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重生之抗战悍将 > 第二百四十七章 缅甸悲歌(十二)

第二百四十七章 缅甸悲歌(十二)

    “这一仗的意义非常重大,我们时间上比较仓促。这一点我们不占先机啊。”黄军长说道。

    “而且,第56师团是机械化推进,前进的速度很快。我们很难应对。”郑军长跟着说道。

    “他们是想要用迅速的推进,抢在我们反应过来之前就一举切断我军的退路,迫使我军全线动摇。不过,我们并不害怕他们。我们现在有两个军的部队,还有一个军在后面,只要我们能够顶住他们的前几波进攻,我们就可以在这里形成兵力上的优势,甚至有机会围歼敌人的突击部队。”刘建业说道。

    “问题是腊戍城实在太小了,我们的兵力虽然多,也没有办法完全展开。”郑军长说道。

    “我们的部队展不开,他们也没有办法展开。这一点对敌我来说是公平的。”黄军长接着就说。

    “我们现在还要紧急埋设雷区,遏制他们的推进速度,特别是要把他们的坦克速度降下来。”刘建业说道。

    “这一点是必需的。城里面我看摆上一个师就可以了,其他的部队在侧翼和后方展开,随时可以增援城内。替换下来的部队还可以得到其他部队的掩护以利于休整。”黄军长提出自己的想法。

    “这样倒是不错,我们可以耗的起。他们就未必了。腊戍还有1万多吨的物资,现在正好可以用来维持我们的补给和作战需要。”郑军长说道。

    “要是我们熟悉这里的地形就好了,我们就可以抄日本人的补给线了。我就不信他的坦克汽车没有了油料,还能开得动。”刘建业带着一丝遗憾的说道。

    就在这时,一个参谋跑了进来说道:“报告三位长官,城外出现一支人数很多的队伍,其他情况不明。”

    “快,下令部队进入紧急战备状态。”黄军长连忙下令说。

    过了一阵,参谋又跑了过来,说道:“他们派来一个人,说是要求见三位长官。”

    三人交换了一下眼神,刘建业说道:“请他到司令部来。”

    过了不到十分钟,一名穿着接近中国明朝服装,头上梳着发髻的男子在参谋的引导下走了进来。

    “原来是杨守备。你可是差点把我们吓了一跳。”一见到这名男子,刘建业就放下了心。

    见到其他两人的疑惑眼神,刘建业连忙向两边介绍到:“我向两位大哥介绍一下,这位是掸邦果敢地区的世袭守备杨天荣,也就是缅甸旧国王册封的世袭果敢土司王。杨守备,这两位是第54军的黄军长和第8军的郑军长。果敢地区主要是明朝的遗民后裔,实际上就是我们汉人,在缅甸这里叫做果敢族。”

    两边寒暄过后,刘建业问道:“杨守备这次过来,是有什么事情吗?”

    杨守备说道:“我回去以后,召集部属,和他们说明了大军此次作战的重要意义。他们纷纷报名,要求和中原来的大军合作,把倭人赶走。”

    “多谢你们了,不知道这次你带来了多少人?”

    “也不算多,经过挑选以后只有两万多人。”杨守备谦虚地说道。

    刘建业被深深打动了,当时的果敢地区果敢人总数不超过30万人。一下子就出动了两万多精壮,这可不是一般情况下能做到的。如果,这一仗打败了,果敢地区绝对可以说是会元气大伤的。

    “两位大哥,我们一起到城外去见见杨守备带来的人马吧。”刘建业对两位军长说到。

    “好吧,就麻烦杨守备带路了。”黄军长率先表了态。郑军长也紧接着表示了赞成。

    在城外,刘建业见到了杨守备带来的两万多人马。

    见到这些坚持穿着明朝时的汉装,队伍的前面抬着武圣关公像的队伍,刘建业的鼻子直发酸。这些明朝皇族,士大夫和军人的后人,即使时间过了二百余年,身在异域,仍然坚持保持着民族的传统,既不臣服于清朝皇帝,也不受制于英国殖民政府,依靠萨尔温江这一天险傲然独立,连官职都是沿用的明朝武官官制。这可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杨守备,我看你们的队伍好像没有多少武器?”刘建业发现这些人大多数都没有枪,手里面拿的多数都是刀,棍,弓箭,猎枪,就向杨守备问道。

    “我们不受英国人管辖,所以,他们也封锁我们,让我们得不到足够的武器。现在手里面的一些还是走私过来的。”杨守备解释道。

    “这个问题我来解决。现在我们这里有很多的武器,可以提供给你们。还可以派给你们一些教官,帮助你们熟悉使用武器。”刘建业说道。

    “这就多谢了。”杨守备非常高兴。

    “我们本来血管里面流的都是中国人的血,都是一家人。”黄军长说道。

    “对,我们是一家人。”杨守备激动地说道。

    “杨守备,我看,你们是不是可以这样,正面的仗我们来打,我们毕竟是正规军,有经验。你们呢,就插到日本人的侧后,打劫他们的运输线,得到的东西全归你们,你看怎么样?”刘建业说道。

