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重生之抗战悍将 > 第三百五十七章 烽火(九)

第三百五十七章 烽火(九)

    11月7日,黄焕然第7兵团五个军十一个师共约十二万人开始向西撤退。主力第25、44、64、100军经运河大桥撤退,第63军则经窑湾渡运河西撤,担任兵团侧翼掩护。当日晚,兵团先头部队已到炮车地区。

    11月8日,兵团司令部和第44、64军渡过运河,但后续部队在经过运河大桥时,由于数万部队和由海州撤退的数万军民都要从运河上唯一的大桥通过,人员、车辆、马匹连绵百余里,加上有解放军逼近的消息,在过桥时争先恐后,互不相让,秩序大乱,有的部队甚至开枪夺路,导致打死、践踏死、掉入运河溺死者不计其数。尽管在渡运河时总共损失约一万人,但至次日,第7兵团大部渡过了运河。

    此时,华东野战军担任主攻任务的各纵队,在一天之内扫清了陇海路北侧三百余里地区的小股**,直向新安镇及其东西地区扑来,但是黄焕然兵团已经撤离该地区,华东野战军迟了一步。

    情况万分紧急,如果抓不住黄焕然兵团,在此之前的一切部署和努力都将前功尽弃。

    在这千钧一发之拉际,粟y一边将黄焕然兵团西撤的情况上报中央军委和陈、邓首长,一边立即调整部署追击,严令各部不惜一切代价,务必抓住黄焕然兵团:——第7、10、13纵队排除一切困难,迅速插向徐州以东大许家、曹八集地区,截断黄焕然西逃退路,分割其与徐州的联系;——位于陇海路以南皂河地区部队经土山镇向大许家前进,由南向北,配合第7、10、13纵队断敌后路;——第1、6、9纵队和鲁中南纵队及中野第11纵队从新安镇及其以西地区沿陇海路南侧向西追击;——第4、8纵队沿陇海路北侧向西追击。

    一时间,陇海线两侧的华东野战部队如两股狂潮,南北呼应,轰轰隆隆,昼夜兼程,逢山过山,遇水过水,不怕饥寒,不畏艰苦,有的部队以一夜120至140里的速度急行军,向西方勇猛席卷而去。

    由于黄焕然兵团的迅速撤退,解放军未能在新安镇捕捉到其兵团主力,仅第4、8纵队攻占邳县,第7、10、13纵队攻占韩庄、万年闸,包围台儿庄。在此情况下,如无意外,黄焕然兵团很可能顺利退回徐州附近。

    但就在这关键时刻,第3绥靖区副司令何基沣、张克侠两位**中将按预先计划率第3绥靖区两个军三个半师共2.3万人在台儿庄、贾汪起义,并将防区立即移交给解放军,使解放军第7、10、13纵队迅速经台儿庄、贾汪南下,一举切断黄焕然兵团西撤徐州的退路。

    第3绥靖区所属第59、77军,原是西北军旧部,其前身是抗日战争中在卢沟桥打响第一枪的宋哲元第29军和屡立战功的张自忠第33集团军,抗战胜利后,被整编为两个军四个师,番号改为第3绥靖区,驻守徐州。所部官兵对南京政府打内战,歧视排挤杂牌深感不满。特别是在济南战役中原西北军旧部的吴化文率部起义后,南京国防部对第3绥靖区部队更不信任,不仅免去了张克侠徐州城防司令的兼职,将第3绥靖区部队所担任的徐州防务交给嫡系部队第8军,而且将第3绥靖区一些军官的家属迁往江南作为人质,引起了所部军官的不满和恐慌。gcd从大革命时期开始就对西北军做了大量争取工作,尤其在冯治安部队更是通过各种关系有组织、有计划地以不同形式、不同对象开展争取、策反工作。这次的起义就是gcd长期争取的结果。

    在gcd地方党组织和解放军的协助下,何、张两人利用官兵对南京政府的不满,开展多层次的动员、策反工作,争取了一批中、下层军官。1948年10月起,淮海战役酝酿过程中,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周恩l就指示华东局派人与何、张联系,组织起义,配合解放军的作战。华野先后派朱林、杨斯德、孙秉超等人进入第3绥靖区,与何,张取得了联系,并根据解放军的要求,进行了起义的准备,计划让出运河防线,控制渡口、桥梁,确保解放军顺利渡过运河。

    11月5日,第三绥靖区司令冯治安按徐蚌会战计划的部署,命令各部退守韩庄、万年闸、台儿庄一线。何基沣秘令第77军37师111团将地下党员王世江任营长的第3营留在运河以北,以便与解放军联系。11月6日,解放军第10纵队逼近韩庄,王世江即率部起义。而此时59军的上层军官对起义还没有统一认识,军长刘振三以看病为名放弃指挥去了上海,师团长有的犹豫不决,有的要求推迟起义。而77军军长王长海也称病告假,把部队交给何基沣。何基沣、杨斯德认为形势紧迫,决定于11月8日起义,凡不同意起义者一律就地解决。就在这时,解放军已占领万年闸,并有三个团渡过运河。在解放军步步逼近的压力下,59军终于一致同意起义。而张克侠由于策反时有所暴露,被冯治安软禁在徐州,为了赶上起义,他几经周折,才摆脱监控于8日上午到达贾汪。

