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氏的寿宴过后,扶疏便再也没有出过门,待在家里安心待嫁。秋去冬来,转眼王蹊与福宁公主大婚的日子已到跟前。
随着婚期渐进,福宁公主对这门婚事的抗拒情绪越来越强烈。这日尚衣局的宫人送来出嫁的喜服让福宁公主过目,福宁公主本在烦躁地翻书,宫女如玉进殿禀告道“殿下,尚衣局那边的人送来了殿下大婚的吉服,请公主过目。”
福宁公主心中正烦躁,没有吭声。如玉使了个眼色,尚衣局的人捧着吉服进了殿,恭敬地站在下首,不敢发生任何声音。
福宁公主再抬头,看见宫人手捧托盘,盘上的吉服像血一样红。福宁公主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后半生,即将暗无天日地熬完一天又一天,这红色的吉服,是对她的讽刺。那吉服上的凤凰栩栩如生,似是嘲笑她的天真。
福宁公主冲上前,将宫人手中的托盘拍在地上,红色的喜服像鲜血一样在宫殿的地面上晕染开来。公主跪在地上,一边大声哭喊,一边用手撕扯着吉服。
如玉赶紧上前,紧紧抱住福宁公主。尚衣局的宫人们赶紧把吉服收好,捧着托盘匆匆退出了公主的寝殿。
好一会儿,公主才安静下来,瘫软在如玉身上。
姚淑妃闻讯赶来,将女儿抱在怀中,一边轻轻拍着女儿,一边说道“阿柔,何必如此呢?气大伤身,气坏了自己的身子,你让阿娘在宫里还有什么指望?”
福宁公主抽泣地说道“可是阿娘,我真的不想嫁给这个浪荡子,更不想被王皇后利用!”福宁公主哭了一会儿,继续说道“我是个人,不是个什么物件,我也有感情的!可是在王皇后眼里,我算什么?我以真心待她,阿娘,可是我得到了什么?”
姚淑妃继续拍着女儿,说道“所以啊,阿柔,以后对谁都不要付出真心,这个是永远的教训。”
福宁公主抬起头,泪眼婆娑、可怜巴巴地看着姚淑妃,说道“阿娘,我真的不想嫁!父皇那边,还能想想办法吗?”
姚淑妃不想让女儿再次失望,也不想让她们父女的感情雪上加霜,只能撒谎说道“上次阿娘在你父皇跟前说过了,你父皇也很无奈。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他统御天下,更要做好这个表率,哪能出尔反尔呢?再说,王家势大,你父皇虽是九五之尊,也要避其锋芒。其实你父皇内心,也很爱你,很疼你。”
福宁公主靠在姚淑妃的身上,半天没有说话。就在姚淑妃以为她睡着了,想唤宫女把她抱到床上去的时候,福宁公主突然说话了。
“阿娘,她既然想利用我拉拢王家在朝中的势力,那我就偏不让她得逞。既然不得不嫁,那我就让她知道,这是她做的一个多么错误的决定。我要把她们王家搅得天翻地覆,鸡犬不宁,我要让她竹篮打水一场空!”
贞顺十四年十一月初二,福宁公主出降,轰动整个长安城。
清晨时分,驸马都尉王蹊骑马缓缓而来,在礼官的引领下进入朱雀门,等待福宁公主。
此刻的福宁公主正在含元殿拜别帝后。圣人颇为喜悦,叮嘱福宁公主,说道“阿柔,你虽贵为天家娇女,可一旦嫁人,你便成了普通的妻子、儿媳。到了王家,勿要摆公主架子。”
王皇后端坐在圣人身侧,也象征性地叮嘱了几句,然而福宁公主一个字也没有听进去。只有姚淑妃坐在王皇后身后,不忍女儿离开自己,哭成了个泪人。
面对帝后最后的叮嘱,福宁公主没有说话,也没有什么表情,像个提线木偶一般,在礼官的指引下,俯身行大礼拜别帝后。
吉时已到,福宁公主的车驾启行。仪仗之后,还跟着福宁公主的嫁妆、宫嫔、陪嫁随侍。车马队列浩浩荡荡、绵延数里。一路行去,长安人潮涌动,观者如云。
行至崇仁街口时,前面的队伍突然停了下来。
福宁公主问左右随侍“前方何事?”
随侍的宫女如玉答道“公主,是卢国公府与季御史家的纳征之礼,这会儿聘礼队伍刚好走到崇仁街,因此堵住了。”
福宁公主不解,问道“卢国公府与季御史家?”
如玉答道“公主,前些日子陛下赐婚与卢国公府的郑五郎与季御史家的小娘子。”
福宁公主想起荐福寺中扶疏的模样来,不由露出一丝苦笑,自言自语道“我虽贵为公主,却不及她有福气!”说完吩咐如玉道“给前头说一声,我们避让便是,让国公府的聘礼队伍先行!”
郑阔是算好了时间,故意撞上王蹊的迎亲队伍的。此刻两个人俱是一身吉服,乘坐高头大马,立于崇仁街上,互相瞪着对方,谁也不让谁。
郑阔倒有些戏谑之意,心里打着给王蹊添堵就是让阿凝开心的算盘,打算与王蹊一杠到底。没想到,二人对峙才刚刚开始,后面福宁公主的侍女就过来传话。
“公主有令,我们的队伍避让,让国公府的聘礼队伍先行!”
王蹊听了,瞪了郑阔一眼,不情不愿地拉了拉缰绳,退到一边。郑阔得意洋洋地骑着马,从王蹊身边踢踏而过。
队伍经过福宁公主身边时,福宁公主不顾礼官劝阻,挑开车帘,看着一箱又一箱系着大红丝绸的聘礼从自己身边经过,眼里从一开始的艳羡,变成了最终的落寞。
按规矩,郑阔是不能亲自去季家下聘礼的。因此纳征队伍走到朱雀大街之后,郑阔恋恋不舍地骑马走开了。剩下两位函使——郑阔的大哥郑阙和好友柴冲,带着队伍浩浩荡荡地进了亲仁坊。
季开远和史氏早就在家里等候。纳征队伍进门之后,郑阙代表国公府,将《通婚书》恭恭敬敬地递给季开远。季开远拿出里面的通婚书,当场大声朗读
“卢国公郑广第五男郑阔年已成立,未有婚媾。成贤长女令淑有闻,四德兼备,愿结两姓之好。谨因媒人杨大,敢以礼请。脱若不遣,贮听嘉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