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1255再铸鼎 > 第672章 天无二日

第672章 天无二日

    1273年,4月30日,元国,顺天府。

    “报!”

    一队骑兵绕到了大旗之下,为首一人下马后半跪下来,对高达报告道:“国公,骑兵后队已经迂回到位,城东的退路完全封住了。”

    高达只是随意点点头,没说什么,但心里还是有些感叹——果然,手里有了足够的骑兵,兵力调动部署起来就是方便啊。

    然后,他便抬头看向了前方的顺天府城,随手一挥道:“开始炮击吧。”

    当初高达战败被元军俘虏,后被忽必烈以礼相待,再加上贾似道兴兵对蔡国和他的族人不利,因此他便怒而投降了元朝。

    高达在宋朝的封爵是蔡国公,转投元朝后忽必烈也保留了他的这个封号。不过这有点小尴尬,因为功勋卓著的元将张柔的封号也是蔡国公。虽然张柔已故,但影响力犹在,“共享”同一个封号总归有些别扭。所以,当忽必烈动用军政影响力,将高达的家人和旧部从信阳接回长安后,高达便自请除爵,省得与旧臣闹出什么不愉快。当然,他也不是真的不想做公爵了,只是表个姿态出来,让忽必烈给他换个封号。

    没想到,忽必烈并没有同意他的请求,仍然让他继续做蔡国公,只不过许诺一定会解决这个矛盾。更没想到,最终居然是用这种方式来解决——

    忽必烈要铲平张家!

    一个月前,当高达从忽必烈口中听到这个决断的时候,心情无疑是极度震惊的。

    这可是那个顺天张家啊!

    张柔本是河北涿州豪强,蒙兴金衰时率众投降蒙古人,带领家中子弟为蒙古征服立下了无数汗马功劳,灭金、攻鄂、争位、讨逆……诸场大战都少不了他们的身影,现在的张弘略、张弘纪等张家二代也在各地担任重要职务,可谓国朝鼎足。

    如此庞大且重要的一个军事世家,哪怕是生个儿子娶个媳妇都是大事,居然这就要铲除了?这还没鸟尽兔死呢,居然就要藏弓杀狗了?

    但是在更多的了解元朝政局后,高达发现这也倒是情理之中。

    从十年前忽必烈在山东失败开始,他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不得不一再向汉侯让渡权力,到现在这时候,已经可以说尾大不掉了。现在各地汉侯形同,哦不对,已经是实质上的藩镇了,基本处于听调不听宣状态——朝廷要是调他们去发财,那自然可以出兵;但要是去啃硬骨头,对不起,家里都欠了好几个月的饷呢。

    三年前元军在单州惨败,实际上就是吃了这个亏,各方诸侯毫不配合,只能匆匆凑一支杂牌军出来,在协调指挥的同盟军前面毫无还手之力。

    这样下去根本不行啊!拳头都捏不到一起去,还怎么跟人打?

    别说跟人打了,恐怕一打起来,直接就投过去了吧?

    所以,现阶段忽必烈的主要任务,既不是抗衡东海同盟,也不是对付南宋,而是削藩!必须整合元朝自己内部的力量,把各个山头重新纳入掌握之中,元朝才有可能战胜其他两大势力!

    直到去年,他都没有什么好办法,因为一旦对自己人下手,很可能导致汉侯叛逃,甚至引发连锁反应,使得局面整个崩坏掉。去年底高达入侵的时候,他其实是特别紧张的,因为当时的情形真的很危险,朝廷如果不能果断将蔡军击退,那么边境附近的汉侯们说不定就一个接一个地叛逃过去了。

    但是事情的发展很快让忽必烈惊喜万分,如此危险的局面居然让别的因一人就给解决了!这不但证明了元军仍然有军事上的优势,还证明了国族的实力和忠诚,从而使得忽必烈再度自信起来,困难是可以解决的!

    在果断碾平了李珣的家族之后,忽必烈又把主意打到了张家身上。虽然张柔和他的儿子们在过去确实劳苦功高,但此一时彼一时,张家现在占据了顺天府这块当前元朝最富庶的地盘之一,在外还有不少零散领地,待遇不可谓差。但他家却不卖力,丢了前线土地不说,还在单州又被大败了一次——当初在单州的汉军,有不小的部分都是张家的兵力。

    这无疑让忽必烈很不满意。但另一方面,张家连续失败之后,实力已经大损,若是这时候夺其权柄、削其封地,将张家军队转为朝廷直属,岂不是正当时吗?

    这不但增强了朝廷的实力,还能震慑其他世侯,让他们多卖些力气,正是一举两得啊!

    虽说这杀功臣不免会引发唇亡齿寒的心思,但两害相权取其轻,眼下只能这么做了。而且,想对付张家,未必没有名分可用……其一,连续吃了败仗,自然该罚;其二,张柔之子张弘范可是一直在东海国的,这么长时间,难道张家不会有什么暗通款曲之事?大半是有的吧,说不定他们的败仗就是里应外合——对,一定是这样!