    11月8日,何基沣、张克侠率领第3绥靖区第59军38师、180师,第77军之132师和37师111团,共2.3万人在贾汪、台儿庄起义。

    11月28日,何基沣、张克侠、孟绍濂(77军副军长)、过家芳(77军132师师长,地下党员)、杨干三(59军38师师长)、崔振伦(59军180师师长)发表联名通电,宣布脱离南京政府,加入解放军。

    何、张的起义,使得徐州北面的**运河防线出现了大缺口,为解放军的三个纵队迅速渡过运河,切断黄焕然兵团与徐州的联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根据后来的推算,只要在这里,解放军停留时间超过四个小时,黄焕然兵团将顺利地退入徐州。

    11月7日,粟y查明了黄焕然兵团的西撤行动,又获悉何、张即将起义,立即下令各部分头追击,要求各部不怕建制混乱,谁先到达,谁就先切断敌向徐州退路。华野担任突击任务的第1、4、6、8、9纵队分路南下,向运河东岸挺进;第7、10、13纵队穿过第3绥靖区起义部队防区,直取曹八集、大许家;第2、12纵队南越陇海路,向徐州东南攻击前进,迂回堵截西撤之敌;第11纵队及江淮军区两个旅,经皂河向大许家前进,与突击集团协同堵截西撤之敌。

    11月8日黄昏,第4纵队在运河车站以北与黄焕然兵团后卫第100军44师遭遇,激战一夜后,4纵未与敌纠缠,向西强渡运河,继续追击黄焕然兵团主力。当天午夜,第9纵队在沂河边的埝头集追上了黄焕然兵团担任侧翼掩护的第63军后卫两个团,在战斗中为了迅速渡过沂河迂回包围敌人,9纵27师79团1营2连的十个战士跳下冰冷的河中,用肩膀托起木板架起浮桥,保障部队完成了任务。这个事迹被称为“十人桥”,后来写进了新中国的小学教科书。激战至次日拂晓,全歼63军后卫两个团。

    11月9日,华野《关于全歼黄焕然兵团的政治动员令》,号召全军不怕疲劳,不怕困难,不怕饥寒,不怕伤亡,不怕打乱建制,不为小股之敌迷惑,不为河流所阻,坚决追击,奋勇作战。特别要求各级指挥员在总作战意图下,机断专行,灵活指挥,不失战机组织作战。

    华野主力的多路推进,以及何、张的起义,南京震惊,徐州惶恐。蒋总统、刘经扶都判断解放军势在攻取徐州,为确保徐州,徐州剿总于11月9日紧急调整部署。李文卿兵团向徐州东北的大湖、荆山铺、茅村车站地区集结;黄焕然兵团向徐州东南的

    徐山村、潘塘地区集结;邱雨庵兵团位于徐州以西的黄口地区,对付从鲁西南向徐州推进的解放军六个纵队(实际为两个纵队);孙元良兵团主力务必于11月10日到达宿县、符离集,另以一个军守蚌埠;刘汝明第4绥靖区在怀远、定远、凤阳布防;剿总直属之第72军守徐州,第96军守临淮关。

    黄焕然兵团由于后卫部队已与解放军接火,没渡过运河的部队非常惊慌,后卫第100军44师才过了一个团,桥边一辆弹yao车突然起火爆炸,负责炸桥的工兵以为解放军赶到,慌忙将运河大桥炸毁。44师两个多团还未过河,就这样被扔在了河东。黄昏后解放军第8纵队先头部队赶到,立即对留在河东的国民党军余部进行攻击,由于解放军只有一个营的兵力,无力消灭两个多团的**,双方混战了一夜,解放军8纵主力赶到,于10日天明后,全歼了滞留在河东的**共2700余人,并占领运河大桥。尽管大桥已被破坏,但损坏并不严重,解放军立即在桥面铺上木板,恢复了通行,仅半天就通过两个师。

    当晚,黄焕然兵团四个军大部渡过运河,宿营于碾庄。黄焕然召集各军军长商讨下一步行动,他本想继续前进,退往徐州。但部队在渡运河时,相当疲劳,建制混乱,特别是第25军、100军遭到不小的损失,而最先渡河的第64军不仅没有损失,还构筑好了防御阵地,所以军长刘镇湘主张先停留一下,整顿部队,以免在行军途中为解放军所乘。而其他几个军长则主张不要停留兼程前进,双方争论没有结果。而黄焕然认为已过了最危险的运河,碾庄距徐州仅九十里,还比较安全,部队也需要时间整顿,就决定停留一天。

