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1255再铸鼎 > 第537章 贫民窟

第537章 贫民窟

    1266年,8月20日,胶西县,三和集。

    三和集是胶西城南的一处新兴的外来人口聚居区,位于云溪河南岸。

    云溪河是连接胶西城和大沽河的重要水道,沿岸少不了码头和商铺,因此也就有大量的就业机会。但这些设施多集中在北岸,而南岸多沼泽地,不怎么适合开发,有着大量的无主地。所以,从西边和海外前来胶州打工的人群自然地就聚集到了南岸,白日过河打工,晚上回来睡觉,渐渐地也吸引来了不少商店和廉价娱乐活动,有了些生活区的样子。

    若是换了十年前,这么多“流民”敢跑到胶西城门口,早就被县衙的老爷们给赶走了。但是现在变了天,胶西城里是商会主事,而商会的老爷们无一没几处产业的,乐得有这么多廉价工人可用,因此不但不管,反而还出资在河上修了座桥便于南北来往,此后这片贫民窟就越长越大了。后来不知道是哪个股东看到了,给这里起了个名字叫“三和”,于是这里就以“三和集”的名字传承下来了。

    类似的地方在城阳、蓬莱、临沂等地都有出现,或许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不过,虽说这里一片脏乱差的样子,看上去是个典型的贫民窟,但实际上这里的居民收入并不低,肯干的话一个月赚个几块银元并不困难,放在别的地方也是高收入了。只是,这些贫苦的劳动人民乍一有钱,并不愿意把这些钱用来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宁愿忍着住窝棚,也要把钱存起来,而上面又不可能投入什么资源来对这里进行改造,所以就只能这样了。

    现在临近中午,天气炎热,雇工们下了工歇息吃饭,正是集中最热闹的时候,南北人群来来往往。一行五人也随着人流,从云溪桥上来到了南岸,进入了三和集内。

    这五人高矮不一,但无不身材壮实、脸色红润,又身着统一的红黄短衣,腰间还挂着兵器,一看就是有组织有武力的,因此一下子就引发了集口看场子的几人的注意——三和集爹不疼娘不爱没人管,但这么多人聚居肯定需要维持秩序,因此内部自然就产生了一些势力填补这些空白,也就是所谓的黑社会。

    这些黑社会不但要向居民收保护费,还要担起责任来,帮助他们免除盗匪流氓的滋扰。因此他们就要瞪起眼来,紧紧盯着每日来往的人群,一来要把新来的移民记住好收钱,二来也要防止同行来砸场子。现在这五人一看就不寻常,因此便一下子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呃,不过他们毕竟干上这行才没几年,也没什么底气,不敢跟硬手过招,因此便躲在一边,支使了一个机灵的牙人过去,探探他们的底。

    这五人正经过一个小面摊。摊主是母女二人,锅已经架起来煮着了却尚无生意,两人在一旁坐着糊纸盒,看到这几个壮汉有停留的意思,连忙起来招呼生意。

    “大兄弟们,是要吃面么?俺家的面可好吃了,一分钱吃饱,要不要来几勺?”

    “不,大嫂,我们是……”为首一个叫孙明周的大汉看着这位大嫂脏兮兮的手指,连忙摇了摇头,“我们想招募一些水手,敢问去何处方便些?”

    “原来诸位是来募人啊!”回答的却不是这位大嫂,而是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一个黑小子。

    他凑上前来,殷勤地对孙明周说道:“俺叫周二,人都叫我包打听,客官叫我周打听就行。你们要是想募人的话,去东边河滩戏台那里便可,好多汉子都在那边等着上工呢……各位要是路不熟,我也可以给引一下。”

    孙明周上下打量了一下他,摸出一块一分的小钱牌扔了过去,说道:“行,领路吧。有什么新鲜事,也讲来听听。”

    周打听接过钱牌,眉开眼笑地说道:“好好,各位请跟我来吧。几位兄弟是要募水手?正好我们这刚来了一帮北人,颇多水上出身的,有些技艺……”

    说着,他们就从狭窄而泥泞的街道走过去。街道歪歪曲曲,街旁有一连串的小食摊和低矮的棚屋,还有些微型作坊。作坊里有缝衣服的、修鞋的、钉木器的、榨油的……即便是中午也不怎么休息,里面的人匆忙扒了几口饭,就继续投入到忙碌的生产活动中去了。

