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地主家独生女 > 第891章,鄫王师弟

第891章,鄫王师弟

    咵嚓!

    天下又被雷劈一下?

    故事是这样的,鄫国公进宫,向爹爹痛哭流涕,有负爹爹有负宫先生,是对自己最大的不负责任。

    陛下说,好孩子都过去了,给你封鄫王吧。

    鄫王不重要,但负责商的评级、就重要了,这是和天下一群最有钱的打交道。

    关于商,又一套出台,极为严厉。

    不是说,你闷声发大财就行,或者逾制。

    逾制轻则抄家重则灭族,为打击官乂商勾结。

    王,若是经商规模超过一百万两白银,取消王一系列资格。

    公,三族内经商规模超过一百万两白银,取消一系列资格。

    侯,三族内经商规模超过五十万两白银,取消一系列资格。

    比如荫监,朝廷已经给你各种福利,你还想啥都占,人家咋争得过?

    虽说此消彼长,但你们一边说商,一边赚着银子不要脸吗?

    事情就是因为宁家起,其实夫人奴才等,都有一定程度,若是规模小就罢了。

    若是两个铺子二千两银子也查,成本会剧增。

    鄫王负责这项新乂政,并不容易。

    但这也是展现能力的时候。

    或许,这就需要王、来镇场子。

    你说皇帝叫他干活?皇帝亲儿子,难道打杀了?

    他若是真明白了,朝廷的官还得再给机会呢。

    有人觉得,七皇子十七岁了,这是给七皇子铺路?

    其实,鄫王只管干活,干的好不好,爹爹看着,这事儿干好,以后做个巨富。

    肯定是能沾很大利益的,就看怎么操作了。

    陛下的儿子一直不封王,也显得他不会教子,长子先封王,多顺?

    商人评级正式开始,天下的商人都骚动。

    一群儒、又在沁水田园,好地方呢。

    大家说,鄫王在挺宫先生、还是陛下给宫先生面子?

    鄫王是陛下儿子、宫先生的学生,总之,蒲行俭你敢怼宫先生吗?

    杜广宁有门生故旧,宫亮就几个学生,但一个学生顶十个、一百个。

    蒲行俭迟迟没表示,毕竟,京报也不是给他一个表现的。

    京城,其实好些人翻出了。

    然后就可乐了。

    好比,《春秋》,即《春秋经》,又称《麟经》或《麟史》。

    《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书,被称为“传”。代表作品是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再比如《诗经》。

    据说春秋时期流传下来的诗有3000首之多,后来只剩下311首。

    说诗的非常多,早的有鲁人申培公、齐人辕固生和燕人韩婴,合称三家诗。毛公所传的毛诗。

    也就是说,失传正常,看不懂、后人的理解不同也正常。

    好比“嘉夫德若斯”。

    有人说“夫”指卫子夫。也有人觉得,其一,夫为语气词,并无实质性含义;其二,嘉夫德若斯是作《外戚世家》的目的,与前面所提众位皇后无关。

    有的是纯理解不同,有的是纯没事找事。

    找出来好扬名。

    徐经用的这个,即不是没事,也不生僻,而是妙到毫巅。又那么的自然。

    蔡崑,就像把夫字当成小孩子玩泥巴,蒲行俭还夸他自然。

    太尴尬了。

    一群人感兴趣:“宫先生是如何教徐公子的?”

    白迪:“徐小姐教弟弟,什么莲花化身,什么笋是竹子它娘亲生的,小朋友就像豆子在娘亲肚子发芽。为了显示徐二公子如何长大,徐大公子看了半年的豆和瓜,种豆得豆种瓜得瓜最后瓜熟蒂落。”

    有人条件反射:“人咋能和豆一样?”

    老儒反应慢:“其实,早期的胎儿,有成长的过程。”

    大家慢慢就明白了。

    母亲的肚子是慢慢大起来,里边的小孩当然不是一开始就辣么大。

    所以,徐经对人的认识,与别人都是不一样的。

    白迪说:“宫先生教小孩的时候,会把各种、当成故事讲。六岁前都不正式上课,一天几个时辰就是讲故事,等读书的时候,书里很多东西已经明白了。小孩不枯燥,六岁开始学的也快。”

    有人提问:“蒙正学堂能这样吗?”

    不对,蒙正学堂都六岁,那是六岁前的。

    有知道的:“徐小姐又给小小姐教什么?”

    白迪、要上天。

    人家徐小姐敢这么教。

    一群,期待徐公子殿试的表现。

    那必然是最惊艳,尤其是兄弟像双胞胎。

    公子好奇:“徐二公子是怎么答的?”

    白迪,肯定不会差。

    有人兄弟几个,别说性格不同,总有聪明笨的,或许徐经徐济就两个吧,再来一个谁也说不好。

    老儒倒好奇:“张夫人在忙什么?”

    白迪、没什么不能说的何况这儿关系都不错。

    沁水田园有收钱有不收钱。

    这些经常来,也不会空着手,送书啊总之是好来好往。

    白迪也喜欢这交流、有事大家一块做才好:“园子寻常是贱内在管,工院是姚夫人在管,所以,她们凑一块,商量着如何管的更好,要顾及家庭、孩子。男子做事,家就扔下不管了;女子要做什么,更难。”

    大家都明白。

    能给女子机会,但家她得先忙完。

    白迪说主要的:“进士、外任,有时候根本弄不懂,这取士意义何在?为官却不懂,然后依仗师爷?”

    娶个媳妇不会管家,要管家来,那要媳妇何用?

    媳妇还能生孩子,知县刺史摆设吗?

    他们干不好也就不奇怪了。

    师爷呢?寄生的存在?

    当然,管的事大了,需要各方面参谋,但有些是分内之事。

    优秀的有,更多是混日子的,多大的浪费?

    各种经验是有的,毕竟人是走过来不是爬过来。但如何更系统、更上一层。

    一个儒:“我就不擅管理。”

    所以,你说儒,无所不能?不过是拿着书一通屁话。

    所以:“管理不仅是管事的事,我若是知道一些,也不容易被糊弄。”

    皇帝都一天被糊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