    所以,在忽必烈的授意之下,朝臣很快罗织好了罪名,对张家展开了构陷。而“群情激愤”之下,最终带兵来到顺天府,对张家的这个根本据点进行军事进攻的,就是新近投靠忽必烈的高达了。

    他作为外来者,与朝野旧势力没什么瓜葛,打起来不会留手,而且打上一仗也能检验一下这位传说中的名将的成色。

    对于高达来说,他对此事也是乐见其成——刚投降还没两个月,这时候若是让他立刻调头对付南宋,多少还有点心理负担,可若是去攻打元朝老臣,那可真是……哈哈。

    忽必烈派给他的兵力不算多,也就三千武卫军加他自己的一千蔡军旧部,又就近从太原调了一个蒙古万户约莫四千骑兵过去,另外给了他便宜之权可以就地征集民夫。但是由于政治上的打击非常成功,张家势力被分化瓦解,不少张家军直接投降,因此高达很快就直抵顺天府城清苑县,围住了这座河北重镇。

    顺天作为张家的根本重地,这些年来经营起来也极为用心,府城进行了棱堡化改造,由名将张弘略亲自主持防守。如果是换了别人来,恐怕只能长期围困待其军心涣散了,但高达是谁啊?他一完成包围,立刻就拿出之前攻新蔡的经验出来,征发民夫掘壕围城,并逐渐向城墙的方向挖过去。

    这次他没什么压力,又变着法子挖出了不少花样,直着挖,斜着挖,绕圈挖,折线挖……总之让张弘略看得头晕眼花,却没什么办法——城头虽然架了不少大炮,但攻城方的兵躲在弯弯曲曲的壕沟里,炮实在是打不到啊!

    到了今天,围城工事终于臻于大成,一圈接一圈一道接一道的壕沟看上去弯弯绕绕,却又四通八达。上百台小型回回砲和自铸短管臼炮顺着这些壕沟运送到城墙眼皮子底下,而现在随着高达的一声令下,无数石弹和震天雷便向半空中抛了过去,让城墙上结结实实地吃到了打击。

    原本连元军自己都不知道该如何对付的棱堡,现在在这套新战法的进攻下,竟然被打得狼狈不堪!

    “蔡国公神机妙算,令人佩服!”恭维声立刻在高达的身边响起。

    他身边的这些幕僚兵将多半是忽必烈派来监视他的,但现在见到这座坚城沐浴在近距离炮击之下,对高达的佩服也不禁油然而生。果然名将就是名将啊!

    “雕虫小技而已,只是笨功夫……”

    正当高达得意之时,突然一名信使从南方而来,匆匆将一份调令交给了他。

    “回长安,现在?出什么事了?”高达疑惑地将信拆开,然后眼珠子一下子瞪大了起来,“南国内乱?贾师宪跟东海人闹翻了?都打起来了?”

    ……

    另一边,在南方千里之外的邳州。

    滕国公夏贵和两淮制置大使李庭芝两人屏退了侍从,在一间净室之中相对而坐。

    十年前清河之盟后,宋国取得了战略位置险要的徐州、邳州一带的土地。这些年来北方局势紧张,临安朝廷便把精通军务的重臣李庭芝派来镇守这片土地。近日来局势紧张,而夏贵突然来访,李庭芝自然要亲自会谈。

    夏贵如今已入古稀之年,身体消瘦了不少,但精神仍然矍铄。他坐下后没有说话,只是从袖中掏出一张小纸条,放在了桌上。

    李庭芝接过去一看,脸色立刻大变:“‘大宋三百二十年’?……滕国公,你这是什么意思!”

    他虽然质问,但并非真不知道其中的意思。自从当年艺祖皇帝黄袍加身,大宋延续至今已有三百一十余年了,夏贵强调“三百二十年”,显然不是记错了数字,而是暗示这个王朝气数已尽了……

    再联想当今临安的大变局,难不成这位滕国公是动了投靠新主的念头?

    果然藩镇一起,便必有祸患啊!

    看夏贵仍不说话,李庭芝哼了一声,朝南一抱拳,然后说道:“滕国公,你有今时今日,可都拜当初世祖皇帝所赐,你竟不知感恩、不思忠义,不在这大厦将倾之时匡扶一把,反倒要随东海国做乱臣贼子吗?”

    夏贵抬头看了他一眼,叹了口气,说道:“不,祥甫,东海国并无作乱之意,只是在贾师宪的倒行逆施之下自保而已。你也莫得轻举妄动,省得闹出什么事端来。”

    “自保?”李庭芝冷笑了一下,“都攻入大内、害死官家了,还只是自保?眼看着又要拥立新帝,恐怕那郑绍明是想做孟德了吧?”