    孙明周他们穿过街道,走到了东边的一处开阔地上。这里原先是云溪河的一处河滩,上面石子遍布,也不好挖窝盖房,反而成了三和集附近一块难得的宽敞空间,集里的居民憋闷了便来这里散散心,久而久之就成了一个聊天喝酒、信息交流的地方,甚至还有好事者用石头和木板堆了个戏台出来。

    他们到达这里的时候,便见到河滩上到处有三五成群的男女或坐或站,有的拿着些东西在那吃,有的只是在干聊着天,不时有些工头模样的人喊了一嗓子,就有人站了起来跟着过去了。

    他问了周打听几句,大概弄清了情况,就走到了那个戏台上,扔给看门的一块钱牌,接过一根棒槌把台上的锣鼓一敲,将场下人的目光都吸引了过来,然后高声喊道:“招人了!孙天和商行的少东家下南洋,招人上船!要身板好的,给二十元安家费,每月七块饷保底,干得好有赏,还能分南洋的肥地!愿意来的赶紧来报名,可以去官府过契!”

    所谓的“官府过契”,指的是东海商社提供的一种公证服务,在册企业招聘到工人后后可以去各地的公证处登记,这样能给家属留下一个凭据,万一出了事可以找上门去。不然的话,在信息不发达的现在,要是有什么黑心雇主把人骗上船,干了一年白工最后直接扔下海,谁能知道,谁能追责?有了公证之后,就对雇主形成了威慑,要是频繁出现工人莫名其妙失踪的情况,别说家属,交警都会找上门的。但反过来说,在这之前,由于有这种潜在的风险在,工人们是很不愿意上陌生的船的,现在有了公证的约束,雇主反而更容易招募到人了。也是双赢啊。

    有过契的保证,再加上孙天和商行的名头在胶西很响亮,开出的价码也不低,立刻就吸引了不少人过来围观。

    “大哥,你看我行么?”

    “去南洋?什么时候回来啊?”

    “我我我,你看我这掌上的茧,都是帆绳勒出来的,还有我兄弟,都一起捎上吧!”

    “还有地可以分,有几亩啊?发媳妇吗?”

    问题一大堆,孙明周听得不胜其烦,先是提起中气大吼一声震住他们,然后才扯着嗓子解释了起来:“我们孙家拿了官府给的特许状,可以在南洋开疆辟土,教化蛮夷!尔等虽说只是一把穷汉子,但也是我华夏子民,到了那边就是人上人了,别说几亩地,只要你肯干,几百亩几千亩都有,还有数不完的小妾和仆役可用!当然,想搏这场富贵,你们也得出力才行,吃不起这个苦的,就等着明年随船回来吧!”

    他这么一吼,不少人就被这么忽悠住了,也有人反而打起了退堂鼓,但更多的人还是一脸迷茫——什么情况?

    胶西是个信息发达的海贸港口,上了船去海外赚了钱衣锦还乡的例子比比皆是,不少人都亲眼所见,因此一般人对于出海并不像别的地方那般抵触。虽说如此,但以往商船招人,也就出海打打杂赚点钱,怎么这次搞上什么“开疆辟土”了?

    眼见着报名的热情一下子被浇灭,孙明周有些急了,正要再煽动一下,人群中一个高而瘦的男子钻了出来,对他问道:“兄弟,你说孙少爷在南洋开辟土地,是不是就是自己说的算,自己有一套规矩,我们这些跟着去的也能在那边落地生根,不需再被这边的事牵挂?”

    孙明周听了眉头一皱,这家伙难道是犯了事想躲出去?但愿意去南洋打拼的人可不多,少东家催得急,也不能计较这些了,于是点头说道:“是的,只要你们肯干,就能在那边赚出一个世家大族出来,跟旧时的老爷一样,驱使成百上千的仆役和佃户,在地里种出成吨的香料和檀木,运回中土卖钱,然后换回大宅子、高头大马和好车去!”

    高瘦男子听了,把心一横,说道:“好,那便算上我刘横生一个,我也是提得动刀的!”

    说来也是没办法的事,刘横生是胶西本地人,本来也有家有业混得不错,不过去年跟人借钱开了一件丝绸作坊——这本没什么,但他不知道脑子搭错了哪根筋,冒用了人家辛记的名号,结果今年被揪了出来,被人家告上法院,判了一大笔赔款,最后背了一身饥荒,不得不躲到这三和集来。但在东海地面上总归是躲不过去,还是干脆出海躲远点吧!

