凭空想象,蔡邕却清楚书屋的格局,见李毅躲在一角,翻看他的杂学,这些旁门左道少有人涉猎,而李毅却是津津有味,爱不释手,不引起蔡邕的好奇心才怪。

    一老一少的谈话,都难逃张英的耳朵,当听到李毅那有所收敛的狂妄之言,张英知道一场考较不可避免了,恐李毅出丑,不禁慢慢靠了过来。

    果不其然,李毅卡壳了,张英是又好气又好笑,但夫妻一体,绝不能看笑话,她莞尔一笑道:“题中的葭是我们常说的芦苇。这道题意是:有一个边长为一丈的正方形水池,在池的正中央长着一根芦苇,芦苇露出水面一尺,若将芦苇拉到一边的中点,芦苇的顶端恰好触及水面,问水有多深?芦苇有多长?”

    这道题的难度全在题意难于理解,有张英的解说,李毅略思路豁然开朗,他微微一笑道:“这道题十分容易,芦苇是斜边,芦苇减一尺是一条直角边,另一条直角边必是五尺,五五二十五,正好是十三与十二的和,长的毋庸置疑是斜边,即芦苇长十三尺。余下的是一条直角边,即水深十二尺。”

    张英还未读完题目,李毅便知逃不出勾股定理的范畴,而此题明显是一个特例,他脑中一闪,便想到了二十五拆成十二与十三,几乎不用计算,便给出了结果!

    在张英解释题目的同时,她的脑子也在思索,刚想到用勾股定理求解,李毅就公布了答案。张英不禁暗自叹息,二人的差距之大,有如日月之辉。张英不由得脱口赞叹:“哥哥的思路不亚于昔日,张英只有甘拜下风了!”

    不但是张英知难而退,蔡邕也是口服心服。他年龄偏大,计算能力大不如前。但蔡邕清楚,就算他年轻二十岁,也达不到李毅的速度。

    不过蔡邕还是有些不甘心,他定要找回颜面。翻了翻书本,习惯的找到一道问题,似笑非笑的读出题目:“今有五家共井,甲二绠不足,如乙一绠;乙三绠不足,如丙一绠;丙四绠不足,如丁一绠;丁五绠不足,如戊一绠;戊六绠不足,如甲一绠。如各得所不足一绠,皆逮。问井深、绠长各几何?”

    李毅眉头紧皱,心中暗骂道:什么烂七八糟的,简直就是一大堆屁话。李毅根本理不出头绪,他万般无奈的把目光投向张英。

    也亏得张英记忆力奇佳,这么长的题目,她也能一字不落的印在心里。张英莞尔一笑,也不多废话,直接翻译成白话文:“五家人共用一井,甲用绳量井深,绳子的二倍尚且不够,所缺的份额恰好等于乙的绳长;乙家的绳子三倍尚且不够,所缺恰是丙的绳长;丙的绳子四倍尚不够,所缺恰是丁的绳长;丁的绳子五倍尚不够,所缺恰是戊的绳长;戊的绳子六倍尚不够,所缺恰是甲的绳长;问井深绳子名多少?”

    这道题真够绕的,李毅边听着题目,边暗中思量,尽可能找出窍门来。但张英话音落地,李毅仍无迹可寻,他摇了摇头,不能浪费时间了,有可能这道题他就不是特例,还是用笨办法,列方程解应用题吧!

    张英在一旁也皱起了眉头,她心中暗自抱怨着:什么烂七八糟的破题!转来绕去的,就算列出算式,也不知要解多长时间。张英直接放弃了,她把目光投向李毅,等待着他给出结果。

    到底是理科生,李毅略加思索,几道算式跃然纸上。恐蔡邕看出破绽,李毅并未设未知数,而是直接套用甲乙丙丁戊,只片刻,李毅便刷刷点点求出来结果,他面带着自豪的微笑,公布了答案:“井深是七百二十一的倍数,甲、乙、丙、丁、戊的绳子分别是二百六十五、一百九十一、一百四十八、一百二十七、七十六的倍数。”(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