    这段时间来可谓风云突变,短短的几天里,李庭芝接连收到了好几份矛盾又令人震惊的消息:先是枢密院让他严守边防、提防东海军入侵;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就来了一份金牌急递让他带兵回行在勤王;然后还没点齐兵力,就又有一份金牌急递让他别动,弄得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直到接下来的十天里各方消息陆陆续续传来,才让他拼凑出事情的全貌——原来是贾相与东海人闹翻,结果被东海奇兵从海上突袭,拿下了临安,还弄死了官家……

    原来如此,是这样——这事也闹得太大了吧!

    饶是李庭芝政治经验丰富,这时候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东海军居然在短短三天之内就从天而降拿下了重兵驻守的临安,这实力竟恐怖如斯!

    那么他该做什么,是该带兵回去勤王?但能不能成先不说,万一两淮空虚,被东海大军趁机南下怎么办?可要是不回去的话,东海人现在占了临安,接下来岂不是必然要玩一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戏码了,他作为大忠臣,怎能坐视此事发生?

    前不久临安又来了一份命令,是枢密院着他谨守两淮,并暗示可封他为“徐国公”——封公肯定是好事,但就现在来看可是可疑得很,八成是有什么阴谋,想收买他。

    与此同时,滕国公夏贵又来访,不用说肯定是给东海国做中的,李庭芝耐着性子与他会面,看看他们到底是什么说法。

    到现在似乎已经图穷匕见了,东海国这是要做安禄山啊,这“徐国公”难不成是收买他的代价?

    夏贵又摇了摇头:“不,祥甫,是真的。他们东海军进临安只为援救京东商城、驱除奸相并要求赔偿,并无意对国朝做什么颠覆之举。只要满足了东海国的条件,并且新帝登基、政局稳定之后,他们就会撤离临安。”

    李庭芝冷笑道:“你信了?”

    夏贵无奈地笑了一下:“说来我也不太信,不过那王嘉胜确实是这么说的。我倒是听到一个传闻,如果是真的,那么他们这么做也就有理了。”

    李庭芝一凛:“什么传闻?”

    夏贵左右看了一下,然后说道:“东海军虽然攻入了临安,但人手不足,未能锁住城池……贾师宪带着四皇子逃出去了!”

    这也不是什么“传闻”,而是真事。15日那天东海军虽然堪堪完成了对临安城的包围,但毕竟仓促,留下了不少空子。事后一盘点,就发现皇子赵晑、贝贵仪、贾似道还有一帮子重臣都没抓到,纵使之后全城搜索也没找出来。这可就影响深远了,东海管委会和全体大会仍在激烈地讨论后策,现在唯一达成的共识只是必须尽快稳定临安朝廷的局势。

    “什么?!”李庭芝的脑子迅速转动着,“如果是这样的话,确实说得通了……哈哈,天不亡我大宋啊!”

    就他看来,如果整个皇室和朝廷都被东海人控制住了,那肯定就无法无天了。但现在既然贾似道带了一个皇子逃出生天,那么他们肯定就会择地另立朝廷,而天下忠臣一定会追随过去。如此一来东海国的政令便出不了临安城,即使做了曹操也要面对一个天下乱局,还不如要点好处就走,让正统朝廷自己去收拾局面呢。

    那这样的话,皇宋正朔便保住了!

    夏贵又补充道:“纵使东海国无意撼动天下大局,但局势也必然会因此而乱,说不得就有某些宵小趁虚而入。”说到这里,他指了指西边,李庭芝也会心地点点头,“而两淮又是重中之重,所以不管是哪一边,都希望你在这时候能够顶起来,守好这处重地。”

    李庭芝又往南一抱拳:“为了大宋天下,在下定当保两淮不失!”

    夏贵咳了一声:“这不仅是为了大宋,还是为了整个华夏!”

    李庭芝看着他,有点不高兴:“大宋不就是华……”但又止住了,“算了,总归是要守住的才好。”

    夏贵也换了个话题:“所以太后允了你一个徐国公,不仅是希望你守好徐邳,还是希望你支持朝廷……”

    “我当然会支持朝廷……”李庭芝一愣,然后回味过来,此朝廷非彼朝廷啊!

    以后很可能会有两个朝廷了!

    贾似道已经与东海人闹翻,肯定不会回临安自投罗网,而他又不可能甘心就此销声匿迹,必然会拥立手头的赵晑为新帝再建新朝。而对于临安正统朝廷来说,这就是个比东海人更大的威胁了……

    临安朝廷不但会比东海军更尽力地追捕贾似道他们,而且还会拉拢在外的大员,防止他们投靠新朝。李庭芝作为一向与贾似道关系很近的重臣,自然也在他们的拉拢范围之中,而这个“徐国公”便是筹码了。

    想到这里,李庭芝终于完全明白了过来,然后玩味地笑了出来。他对于朝廷自然是忠的,但现在朝廷既然没有倾覆的危机,那么为自己揽点好处又有何不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