    就在同一时间里,担任兵团侧翼掩护的第63军原计划从窑湾渡河,但军长陈章骄傲轻敌,行动迟缓,到9日还未渡过运河,直到后卫被消灭才惊慌失措起来,率部急向窑湾撤退。到达窑湾已是夜晚,镇中居民逃避一空,找不到粮食充饥。半夜解放军第1纵队赶到,1纵由于司令叶飞生病由副司令兼参谋长张翼翔指挥,他向粟代司令员保证由1纵一个纵队单独负责解决63军。为尽快消灭63军,张翼翔决定以三个师从东、北、东南三个方向同时攻击,扫清外围后不作调整直接发起总攻。9日入夜,1纵就开始外围战斗,63军是仓促转入防御,工事很不坚固,企图逐村抵抗,消耗迟滞解放军。而解放军为缩短作战时间,各部从敌防御薄弱地区大胆突破,直插纵深,迫其全线动摇。经一夜战斗,基本肃清外围。随即发起总攻,至12日凌晨,全歼**第63军。军长陈章在部队失去控制时跳河逃命,结果中弹身亡。1纵结束战斗后于13日渡过运河,向狼山前进,参加阻击徐州方面对黄百韬的增援。

    11月10日,蒋总统获悉黄焕然兵团在撤退途中遭解放军的追击,深感不安。他对刘经扶所采取的先巩固徐州,再以有力部队策应黄焕然兵团的消极作战方案,极为不满。他决定命令黄焕然兵团就地固守待援,集中邱雨庵、李文卿两个兵团迅速东进与黄焕然兵团夹击运河附近解放军。同时催促黄培我兵团兼程急进,务必于13日前到达阜阳、太和地区,参加徐州作战。这道命令结束了黄焕然兵团内部撤守之争。黄焕然命令部队转入防御,修筑工事准备坚守。兵团部在碾庄,以此为中心,25军在北,64军在东,44军在南,100军在西,形成环形防御体系。此时解放军的包围还不严密,黄焕然如果坚决西撤,还是能回到徐州的,但是,将总统的错误决策把他和十万官兵葬送了。

    就在这天之前,原在距碾庄以西二十里的曹八集的李文卿之第13兵团,奉徐州剿总司令刘经扶的命令,不等黄焕然兵团来到就匆忙撤往徐州,导致黄焕然所部失去了侧后的掩护。而黄焕然兵团的第100军44师正向徐州撤退,原本黄焕然命令第100军在碾庄以西防御,但44师在掩护兵团渡运河时损失惨重,仅剩师部直属队和不足一个团的战斗部队,师长刘鹤声认为所部损失太大,无力担负防御,就直接撤往徐州。该师一路西行于10日下午刚到达曹八集,就与兼程赶来的解放军第13纵队接上火。解放军先头部队114团于黄昏时发起攻击,半夜时分打开突破口冲入村内,但未控制好突破口,接应后续部队,只顾向纵深发展,结果突破口被封闭,冲入村里的部队弹尽粮绝,损失殆尽。次日凌晨,114团再次发动猛攻,再次打开了突破口,但很快又被封闭。直到天亮后,13纵后续部队陆续赶到,于11日中午发起总攻,至下午全歼44师残部约3000人,师长刘鹤声自杀。正是曹八集战斗后,华野才完全切断了碾庄与徐州之间的联系,将黄焕然兵团与徐州主力分割开。

    这一天,北路的解放军第7、10、13纵队与南路的第11纵队和江淮军区两个旅在东大庙、侯集会合,完全切断黄焕然兵团的退路。第2、12纵队和中野11纵在宿迁渡过运河,从东南逼近徐州。

    至此,华野将黄焕然兵团余部四个军包围压缩在碾庄为中心,南北约三公里、东西约六公里的狭窄区域里。

    南京城外,大校场机场。

    一架**空军运输机搭载着刘建业和副官,警卫,秘书等人摇摇晃晃的起飞,向徐州方向飞去。

    “记住,你的任务是督促徐州方面的部队全力出击,务必尽快解救出被包围的黄焕然兵团所部。记清楚,是全力出击。”刘建业的耳边还在响着两个小时之前,在国防部长办公室里,带着眼睛的何部长对自己的大声命令。

    “与其现在全力去解救被包围在徐东的黄焕然第七兵团四个军,还不如先集中主力部队从东西两侧向宿县以西方向的中野主力,再回师向东,解黄焕然之围。那个刘经扶真是胆小怕事,像猪一样愚蠢无能,一心只想着自己所在的徐州的安全。算了,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徐州那边的部队又都是指挥不动的,我还是老老实实的当我的战地督查官,只督战不说话吧。”看着飞机窗外的云彩,刘建业对自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