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一些知情人誉为人间之人无出左右,世事难料不出其心的老人看过了太多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他被人愤恨过,被人嫉妒过,被人算计过,自然也被人关心过,但是即便是经历过所有人间之人之事的老人在这一刻也不免很开心。
被所在意之人在意,世间最快意之事莫过于如此。
老人哈哈大笑而后朗声开口:“自然不会,我还没看到人间处处烟火太平,还没看到那些狗娘养的天上地下的家伙不得不忍气吞声的模样,更没看够像你这样的年轻人如雨后春笋一般层出不穷怎么舍得去死?
姓杨的小子,让老头子我再告诉你一件书上没有的道理,如果你和一个人讲不通道理怎么办,打他娘的呗!”话音之后便是大笑,大笑之后徐徐春风而起,王府之中春意阑珊,那个老书生的身形也终于消散在了春风之中。
“真是千年王八万年龟,活的越久越老不正经!”不在持刀在手的邋遢高手胡清涟听到老人最后的话嘴角狠狠抽搐了几下没好气地开口。
杨文锋深表赞同,破天荒觉得这不正经的胡清涟难得说了一次正经话。
这位号称镇守人间千年的老书生消散于春风之中后杨文锋便不怀好意地看向胡清涟,这一看看的对方直呲牙,心中又将那挨千刀的老不死骂了个狗血淋头。
杨文锋的意思很明显,等着对方给他一个解答。
在决定修行武道之前杨文锋对于武道有一个大致了解,不说有多精通但是却也绝对不比一些小宗师对于武道境界的了解差,见到那芈平一人攻城的手段之后杨文锋觉得自己了解的还是太少。
于是他拼命去寻找属于他自己的路,最终踏入感知而且融汇创出了那名为不知的一指,后来又或多或少的从胡清涟这里了解了一些而且还向对方借了一刀,但即便是经历了这些如今看来却也不过沧海一粟。
这莫名老头的手段,那徐姓太师轻松唤出的圣人可轻易战一品成势的法门,还有之前双方的关于什么人间天上地下的对话,什么天上仙人,这些都是他杨文锋不曾知晓和了解的。
“知道那么多对你的未来非好无益,原本杨继便交代让我不要让你知晓太多,但是没想到这个老王八蛋会现身,他这一现身让你提前知晓一些东西不知是好是坏。”胡清涟晃荡着手中的酒杯感觉到其中所剩不多的酒不由有些愁得慌,其实他自己也不知道是愁壶中无酒还是愁眼前这事。
“我他娘的也不想和你遮遮掩掩的,凭你这小子的弯弯肠子多少也能猜出一些什么,我能告诉你的只一点,这天下无论是你所居的天渊国还是其它春秋五国都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所谓的人间权位极致的帝王其实也不见得就不会仰人鼻息,或者换句话说,这方天地又有何人不是在仰人鼻息过活?”胡清涟有些不忿同时也有些无奈。
“小子,以后你一定会知晓,至于现在你不要多问我也不会再多说什么,若是到以后你走不到可以知晓一切的地步就当你老王八蛋看走眼就是了,老夫我管他娘的那么多作甚?又管你这么多作甚?”胡清涟一口饮尽壶中的仙人酿步履蹒跚地走向远方的那座楼,夕阳之下他的背影被拉得很长很长,很快便消失在了杨文锋眼底。
看着胡清涟的背影杨文锋双手抱于脑后觉得有些忧愁,结果双手刚一动便牵动了之前在翰林院所受的那些伤,这下子就更愁的慌了。
自与老人相识以来老人说过很多次,少年要意气风发,即便是落拓江湖也要载酒行。可是如今的家里已经不堪重负,似乎将来的人间也会不太平,那么意气容易,可是要放弃这些意气,放弃可以快意恩仇,放弃可以口吐酒气下笔惊风雨,放弃剑气纵横泣鬼神,放弃这些他本可唾手可得的东西然后捏着鼻子接受那些诡谲阴谋,接受满身污浊,这才不容易。
恰巧,他杨文锋上辈子和这辈子都不喜欢做太过容易的事。
翰林院的事原本应该在这玉陵城引起不亚于芈平一人攻城的轩然大波,但是在某些大人物的有意为之之下竟然就这样硬生生被压了下来。不过压是压下来了,但是那天的事到底在那些个翰林院的诸位学士心里留下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疙瘩。
若是那位被他们称之大逆不道的小王爷仅仅是嚣张跋扈,借着杨府势力和杨家军威折辱了翰林院也就罢了,他们也有话可说。可是如今除了刘院士亲口承认其确实有才之外,号称玉陵第一才子的荀攸也完全输于对方,而且最后就连当朝太师也对其无能为力,若不是不知为何对方收手,或许对方真的可以摘了刘院士的头颅而去,到那个时候翰林院才是真正受了奇耻大辱。
如今翰林院众人虽然保住了明面上的一点点面子没让人当面杀人,但是事后无论是那些学问还浅的学士还是教人育人的院士其实心里都有一个问号。
他们做的是否是对的?既然杨文锋有才,既然是他们先于对方而挑衅对方,那么对方大闹翰林院也是他们咎由自取。而所谓的杨家不臣,他杨文锋不臣,所以他们便要匡扶正义埋汰杨家所有人这样的道理,他们是认同的,但是总觉得在哪里有些不对。
不过读书人的道理有时候委实是一团乱麻,就连那位至圣先师也未必能讲的清楚何况这些个本就读书没多少年的读书人呢?
