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战车道少年亮剑军团钢铁之刃 > T-34-76型坦克

T-34-76型坦克

    t-34坦克(俄文:t-34tАhk,英文:t-34mediumtank),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由苏联哈尔科夫共产国际工厂设计师米哈伊尔·伊里奇·科什金设计的中型坦克。

    从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苏联一共生产了t-34系列坦克84070辆,其型号主要为两种:安装76.2毫米坦克炮的t-34/76坦克和安装85毫米坦克炮的t-34/85坦克。t-34坦克带有倾斜装甲的设计思路对后世的坦克发展有着深远及革命性的影响。

    历史背景

    20世纪初期,苏联刚刚成立时,根本没有完整的重工业体系,更谈不上坦克制造。国内工业企业至多只能偶尔完成一些修理工作。但是,在外国干涉下风雨飘摇的红色政权又迫切需要装备战斗车辆来加强红军的战斗力。1924年5月6日,苏联国防工业中央管理局在莫斯科成立,这是苏联国家坦克制造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苏联关于正式研制和生产坦克的官方文件最早出自1927年12月1日动员委员会的决议,当时国防工业中央管理局在1928年1月7日发布了第1159/128号文件,文件规定“……应当立即考虑在哈尔科夫地区建立坦克和拖拉机生产线……”

    1928年秋天,哈尔科夫机车厂赢得了一辆bt系列快速坦克的原型车(1-12-32项目)的制造任务。这辆快速坦克原型车就是t-12坦克。t-12坦克是一种双炮塔坦克——主炮塔上方有1个小型的机枪塔,可独立旋转。主炮塔装有1门45毫米火炮,火炮两侧的球状机枪座上各安装1挺7.62毫米机枪。哈尔科夫机车厂在制造t-12坦克之前只生产过拖拉机,所有生产坦克必需的特种制造设备他们都没有,工人们也没有制造坦克的经验,但尽管条件艰苦且缺乏经验,t-12原型车的制造工作仍然进展很快。1929年底,t-12坦克原型车下线,1930年1月开始工厂测试。

    苏联早期的坦克研制,为后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批量制造坦克奠定了基础。

    早期试制

    t-34中型坦克是苏联30年代末在t-32坦克基础上改进发展的一代中型坦克,最早的型号装有m1938/39(l-11)76.2毫米短管坦克炮,1940年9月开始在哈尔科夫坦克厂生产。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该坦克又有许多改进,最重要的改进是用85毫米坦克炮替换了76.2毫米坦克炮,称为t-34/85坦克,于1943年在3个坦克厂开始生产。后期苏联还利用用t-34底盘制造反坦克歼击车,如著名的su-85、su-100和su-122。

    30年代的苏联有两个坦克生产基地,一个位于列宁格勒,是由基洛夫工厂和红十月工厂等组成的生产基地,负责生产t-28、t-35和t-26等坦克。另一个是哈尔科夫机械厂,负责生产bt系列快速坦克。苏军提出设计新坦克,指标为在近距离内抵御37毫米火炮的直射,在中远距离内要抵御75毫米火炮斜射。列宁格勒方面提出的3个方案都是简单的增强装甲,之后也就发展出了kv系列重型坦克。而哈尔科夫工厂新到任的米哈伊尔·伊里奇·科什金在带领的年轻团队考虑的是通过防弹外形,用倾斜装甲来增加坦克的防护能力。

    1938年5月4日,在苏联最高国防会议上,科什金将a-32(又称t-32)坦克的设计提交了上去,受到包括斯大林在内的领导认可。科什金随即表示a-32坦克可以作为通用坦克,集成bt系列坦克的高速、t-28的火力和t-26的小巧于一身,通用坦克的出现可以节约部队的成本。从1939年开始,a-32做了很多实验,最终于9月在库宾卡获得了一致好评。

    在国防委员会对哈尔科夫工厂设计出的a-20不是太满意的情况下,科什金又提出用新型的bd-2柴油发动机安装在新的坦克上,在速度更快的前提下兼顾装甲防护。而bd-2发动机功率高达540马力,是后来著名的v-2坦克发动机的前身,同时悬挂部分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使a-32达到每小时70千米的速度,也有着每秒40度的转向能力。最后,再加上l-10u型76.2毫米火炮,火力也很出色。1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斯大林表示对新坦克进一步提高防护就可以投入量产,在装甲加强、火炮换为l-11型76毫米火炮的a-32坦克,拥有了一个更响亮的名字——t-34中型坦克,以纪念苏联1934年发布的大规模发展装甲部队的法令。

    测试定型

    哈尔科夫工厂按照国防委员会的要求,对t-34坦克采用比a-32坦克更厚的装甲以及更加强力的火炮和更加可靠的传动装置。1940年1月,工厂生产出两辆t-34坦克的原型车。科什金为了测试这款坦克,亲自率领2辆t-34坦克进行哈尔科夫-莫斯科-斯摩棱斯克-基辅-哈尔科夫的长途行驶试验,给在莫斯科观摩试验的斯大林留下深刻印象。由于积劳成疾,科什金因患肺炎于1940年9月26日病逝,最终没有看到绝笔之作t-34的精彩表现。其助手莫洛佐夫接替了他的工作,最终完成了研制。

    随后,这两辆原型车又被送到苏芬战争的前线。但在这两辆原型车抵达之前战事就已经结束。不过设计组还是在芬兰,通过用t-34原型车火炮轰击已为苏军所占领的碉堡来展示t-34坦克武器系统的威力。随后,t-34坦克的原型车又在明斯克、基辅、哈尔科夫接受了进一步的测试。t-34具备出色的防弹外形,强大的火力和良好的机动能力,特别是拥有相对较高可靠性和易于大批量生产特点。终于t-34坦克1940年6月完成生产图纸,随即大批量生产。尽管有些车辆的转向系统需要用铁锤敲打才可以转向,但总体性能不错。

    t-34坦克包括t-34/76、t-34/57、t-34/85、t-34/100等。

    而t-34/76是特34坦克的基本型,是最早的版本,一般来讲的t-34坦克就指的是t-34/76。

    并且t-34/76在不同的年代也有不同的子型号。

    t-34/76m1940—早期型号,主炮为76.2mml/31l11火炮,穿甲能力较后续型号差。

    t-34/76m1941/42—改良型号,强化装甲并将主炮升级为格拉宾设计局的新型76.2mml/41f34火炮(和kv-1的f32主炮基本相同),加长了身管,威力得到提升。

    t-34/76m1943—76mm主炮型的最终型号,设计了新型的六角形炮塔并为车长和炮手各开了一个圆形舱盖(以前的型号车顶只有车长的一个舱盖),炮塔空间略有提升,提高了战斗效率。由于两个圆形舱盖并排打开的形状,被德军士兵戏称为“米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