    “好吧,我们毕竟对这里比你们熟悉。我们就干这个了。”杨守备操着明朝官话,答应了下来

    送走了杨守备带领的人马,刘建业突然有了一个想法,如果我军能够趁着第56师团急于向腊戌发动进攻的机会,打它一个伏击该多好,这样,可以尽量为腊戌城的防守争取一些时间。刘建业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以后,立即得到了黄军长的支持。在一番商议以后,第54军和第8军各自投入一个师,分两个地方分别设伏。第54军的第14师负责伏击,第8军的荣誉第一师负责阻击。

    当天中午,从昔卜到腊戍公路两侧。

    第五十四军第十四师阙师长带着部队轻装前进。这一段的公路,路面是用被敲碎的碎石铺成的,在公路行业里有一个专用名词叫做弹石路面。走在这样的路面上,汽车的橡胶轮胎磨损非常巨大,更何况是士兵们脚上穿着的草鞋。但是,修筑这一段公路的时候,为了尽可能快得让公路投入使用,缺乏沥青的中国方面只能使用这种路面。而这些路面上的每一块碎石,都是中国的劳工们,用手里极为原始的工具,一锤子一锤子的敲碎的。

    趁着夜色,部队暂时停了下来,阙师长命令部队原地休息十五分钟,食用随身携带的干粮,每个连的垃圾集中,深埋入地下。

    再次起程后的官兵们自觉加快了脚步。黄军长的命令早已经传达到了每一个战士,官兵们心里憋着的那股火越烧越旺,早一分钟赶到阻击地点,就能早一分钟构筑阵地。一个坚固的阵地,既能保护好自己,又能有利地打击鬼子,这是部队里早已尽人皆知的常识。

    阙师长掏出怀表看了看,现在是凌晨两点,部队已经连续行军了七个小时,提前一个小时赶到预定设伏地点几乎已成定局。部队已经很疲劳了,七个小时,部队在山路里行进了近三十公里,刚才一下令休息,很多士兵都是嘴里含着食物就睡着了。但当一声令下,部队继续前进时,士兵们又强打精神出发,直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士兵掉队,士兵们都是好样的!

    为了避免被鬼子发现,部队基本上都在山里行军,所有的辎重一概没带,即使这样,武器弹yao工兵铲再加上三天的口粮,每个士兵负重也在二十公斤左右。团结互助的精神在行军队伍里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战士们自觉地帮迫击炮营的战士扛炮弹、帮重机枪营的战士抗子弹,山间小路里,蜿蜒数里的队伍如一条灰色的长龙,盘旋在山间。

    凌晨五时,第十四师先头部队准时到达了预定地点,放下装备,疲累欲死的官兵们拿起工兵铲就开挖战壕。凌晨六时,天已渐渐亮了,第十四师全部到达阵地,黎明的红光里,士兵们挥动着工兵铲,在军官们的指导下,挖着战壕和避弹洞,一场战斗,将在这里展开。

    士兵们忙于挖战壕,临时指挥所里也没人能够睡觉。第41团团长许颖拉着指挥部的参谋们一遍一遍地在刚做好的沙盘上演练着,不时改动一些重火力的配备,考虑成熟后,一群人一窝蜂出了指挥所,来到阵地上。

    十来个人还在阵地上挥着工兵铲,阙师长嘴里骂骂咧咧地走过去,叫道:“你们是哪个连的!怎么回事?还…”他一下哑了,领头的正是阙师长。

    “敬礼!”一群人赶紧敬礼。

    “这段阵地的战壕挖得浅了些,”阙师长没放下手中的工兵铲“这个位置是应该配备重机枪的,不能很好地隐蔽,机枪手的伤亡会很大。”

    “师长,这是我们的事儿,你一师之长,怎么能跑到前线来!军座的话你忘了?”许颖清楚自己这个老上级的习性,事必躬亲,他一把抓过阙师长的工兵铲。

    “我们反正没事,就当锻炼身体了。”阙师长抓回工兵铲继续干“你们去做你们的事,鬼子还远着呢,便衣队报告,鬼子现在还在吃早饭,最快也得上午11点才到,让官兵们多休息一会儿,到时好好地干小鬼子!”

