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要做阁老 > 第十章 国士之风

第十章 国士之风

    字字珠玑,言之凿凿。

    通篇没有一句废话,一针见血的点出了整饬海防的关键。

    看罢这篇《整饬海防方策》,朱纨心中直是震撼不已。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这样一篇文章竟然出自一个十五岁的少年郎之手。

    昨日徐言在揽月楼上作诗就令朱纨对其心生好感,只不过那时他还觉得这个少年不过是文采斐然罢了。如今看来,这少年不仅有文采,更有着拳拳报国之心。小小年纪有如此国士之风,真是难能可贵啊。

    “徐小友这篇方策,令本抚受教了。”

    朱纨这话可把徐言吓了一跳。他连忙拱手道:“抚台大人真是折煞晚生了。晚生一介书生,肩不能抗、弱不禁风,手无缚鸡之力,除了写下这篇方策实在不知道有什么能帮到抚台大人的地方。”

    谁知朱纨却是摇头叹道:“徐小友真是太过谦了。别的且不说,光是你捐粮三千石的举动,本抚觉得就没有几个人能做出来。如此大义,实为百姓楷模。”

    虽然徐言自认为自己的脸皮够厚,一时还是有些脸红。看的出来,朱纨是真的很欣赏他,他可一定不能让朱纨失望啊。

    “抚台大人,有一句话晚生不知当讲不当讲。”

    犹豫再三,徐言还是想把心里话说出来。

    “但说无妨。”

    朱纨微微颔首。

    “以晚生之见,倭寇、番夷、佛郎机等贼之所以能如此猖獗,实乃与闽浙海商相勾结。要想彻底剪除这一祸患,目光不仅要朝外,还要落在内部。只有断了海寇和海商的联系,才好各个击破。”

    徐言敢直接点出问题的关键是因为他清楚朱纨的为人。此人不仅为官清正,更是极有担当,敢于向当地海商等利益集团动手。

    “这个本抚也有所耳闻。”

    朱纨轻捋胡须道:“你且说说看,怎么破其联系,各个击破。”

    徐言前世对此颇有研究,轻松答曰:“海寇为外来者,要想在当地立足肯定要和当地海商合作。换言之,这些海寇的据点中肯定有不少当地大海商家族的代表。”

    稍顿了顿,见朱纨没有表情,徐言继而接道:“抚台要想根除此顽疾,首先要做的是了解哪些海商家族与其有勾连。待确定之后要做的不是打草惊蛇,而是派暗桩混入其中打探消息。这些人警惕性很高,如果被其发现风吹草动,那之前的努力就白费了。”

    “说下去。”

    “这些暗桩若是能够混入海寇的据点,可以将岛上地形乃至码头、军营、仓库等重要信息记下,后绘制成舆图,供抚台分析。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做到对敌人了如指掌,抚台才有最大的把握一举歼灭这些海寇。”

    以朱纨掌握的资源和兵力,要强攻各个海寇的据点也不是不可以。但既然有更好的方法能减少损失,为什么不用呢?

    这些大明将士们都是爹生娘养的,都是活生生的人,有的甚至还和徐言差不多年岁。在徐言看来,还是要尽可能的对他们的性命负责。

    “徐小友说的这些本抚会仔细考虑的。”

    朱纨端起茶杯抿了一口。

    见火候差不多了,徐言便拱手告辞道:“抚台大人,晚生告退!”

    从衙门出来,徐言总算可以长松一口气。

    不知不觉间他的前胸后背已经湿透,额头上也冒出不少汗珠。

    虽然两世为人,但这还是徐言第一次面对面跟巡抚这样的封疆大吏交谈,难免有些紧张。

    不过他对自己今天的表现还算满意,如今一颗种子已经在朱纨的心中种下。至于这颗种子能长成什么样子,就不是徐言能决定的了。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却说知县赵若海将县衙临时让出来给巡抚朱纨来住,自己则是搬到了一处别院。

    他内心想着伺候好这尊大佛,将来可以仕途风顺,自然将各种资源都用在伺候朱巡抚身上。从朱巡抚给出的反馈来看,确实对定海县的接待工作很满意。

    赵知县自然是极为得意,却说这日他刚刚准备出门,就得到消息巡抚大人打算在定海县城建造一座巡抚察院,以便于日后巡视进驻。

    这可是把赵县令吓了一跳。

    照理说浙江巡抚的驻地毫无疑问应该是在杭州府。即便巡抚可能会巡视地方,可一次最多就是十几日的工夫,用不着单独修建一座察院。可看朱巡抚的意思,难道是想把定海县城作为一个常驻地?

    要知道在大明官场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三生不幸,知县附郭;三生作恶,附郭省城;恶贯满盈,附郭京城。

    赵知县所在的定海县本来不是附郭县,但如果巡抚将其作为一个常驻地,那跟附郭又有什么分别?

    一想到趋跄倥偬,供亿纷纭,疲于奔命的日子,赵知县差点晕死过去。

    但巡抚大人的命令无论如何是要遵守的。赵知县只能寄希望于朱巡抚将来少到定海县巡视。

    除此之外,朱巡抚派来的人还将一封信交给了赵知县。

    送走那位朱巡抚的亲信后他便迫不及待的展开来看。

    只见信中工工整整的誊抄了一篇名为《整饬海防方策》的文章。

    赵知县细细读来只觉得这文章写得鞭辟入里,针针见血。

    他毕竟是进士出身,对于好文章的评断力还是有的。看样子这是某位谋士给巡抚大人献出的方策啊。

    可是巡抚大人为何又命人抄录一份给他看呢?

    赵知县继续看下去,却发现文章底下有一行小字。

    定海县徐言所书。

    赵知县不禁倒抽了一口凉气。

    这篇文章竟然是徐言所写的?

    赵知县自诩文采卓然,徐言写的这篇文章文采却不在他之下,甚至某些方面更为犀利。这岂不是说,徐言写文章的能力已经可以媲美进士?

    若是放在几日前,赵知县大抵是不信的。

    但昨日徐言当着众人作出那首明志诗,却是令赵知县相信此子有这个能力。

    “七尺龙蟠皂线绦,倭儿刀挂汉儿腰。向谁手内亲捎得,百遍冲锋滚海蛟。”

    作出这等豪气诗句的人岂能是等闲之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