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氏回府之后,身子乏得很,早早地用完晚膳便上了塌。
蜀王妃体贴薛氏,得了消息后便没在过问。
早上发生在蜀王府跟前的事是她命人料理的叶姨娘的后事,动静太大,又发生在蜀王府跟前,下人嘴碎,瞒不住。
姜麒和姜琳两人哭闹着要去见叶姨娘,两人年纪不大经历丧母顾不得身份,一口一个娘亲叫的蜀王妃头都大了。
叶姨娘好大的胆子,谁家的妾室孩子唤自己母亲都是姨娘,她居然敢让姜麒姜琳私下叫她娘亲?
当下,蜀王妃对姜麒那一点丧母之心的怜爱都没有了,心一狠,让人把姜麒姜琳禁足在屋子里反省。
她本就不喜欢叶姨娘的为人处世,若不是看在麒哥的面子上也不会再三的去忍让。
虽然叶姨娘的事跟蜀王妃并没有太多的干系,但为了避免平洛侯府多想,蜀王妃知会人让叶姨娘连丧事都没办,草草的埋了知会叶家一声也便罢了。
跟鲁郡夫人不同的是,蜀王妃庆幸的是叶家势力卑微,就算失了女儿也不敢指手画脚说些什么,派人送去些银钱也便罢了。
薛氏她们回来时时间已经将近黄昏,估计平洛侯府那边也得消停不了,难怪身子乏了。
蜀王妃揉了揉太阳穴,这大过年的叫什么事,真是晦气。
只是,麒哥琳娘消停了没一会之后又闹腾起来了。
下面人来禀报说麒哥琳娘闹起了绝食,非要见自己母亲最后一面。
一向和蔼的蜀王妃本就因为大年初二出了这种事窝了一肚子火,一听姜麒姜琳跟她们那个不成器的母亲一样难以理喻,顿时冷了脸“叶姨娘到底给麒哥灌了什么汤?绝食?既然非要绝食,那就饿他们一晚。”
“人死了便死了,还连累两个孩子,真是作孽。”
尽管同老蜀王恩爱一生,到底是掌管了蜀王府多年,也有着自己冷硬的一面。
蜀王妃阖上眸子,只觉得心累。
蜀王府因为一个姨娘的事闹腾的厉害,姜容这边也没闲着。
没过两日明玉便入宫找机会把薛氏的意思传达到位,让姜容不禁啧啧称奇。
来龙去脉明玉都讲了一遍,虽然大多都是叶姨娘的错,她人已死再要动她的家族,不太像薛氏的风格。
反倒有几分像她母亲了。
提起平洛侯府,郢都诸多世家想到的不是平洛侯府有位熙和长公主,更多的是会想到平洛侯府尚在的老夫人,鲁郡夫人。
鲁郡夫人年轻的时候是郢都第一才女这可不是随便就能得的称,如现在这一辈,还没有哪个娘子能够力压群芳。
鲁郡夫人这名头,不是旁的人评价出来的,是先帝给的,据说当年先帝与鲁郡夫人畅谈了一下午,惊叹于鲁郡夫人的才华,曾想让鲁郡夫人教导熙濯长公主,鲁郡夫人婉拒后先帝惋惜不已。
在鲁郡夫人嫁到平洛侯府之后,先帝还曾亲自出席鲁郡夫人的婚礼,给了鲁郡夫人无上的荣耀。
不过鲁郡夫人出名的并非是因为这一点,只是单凭这一点,鲁郡夫人便值得被人铭记了。
若是当初鲁郡夫人答应先帝的邀请,如今长懿太后贵为太后,熙濯长公主是她的嫡女,平洛侯府上一代的荣耀完全可以延续到现在。
鲁郡夫人出名更多的原因,是因为她的性子。
做事狠绝刚烈,无论对谁,都不惧。
这并不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这就是鲁郡夫人骨子里的性子,除去少女时期,现在的她,依旧是这样,没有半分对我改变。
据说当时因为鲁郡夫人拒绝了先帝的邀约,熙濯长公主很是不服。
先帝十一女,除去嫡出的长女熙城长公主以外,便就是她了,她母亲林贵妃比宁皇后更加貌美,年轻,出身也不逊于宁皇后,她从出生之后,便一直享受着不是嫡出,胜似嫡出的待遇。
在她看来,先帝肯让鲁郡夫人当她的女师是抬举她,岂有拒绝的份?
后来熙濯长公主在诗会上故意寻机会让鲁郡夫人难堪,鲁郡夫人不是最出名的便是先帝的称赞吗?那她便毁了她最引以为傲的东西。
结果,熙濯长公主娇纵,鲁郡夫人性子更是刚烈,直接当众质问“长公主何故一直针对于我?”
熙濯长公主在娇纵也都是用的暗地里的手段,尽管大家都清楚,但是明面上是一回事,暗地里又是另外一回事。
被鲁郡夫人这么直言相问,熙濯长公主又羞又闹,不承认是肯定的,大怒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这人忒没规矩,怎么就直接问出来了?
结果鲁郡夫人丝毫没给熙濯长公主留面子,直接拂袖而走,做事那叫一个绝,用自己的态度来表明。
无需你解释,因为无论你怎么解释,我不听。
后来熙濯长公主随着先帝去世,其母成为太后而得势,鲁郡夫人则因为先帝去世慢慢变于安静。
这么多年过去了,熙濯长公主依旧介怀着这件事,而鲁郡夫人,不仅仅与熙濯长公主闹翻,连着整个晋国公府都不在来往。
这样一个人,做出斩草除根的举动一点也不奇怪,这主意,多半是是鲁郡夫人给薛氏出的。
叶家,姜容没听说过,前世也没任何的交集。
让人去打听了才知道。
叶家原来就是个普通的平民家庭,家里有两个读书人,考了几次都不中,直到后来叶姨娘入了平洛侯府才平步青云。
尤其是在叶姨娘诞下龙凤胎之后,蜀王世子大悦,亲自去找的国子监祭酒万善河提点的叶家的两个读书人入的朝堂,又赏赐了叶家不少好东西,叶家摆脱平民的身份,也算是跟富贵沾了点边,加上这么多年叶姨娘一直暗地里贴补叶家,叶家如今也是改头换面。
不过叶家在别的地方可以称得上是土财主,在郢都这种地方,还是上不了台面,其中一个读书人运气好得了抬举官至从八品,跟待在郢都多年的万家相比实在不值一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