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将军家有二嫁妻 > 第一百一十四章 疑点

第一百一十四章 疑点

    史氏笑了笑,说道“谁说不是呢!你且瞧着吧,明天这事就会在长安传开了。”

    吴氏点点头,说道“如今就看万年县令怎么判了!”

    史氏反问道“大嫂糊涂了?今儿这事不管事实如何,万年县令只有一种判法。我今儿个瞧着,郑五说他已有意中人,郑夫人貌似也知情。因此,不管今日郑五有没有非礼张三,万年县都会判郑五清白!”

    吴氏继续点头“妹妹说的有道理。”

    史氏叹了口气,说道“不知郑五中意的是哪家娘子?可怜我的阿凝,若不是那场天灾,会不会与郑五有段美好的姻缘?”

    史氏的话提醒了吴氏,吴氏问道“今天郑五来找过阿凝,说有话要和阿凝单独说。你说,郑五为何在这个时候来找阿凝,他有什么话要和阿凝说?”

    史氏本不以为意,经过吴氏这么一分析,再前前后后把今天发生的事情在脑子里大致捋了一遍,有一个推测浮上心头。于是她没有接吴氏的话,岔开了话题,说道“大嫂你啊,别把事情想得太复杂。你那边的屋子收拾好了没?”

    “工匠那边已经把墙砌好了。夏天日头大,等再晒个两三日,干透一些,就可以搬过去了!”

    吴氏和史氏说了一会儿话,料想今天卢国公府那边动静这么大,史氏想必也是累了,于是起身说道“妹妹今日了累了,快歇会儿吧,我回去了!”

    史氏也没有刻意挽留,等吴氏走后,史氏歪在贵妃榻上,把今天的事情又梳理了一遍。

    自来京城,她也很少出门交际,不过在除夕宫宴上和郑夫人有个一面之交,葡萄宴这种小范围的宴请,本轮不到她头上。这是疑点一。

    到了国公府,郑五郎亲在在门口迎接,又不是什么亲近的长辈,实在也没有这个必要。这是疑点二。

    等她下了马车,郑五郎探头探脑往马车里看,还一副失落的表情。请帖上写的是她和阿凝的名字,阿凝今天没来,他必是在找阿凝。这是疑点三。

    阿凝虽和自己一样不太喜欢出门交际,但也不是抗拒。这次却推说天气太热不想出门,阿凝肯定知道些什么。这是疑点四。

    进门见了郑夫人,郑夫人也问起阿凝来。并非十分亲近的情况下又特意问起一个小辈,这是疑点五。

    郑五郎和张舒心说了几句话,就来到家中,找阿娘有话要单独跟她说,最后却因为张舒心在国公府哭闹,没有说成。到底要说什么话?这是疑点六。

    张舒心说张五郎非礼了她,要国公府负责,此事可大可小,但郑夫人最终不惜撕破脸面,作为一个掌管国公府多人的夫人,这很反常。这是疑点七。

    出门的时候郑夫人又说改日登门拜访,对其他夫人却没有说过,可见不是什么客气话,是她真的要来。她为何要登门拜访,是有什么事吗?这是疑点八。

    综合考虑下来,史氏推测出了一个结论今日卢国公府的葡萄宴醉翁之意不在酒,八成是为了郑五郎的亲事。几位夫人中,只有三位有女儿,一个是张舒心,从后来的种种事情来看,郑五郎和郑夫人中意的不是她。一个是顾嘉年,郑夫人态度不明,但肯定不是郑五郎中意的。一个是托病未去的阿凝。郑五郎中途来家,郑夫人最后说要登门拜访,有可能是为了郑五的亲事,也有可能为了海家郎君的事情。郑五郎的亲事,看卢国公府的意思,八成是阿凝的。

    只是,经过上次的事情,阿凝的婚事不能再草率了,不但要问过阿凝自己的意思,自己和远郎也要考虑周全些。

    想到此,史氏迫不及待地想等季开远回来商议。又翻了几个身,还是决定把阿凝叫过来,先问问她的意思。于是起身唤司棋“你去看看阿凝起来了没?若是起了,叫她过来一趟。”

    “喏!”

    扶疏进来的时候,瞧见阿娘正歪在贵妃榻上,眉头紧锁,心事重重的样子。于是上前问道“阿娘可有什么烦心事?”

    史氏见女儿进来了,坐直了身子,让扶疏也坐到贵妃榻上来,拉着扶疏的手问道“阿凝,王家的事情也过去大半年了,阿娘瞧着,你也是放下了。阿娘叫你过来是想问问你,今后有什么打算?”

    扶疏冷不防被阿娘问起这个,一时没反应过来。但还是照实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之前是我冲动任性,吃了大亏。如今我也看开了,就像阿娘之前说的,与君同舟度,到岸各自归。若是还有机会,一切但凭阿爷阿娘安排!”

    史氏摸摸女儿的头,怜爱地说道“好孩子,苦了你了!”又问道“你觉得卢国公府的郑阔如何?”

    扶疏一时竟不知如何回答。

    史氏继续说道“之前阿娘也与你提起过,在扬州时,你阿爷对他相当满意,也是存了让他做女婿的念头。只是后来一连串的事情,阴差阳错错过了。来长安之后,阿娘也看得出来,郑五郎那孩子也是对你有意。今日阿娘去卢国公府赴宴,瞧着国公府的郑夫人似是有意,只是未来得及明说。因此阿娘想先来问问你的意思,到时候若郑家真提出来,我和你阿爷心里也有个底。”

    扶疏一时间脑子有些乱。蜜橘骂他说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便真的让他母亲来提此事了。只是,他和她,终究是不可能的吧。

    扶疏想了想,对史氏说道“阿娘,人常说,两姓联姻要讲究门当户对。和王家的事情,就是因为门不当、户不对,才会被他们如此侮辱。再说,郑五郎的容貌、家世、才学、品行,在长安城都是数一数二的,我也着实配不上他。长安城里想嫁进国公府的小娘子们排队能排到金光门外去、提亲的媒婆怕是要踏破他们家的门槛,犯不着对我们家另眼相待。阿爷阿娘若是真想为我寻门好亲事,不如看看那些家世普通些的郎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