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广撇了一眼郑夫人,说道“现在才知道事情棘手了?张明哲此人能力平平,却能年纪轻轻坐上大理寺少卿的位置,你以为他是吃素的?”
郑夫人沉默着没有接话。
郑广起身,理了理衣衫说道“你陪阿需玩吧,我去料理此事!”
张明哲在国公府门口,大声重复着一句话“大理寺少卿张明哲妻女无状,冲撞了国公府的郎君和夫人,女眷不——”
话未说完,国公府黑色的大门咯吱一声打开,年过半百的卢国公郑广从大刀阔斧地走了出来。
一出门就上前拉着张明哲的手,说道“张少卿这是何意?”说着替张明哲取下背上的藤条,说道“不过是些后宅妇人间鸡毛蒜皮的小事,让她们自己处理即可。大男儿当胸怀天下,何必再这些事情上计较?没得失了君子风度!”
“只是——”
张明哲才开口,就被郑广打断“万年县那边我已经差人去撤诉状了,不过是一场误会而已!走走走,随我进府,你我二人喝上两杯,一笑恩泯仇如何?”
张明哲心想,目的已经达到,便跟着郑广进了卢国公府。
人群中的扶桑看到这里,猜想这事大概就到此为止了,拉着史家的家仆回到了史家的新宅。
刚进门,门口的佳慧看到扶桑,快要哭出来,赶紧上前问道“小郎君,你可回来了,夫人找你都找疯了!”
扶桑笑了笑,说道“佳慧姐姐,我跟着这位小哥出门看热闹去了,阿娘呢?”
“在主屋呢!”
一进主屋,就看见一家人都在。史氏看见扶桑,板着脸问道“跑到哪里去了?”
扶桑行了一礼,恭敬地回答道“去万年县衙看县令如何审理郑张两家的案子。”
殷氏比较八卦,此刻忙问道“如何审的呀?”
扶疏回答道“郑家管家去万年县递了状纸,县令派了两三拨快手去张家通传,都不见张家来人。围观的百姓在门口等了许久。”
张家的反应早就在贾氏史氏等几个大人的意料之中。此时贾氏听了扶桑的话,突然生出考校几个小辈之意来,于是问道“雅文,你说,为何张家无人上堂?”
史雅文想了想,说道“一来,郑家递状纸的,是个管家,张家按道理可派个管家过去。但这事,旁人过去也说不清楚。再者说了,事关女儿家的名声,怎么好上堂公开审理?”
扶疏问扶桑“张家怕是想和郑家私了吧?”
贾氏问史泽文道“泽文学文,如果你是张少卿,你该如何私了?”
史泽文回答道“请卢国公在长安最好的酒楼吃一顿。”
贾氏恨铁不成钢地骂道“快手还在家里等着呢,老婆孩子如惊弓之鸟,你还有精力有心思去长安最好的酒楼吃一顿?”说完又看着史学文说道“学文,你来说!”
殷氏满脸期待又有些急迫地看着自己儿子。
只听史学文说道“准备些珠宝字画之类的大礼,亲自给卢国公送过去!”
贾氏倒没有骂史学文,说道“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你送礼过去,倒也算是个法子。只是堂堂国公府,怎么珍宝没见过?你送的礼物能不能入了国公府的眼,能不能平息这场官司,还很难说。”
吴氏见史学文压了史泽文一头,赶紧问扶桑道“那张家到底是如何私了的?”
扶桑说道“这个私了可一点儿也不私,反而闹得沸沸扬扬。”
史氏问道“怎么说?”
扶桑接着说道“张少卿负荆请罪,一直从张家走到郑家,还故意绕到万年县衙门口,从安邑坊一直走到了胜业坊。”
众人听了,倒吸一口气。这个张少卿,下手还真是狠。
贾氏问史泽文道“泽文,你说说看,张少卿为何如此做?”
史泽文刚被祖母训斥了,想挽回些面子,想了想,说道“如此行事,不给自己留后路,也不知郑家留后路。一来,郑家迫于面子或是舆论压力,都会撤了状子。二来,不管此事真相如何,郑家过于强硬的作风给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还有吗?”贾氏追问道。
史泽文抓耳挠腮,越是着急,越是想不出来。史学文心中也没有更好的想法,怕祖母再次提问,一边绞尽脑汁想对策,一边把身子往后侧一侧,尽量不让祖母看到自己。
扶疏见状,出声解围,说道“张少卿这样做,就是想把事情闹大。如此一来,长安的舆论讨论的就不再是张三娘到底是不是被郑五郎非礼,而是他负荆请罪、不畏权贵、保护妻女的美谈。虽然看起来是一件事,但是舆论风向本质上已经变了。”
贾氏点点头,看向史泽文史学文,说道“你们俩读了几年圣贤书,还不如阿凝一个女孩子看得通透。”
扶疏见两位表哥被下了面子,赶紧说道“外祖母过奖了。我也不过是受了两位表哥的启发,才能想到这一层。”
贾氏听了,没有接话,对着几个小辈说道“我也不点名了,大家都说一说,今日之事,我们可以学到什么?”说完扫了一圈屋内众人,见无人答话,看着吴氏说道“这里你最年长,你来说说。”
吴氏还以为是让小辈们说,没想到自己被点了名,略微想了想,硬着头皮说道“作为母亲,作为女子,名声最重要。不论当日事实真相如何,张夫人都不该把事情闹大。如今,全长安都知道张三娘被非礼了,今后嫁人可就难了。”
贾氏又看向殷氏,殷氏说道“牛不喝水强按头。很明显郑家瞧不上张家,张家还要硬凑上去,最终赔了夫人又折兵。这婚姻啊,还是门当户对最重要。”
扶疏的心里紧了紧。
史氏说道“作为两个孩子的娘,我想说的是,对孩子的教育很重要,不能娇宠、不能溺爱。张三娘是家中独女,自小颇受宠爱,以至于行事张扬跋扈,毫无礼仪教养,才有了今天的下场。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张三娘闯了祸,张少卿和张夫人都难辞其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