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脸谱下的大明 > 第九百四十一章 区别

第九百四十一章 区别

    脸谱下的大明正文卷第九百四十一章区别仅仅一日,度日如年的王本固就从洪厚手里接过那份奏折和密信。

    小心的查看火漆,拆看验看,王本固终于放下心了,信和奏折能回来,很大程度上意味着随园不会落井下石,看来自己这个浙江巡按还能做下去。

    但与此同时,王本固也在心里大骂孙铤这个王八羔子,扯谎扯的都没边了!

    什么到了嘉兴,什么说不定到了苏州……王本固都懒得去问看起来神色疲倦的亲随,一天就送来了,这说明信和奏折压根就没离开镇海!

    “收拾东西,即刻启程回杭州。”王本固向亲随交代了一句,又提笔写了一封信,让人送入京中。

    已经很长时间没有送信入京了,唐顺之三日前病重,宁波知府出缺,这样的消息必须立即告知徐阶……自从张居正事件后,徐阶的疑心病一日比一日重。

    至于镇海事,倒是要用些春秋笔法……反正侯汝谅也不敢去告状。

    午后,王本固坐着马车离开了府衙,离开了镇海县城,在新城外的客船码头上登上了官船。

    回头看去,不过十日光景,从刚开始的踌躇满志,接手后的意气风发,到后来的丧魂落魄,再到今日的黯然离去,王本固心里感慨万分,同时也立下誓言。

    今日之仇,来日必报!

    一场让人瞠目结舌的变动以外人难以探究内情的方式落下帷幕,金鸡山上的汪直看着官船缓缓向西而去,转头笑道:“方先生,还是你看得准,虽然不知内情,但必是随园后手所至。”

    钱锐也有点懵懂,这次是真心不知情,到现在还没和张三碰头呢,只干笑着附和几句。

    汪直突然道:“也不知道唐荆川是不是真的病重……”

    “天晓得真假……”钱锐也狐疑起来,唐顺之名扬天下数十年,世间大儒,六艺皆通,更是品行高洁,但毕竟和儿子厮混了几年,也不知道会不会近墨者黑……

    杭州府钱塘县衙后院。

    靠在床头的唐顺之艰难的抬手执笔,可惜手腕颤颤巍巍,始终无法落笔。

    一声轻叹后,唐顺之丢开了笔,努力探出胳膊,用手指在砚台上沾了些墨汁,思虑良久后落在了床榻边的白纸上。

    “唐爷爷。”门口有女童的小声呼喊声,“喝药好不好?”

    “太苦了。”唐顺之笑着招手,“来来来,帮爷爷一个忙。”

    女童犹犹豫豫的走进来,放下手中的药碗,小心翼翼的从袖子里掏出一个旧荷包,取出一块蔗糖,“甜的……”

    “哈哈哈,好孩子。”唐顺之大笑着中带着咳嗽声,“咳咳,来,把这张纸叠起来……对对,这样,翻过去,叠起来。”

    “桌上那个信封,对对,塞进去,好好,好孩子……”

    唐顺之接过小小信封,目光中夹杂着复杂的情绪,努力半扭着身躯将信封塞到枕头下。

    “荆川公,巡抚来访。”进门的是海瑞,脚下踩着布鞋,鞋边都是黑泥,额上满是汗珠,显然刚才正在下田。

    唐顺之微微颔首,靠在床头,目送海瑞带着女儿出去,再看着缓步而来的侯汝谅,“子民畏缩退却?”

    “是。”侯汝谅苦笑道:“当年在京曾见识过中麓公的妙手,不意荆川公也下的一手好棋。”

    中麓公即嘉靖八年进士李开先,与唐顺之志同道合并列为“嘉靖八子”,象棋、围棋都是国手。

    “伯华兄算得上国手,老夫远远不及。”唐顺之轻笑道:“此番也不是老夫筹谋设计。”

    短暂的停顿后,唐顺之咳嗽两声,“病重将死,难道有假?”

    侯汝谅垂下头去,来之前他已经找过为唐顺之诊治的杭州名医,再次确定奄奄一息,随时都可能撒手人寰。

    “再多的事,也管不了。”唐顺之缓缓说:“说是钱展才设计挖坑,但若非王子民太贪,也不至于进退维谷。”

    侯汝谅小声辩解道:“董家……”

    “是啊,董家大肆走私。”唐顺之摇头道:“王子民赴镇海前一日,老夫才得郑开阳实情相告。”

    “老夫是真心诚意欲托付子民,展才、文和均不以海贸敛财,而王子民……”

    “可惜了,若王子民清廉如水,无惧无畏,一心为公,此番说不定能抵定大局,将通商事收归朝中。”

    “开国近两百载,豪族大户兼并田地从未停止,若不开海,朝中举步维艰,董家大肆走私,致使税银锐减,为此而坏通商事,此国贼也。”

    唐顺之喘了几口粗气,笑吟吟看着侯汝谅,“以中丞所见,老夫可需上书朝中?”

    “荆川公……”侯汝谅登时坐立难安,他自然听得懂这几句话。

    董家的确不是什么好东西,但却是徐阶的门人,如果不能将戚继美、侯继高等人调出浙江,董一奎是对抗他们的关键棋子。

    最重要的是,董一奎落马,八成得带出王本固,那徐阶伸向东南的手几乎就要全都被斩断了……更关键的是,侯汝谅不敢赌王本固会不会带出自己。

    “算了,老夫将死,留给展才处置吧。”唐顺之对此也不在乎,只提醒道:“如此毒瘤,早日下手割除,若等展才出手,只怕下场堪忧,更是牵连甚广。”

    侯汝谅苦笑着没做任何表示,他入浙一年多了,虽然遭官场隐隐排斥,但也不是瞎子聋子,早就知道和董一奎兄弟勾结的那些人的来历,真不是自己能下手割除的。

    又闲聊了几句,侯汝谅见唐顺之已神情疲惫,起身告辞。

    “老夫亦知,汝此番赴镇海,意欲何为……”唐顺之最后轻声道:“留待来日吧。”

    侯汝谅愣了下,上前两步,“荆川公指的是……钱龙泉?”

    唐顺之闭上了眼睛不再说话,侯汝谅等候良久才默然离去。

    侯汝谅是这么多年唯一正式上书朝中提议行海运的官员,唐顺之自然知道他去镇海是为了什么。

    海运,的确于国有益,但问题在于,不能完全取代漕运……这一点上,唐顺之和钱渊、高拱、张居正等保持着同样的观点。

    但不同的是,他们对海运的态度有着根本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