    “是!”许颖举手敬礼,带了一群人走人。

    师属迫击炮营营长李翔现在是最忙的人。李林是师迫击炮团王团长的得意门生之一,也是他的外甥,在舅舅的手把手教导下,一手炮也是指哪儿打哪儿,不过这个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细心,每到一处,他都会把地形分块测量、标上座标,并注明各种参数,这样更加弹无虚发。他这一招,黄军长曾号召全军炮兵学习,他也从迫击炮连长升到了营长。

    做完功课,李翔回到迫击炮阵地,再次检查了每一门炮的炮位、炮弹摆放位置,确认一切都没有问题了,他找了个地方,倒下就睡,累啊!混身骨头都象要散了。

    感觉才刚睡一会儿,李翔就被人从酣睡中摇醒:“营长!营长!起来!鬼子来了!”

    鬼子来了!

    李林一跃而起。

    阵地上的一个连迅速集合完毕,李翔睁着红红的眼睛,对精神抖擞的官兵们轻吼道:“兄弟们,现在是我们杀敌报国的时候了!记住,谁要是给我乱发一杖炮弹,我让他一辈子摸不到迫击炮!准备战斗!”

    官兵们迅速进入了阵地,经过伪装的阵地和官兵们与大山和丛林溶为了一体,不走近根本看不出来。便衣队传来的消息,还有半个小时,鬼子的先头部队就会进入伏击圈。官兵们都屏声敛气,一动不动地等着,谁也不想因为自己的一点小动静而连累战友,导致整个作战计划的泡汤。

    也许是在缅甸横行惯了,也许是认为整个缅甸没有可与之抗衡的力量,也许是因为大日本皇军天下无敌?

    总之,作为尖兵的一个鬼子中队漫不经心地率先进了伏击圈。几个鬼子懒散地东放一枪,西打一下,可能是“火力侦察”吧?紧跟在它们身后,一个联队将近4千多名鬼子正向伏击圈勇敢地进发。

    鬼子们保持着它们惯常的行军阵列,摩托车开路,汽车慢吞吞地跟在后面,步兵则分成两排,在汽车两旁前进。这种场景,在很多电影里都能看到。

    前面的鬼子已经完全进入了第41团的伏击圈,作为尖兵的鬼子中队已经快走出伏击圈了,而在鬼子队伍最后,还有约七、八百个鬼子还在第42团的伏击圈外晃悠。不知道后面情况的第41团团长许颖急得眼都绿了,眼睛一瞬不瞬地盯着信号弹将会升起的方向。

    “砰”,一声枪响,一杖红色信号弹冉冉升上了天空,几乎在同时,密集地枪声响了起来,工兵营埋设在路上的三百多颗电控地雷同时爆炸,迫击炮弹准确地落在了鬼子群里,神枪手们早就纷纷瞄准了那些挂着指挥刀的鬼子军官,枪响的同时,他们的子弹也争先恐后地出膛,趾高气扬的鬼子军官们先士兵一步倒了下去。

    鬼子的队伍瞬时乱成了一团。

    成片的鬼子倒下的同时,地雷和迫击炮弹爆炸的冲击波又把无数的鬼子和汽车、摩托车掀到了天上,很多鬼子连枪也没带得及从肩上取下来,就参见它们的“天照大神”去了。

    短暂的混乱之后,鬼子兵的素质就显现出来了。

    在军官和士官的指挥下,鬼子兵开始收拢,依托着树木、汽车等物对我军进行还击,鬼子的部队被分成了四段,三段在伏击圈内,一段在伏击圈外。

    伏击圈外的鬼子军官见机很快,由于射程等问题,第42团也就没有怎么照顾它们,这八百多个鬼子得以顺利地后撤,收拢部队后,鬼子军官就准备对第42团阵地发动进攻。

    这个时候,配属行动的第54军军属骑兵团突然从丛林里杀了出来,如一阵旋风,骑兵们冲了出去,不足五百米的路程,正是骑兵冲锋的最佳距离,当鬼子军官听到身后的异响时,高举着马刀的骑兵们已快冲到了它们的面前。

    二十七分钟,八百多鬼子尽数全歼,被吓破胆投降的六十多名鬼子也被复仇的骑兵们无情地砍掉了脑袋。骑兵团牺牲87人,重伤23人,战马损失54匹。留下两个排打扫战场,把牺牲官兵的遗体和重伤员送到军野战医院,骑兵们绝尘而去,这仅仅是一点利息。和鬼子第56师团搜索联队骑兵大队的正面碰撞,才是骑兵间真正的较量!

    第41团的阵地正在接受严峻的考验。

    鬼子在醒过神来后,立即组织了对第41团阵地的冲锋,只有拿下第41团的阵地,才能冲出包围圈,这是鬼子唯一的出路。

    一个鬼子少佐举着指挥刀亲自带领一千多名鬼子向阵地发起了冲锋,鬼子们尽量压低了身子,在组织起来的机枪和迫击炮的掩护下,向第41团的阵地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