    自打招募会开始,这是第一个明确报名愿意跟从的,于是孙明周哈哈一笑,说道:“好,你先去一旁候着,等人多了一起回去。这段日子,先去城北那边集训,包吃住,按月发饷——但是一拿了饷,可就不能反悔了。等到北风起就出发,出发前给安家费!”

    有了这么个先例,其余一些心动了的人也下定了决心,接连走了过去报名。孙明周松了一口气,总算能给少东家交代过去了。

    ……

    “阿嚏!”

    孙洪言手里拿着一杆崭新的“鸟铳”,正爱不释手地上下摩挲着,突然打了个喷嚏,赶紧掏出手绢来把枪擦干净,然后自言自语道:“或许是药屑入鼻了?”

    这“鸟铳”,其实就是陨星枪的滑膛版,结构和主要零件都是一模一样的,只不过公差稍大了一点,被判定为不合格,没有刻上膛线正式列装部队而已。虽说如此,但由于生产过程普遍机械化,现在金口一机和莱阳钢管这两个“军工企业”的质量控制已经做得相当不错了,“公差大”也是相对而言的,放在外面都是一等一的好产品。

    现在军队的陨星储备已经相当充足,大会对自己的军力也有了足够的信心,决定放开鸟铳的对外销售。当然,即使开放,也是有严格限制的,只有身家清白的公民、注册海商和重要盟友才能购买。孙洪言作为东海商社的传统伙伴,今年又申请了一张海外自治领的牌照,所以获得一批购枪配额简直是顺理成章的事。

    他身边的莫汝荣笑道:“大少,莫不是又有哪位佳人想你了?”

    莫汝荣原先是东海军的人,一度做到了中尉连长,前途远大。但他在崇明岛驻守的时候鬼迷心窍,迷上了一个窑姐儿,克扣了连里的粮草换了钱去打赏人家。他对贪污这手艺显然不熟,很快就被人检举到了上面,军委会大佬们震怒,把他作为典型狠狠批了一顿。但毕竟涉及的额度不大,按军法只打了他一顿鞭子,关了一年最后逐出军队了事。

    本来他名声臭了,这辈子就算毁了,但又走了运,被孙洪言看中了一身本事,聘来培训他的“开拓队”。这下子,不但有笔丰厚的收入,还能远遁海外躲开乡友的白眼,也算是个不错的归宿了。他现在手里也拿着同样一支鸟铳,这是在陪着孙洪言检验新到的这批火枪呢。

    孙洪言擦完鼻子,说道:“哈哈,说不定还真有。昨天晚上我姐连着祝家的小丫头把我狠狠骂了一通,八成这会儿又在背后念叨我呢。不说这个了,”他又摸了摸面前一个木靶子,上面有一个刚用鸟铳打出来的小孔,“这枪是真不错,可惜劲力还是小了些,要是有更大的口径可卖就好了。”

    鸟铳虽然工艺非常精良,但是毕竟口径太小,所用的球铅弹只有9g,身管又短,所以当成滑膛枪用威力是很小的,这也是大会同意解禁的原因之一。旁人或许察觉不出来,不过孙洪言一早就与海洋部的人有交情,上手过真正的军用火枪,自然能发现其中的差异。

    “子弹是笨蛋,刺刀是好汉。”莫汝荣说着,从武器箱里抽了一根长长的刺刀出来,娴熟地装到枪口,然后左手握枪杆,右手握枪托,做了个刺杀姿势,气势为之一变。

    这让旁观的孙洪言不由得心中一凛,等到他放下枪,表情松懈下来,才感觉缓解了些。

    莫汝荣恢复了笑容,说道:“其实开拓队没法长期训练,即便配上风暴枪,隔远了也未必能打中几发。真正决定胜负,还是要列阵而战,白刀子进红刀子出,靠纪律和勇力取胜。东海军中虽然用的是火枪,但练得最多的还是白刃见红,有了拼刺刀的勇气,打起枪来才能心不怵。这鸟枪虽不如列装的步枪,但至少比弓弩强多了,而且有这刺刀在,即使没子弹也是一把利器。大少放心,让我来训这开拓队,虽不敢跟正规军比,但打起土人来,不敢说以一敌十,以百敌千肯定没问题。”

    孙洪言这才感觉到自己请了这位专家真是值了,掏出两张大钱牌塞给他,说道:“莫兄有心了,有你辅佐,我们必能在南洋闯出一片天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