这个在翰林院学士心中的疙瘩委实存在了几天,不过也就是几天罢了,之后这些个读书人便和大多数读书人读书遇到的习惯一样,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便暂且选择跳过,至于会不会翻过来再去想想那且日后再议。
况且眼前有一件对于这些读书人最为重要,堪称决定他们身家性命的大事将要到了,他们又哪里还有更多的精力去考虑这些问题呢?
今年是元光十六年,距离上一次会试已经过了三年之久,也就是说这一年又到了三年一度的会试春闱。
也正是因为会试的临近所以这一年玉陵城内的读书人显得尤为多,自上一次的秋水亭合会便能瞧出端倪。这几日国子监那里也是人满为患,甚至接连数天排队听讲的人都到了国子监门前那些个石碑之前,有的眼看无戏入内便索性直接开始抄写那些石碑碑文,毕竟也都是些名家贤者的至理名言。
临时抱佛脚,万一真的管用在春闱中可一举中第,即便是最末的榜尾进士也算是光宗耀祖了。毕竟历朝历代的读书人,无论品性如何,无论学问深浅,都逃不过和庙堂扯上关系。
寻常读书人读书无非便是求得功名利禄,抱负大一些的则求取治国平天下,如今这偌大的玉陵熙熙攘攘的读书人所求无非这两样。正因为如此,这三年一度的春闱就是他们的身家性命。
天渊国的春闱有别于前朝春闱的三月而是推迟到了每年的五月份,如今距离那五月春闱也不足两个月,这玉陵都城之内的读书人自然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加紧筹备这关乎他们前程的春闱。
每逢此时,相对于“亲近”寻常读书人的国子监就会有直讲和教授专门针对今科会试开课讲学,因为国子监向来主张有教无类,所以每逢这个时候国子监的热闹程度绝对算的上是玉陵一大奇观。
今科科举,除了才名最为远播的玉陵六公子之外据说在江南还出了几位号称江南几大才子的名士,另外中原齐鲁等地向来不乏儒家集大成者,而且据小道消息称今科科举会有一位身份高的吓人的大儒参与,其志不在状元及第而在见识如今读书人有多少斤量,如此大言不惭的话竟然没有多少人去反驳,可见这位大儒的身份之高,学问之深。
无论如何,如今的玉陵最为吸引人话题,最为惹人注目的无疑便是这即将到来的春闱,而且所有人都觉得今科科举绝对是除了天渊开国以来那科科举之外最为波澜壮阔的一届会试。
京都玉陵之外的官道上此刻有一辆马车缓缓行驶,车夫是一位中年汉子,头上带着一顶破斗笠,手中拿着马鞭也不怎么赶车口中随意吹着一首不知名的歌谣,马车走的很慢,似乎车中人并不急着赶路。
“我说先生,您这么大岁数了干嘛还要去参加那什么劳什子会试干嘛,老老实实待在学宫里不好吗?”可能是哼歌谣哼的有些累了,中年汉子随意和车中的人闲聊起来。
“恰逢乱世,我辈读书人又岂能置身事外呀!”车中人叹了口气,听声音倒是不像老态龙钟的迟暮老人,反倒像是年纪也不大。
“况且呀,我听说我的先生最近也出现在了玉陵,若是运气好能得见恩师一面也算是不枉此行了!”
“先生的先生在玉陵?”赶车的中年汉子大吃一惊,旁人不知车中人的底细但是他却知晓,他实在不晓得能让车中的这位称之为先生的人到底是何方神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