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三国牛魔王 > 第四十九章 河东郡士族(求收藏求推荐)

第四十九章 河东郡士族(求收藏求推荐)

    两汉朝,河东郡历史上最有名的家族,当然是曹参和周勃两个军功世家。

    之后河东郡又出了卫青的卫氏家族和霍去病、霍光的霍氏家族。而这两个家族也是渊源于曹氏家族。

    正是这些前汉军功世家,给河东郡留下了尚武的风气。

    可惜,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曾经显赫一时的曹、周、卫、霍家族已经在河东郡的大地上消失了影踪。

    如今的河东郡,豪族有裴氏、卫氏(并非卫青家族)、柳氏、贾氏等家族。

    眼看着要踏入河东郡,牛和就陪在牛平身边,向他简单介绍了河东豪族的近况。

    因为后汉推崇儒学,而这正是河东士族的短板,因而,如今的河东豪族,早已没有了前汉曹、周、卫、霍家族的荣光。

    可以说,河东士族正处于一个沉寂期,似乎没有什么出名的大人物。

    说到河东郡的士人,牛平有点印象的,也就是河东卫氏好像有个死鬼卫仲道,他娶了后世大名鼎鼎的蔡文姬。

    可惜那小子是一个短命鬼,没享两年艳福就病死了。他能够在历史上留名,全靠他的老婆。

    除此之外,《三国演义》里有记载的,几十年后卫氏还出了一个卫瓘。

    卫瓘在蜀国灭亡,钟会准备造反时,一举阴死了钟会和邓艾两个牛人,给牛平留下了一些印象。

    卫瓘也算是个智谋之士,不过,想来在后三国才出现的人物,此时大概连种子都不是,牛平自然不会费神去找。

    其它的河东士族,有出什么名臣名将么?牛平脑子里想不出来。

    牛和告诉牛平,如今河东稍微势大一些,值得重视的,首推闻喜裴家。

    裴家的先祖是光武朝的敦煌太守裴遵。

    裴遵自云中郡从光武帝刘秀平定陇、蜀,立下战功,其后徙居河东郡安邑县。

    在汉安帝、汉顺帝时,裴家又迁徙到河东郡闻喜县,一直延续至今。

    如今裴家的家主,正是裴遵的曾孙裴晔。其人曾经担任过并州刺史、度辽将军,也算得是河东郡的头面人物了。

    裴晔之子裴茂也已出仕做官,听闻是在冀州那边当了个六百石的县令。

    用牛和的话说,河东士族式微,如今也只有裴家还值得大公子登门拜访。

    至于河东卫氏,贾氏和柳氏,其家族中人近年来都声名不显,不知是否有才干突出的好苗子。

    说到那柳氏,倒是有些来历。

    柳氏的先祖名叫展获,是春秋时期的鲁国大夫,掌管刑狱。

    据说他曾夜宿城门,有美女来同宿。

    天寒地冻,展获恐其冻杀,就让美女坐在自己怀里取暖。

    展获怀抱美人一夜,却至晓不为乱,有“坐怀不乱”之美德,故谥曰“惠”。

    因展获的封邑在柳下,因此,史称“柳下惠”。

    柳下惠的后人以其封邑为氏,称柳氏。

    柳家虽然出过“坐怀不乱”的君子,但也出过盗贼淫徒,那就是鲁国著名的盗贼柳下跖。

    柳下跖又名展雄,是天下盗贼的祖宗,手下有数千盗贼,横行天下,诸侯国都拿他没办法。孔子称他为盗跖。

    由于盗跖喜爱“取人妇女”,是天下闻名的淫徒,以至于河北各地信奉盗跖为娼妓的守护神。

    家族中人一个“坐怀不乱”,一个成了淫棍代表,娼妓保护神,所以说,柳氏家族的人很容易走极端。

    秦末大乱,柳氏的一支从鲁地入居山西,后渐在河东形成望族。这就是河东柳氏的来历。

    牛平听了牛和的讲解,对河东的几大家族有了一些了解。不过,仔细回想了《三国演义》中的记载,牛平还是未能想起这几个家族出了什么杰出人物。

    不管那些腐朽的豪族了,牛平此行的目标很明确,第一个要找的就是万人敌关羽。

    挥起挖封建主义墙脚的锄头,牛平要先把刘备集团挖垮。

    河东解县常平亭宝池里,位于一块背山临湖的小平原上。

    村庄外,被一片平原坡田包围,有一条大道通往北方一里地外的盐池大湖。

    村庄的南面两里开外,有吴山的山脉环护。山谷里的道路,则通向吴山以南的大阳县。

    因靠近盐池,往来商贾不断,故而常平里比寻常村落更繁华几分。

    村子的东头,开有一家铁匠铺。铁匠铺里火光闪耀,热气腾腾,传出叮叮当当的打铁声。

    铁匠铺外的木架上,挂着几个打好的铁制耧铧,向人展示着铁匠铺主人的高超技艺。

    河东郡贮铁丰富,一个郡就有安邑县、皮氏县、平阳县及绛县的四处铁官。

    靠着充足的铁矿,河东郡发展出十分高超的冶铁技术,各县都有大大小小的冶铁作坊和铁匠铺。

    郡县有官方的冶铁作坊,各豪族庄园有私家的冶铁作坊,村庄里也有一些小的铁匠铺。

    这些作坊匠铺,生产出大量的铧、铲、镢、锄等各式铁制农具,为河东郡的农业生产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因此,虽然河东郡地狭人稠,但在普及铁制农具后,通过精耕细作,依然能够做到丰衣足食。

    常平亭宝池里的这家铁匠铺,正是村中一户姓关的人家开设的。

    关家其实祖上也是读书人,只是家道中落,后汉朝历代都未能出一个官吏,被河东的世家豪族排挤出了士人的圈子。

    为了维持家业,养家糊口,关家的主人关毅也只好放下读书人的尊严,开了这间铁匠铺。

    据说,常平亭宝池里的老关家祖上也曾经阔过。他们的祖先乃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晋献公的大夫。因受封在晋国都城的东关,因而被称为“东关嬖五”。

    在东关嬖五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的封邑名称为姓氏者,称东关氏,世代相传。

    前汉朝,北亭侯东关义,就是东关嬖五的后裔。

    之后,东关义的后人改姓氏为关,在河东郡繁衍生息的这一支,正是常平亭宝池里的老关家。

    可惜,祖上再荣光,后辈子孙不争气,这家道也免不了中落。

    到了关毅这几代,连个县吏都未能混上。除了家中还留有几卷竹简,关家和村里那些目不识丁的普通人家已经看不出多少分别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