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黑色旌旗 > 19

19

    桌前的小灯泡一闪一闪的,光线忽而昏黄忽而白灼,晃的眼睛有些酸涩。

    坐在桌前的椅子上,看着摊放在桌上一份报纸,我相信我此时的表情一定很难看。

    今天一整天我的心情都不好,倒不是与眼前这份报纸上刊登的某条消息有关,相反,报纸上的一份专版,给我指出一条全新的进步方向。

    报纸是今天发行的《红星报》,注意,这份《红星报》可不是国内发行过的那份“红星报”,而是苏联红军的机关报,它的主要配发部门,就是苏联红军的军队系统。

    今天的《红星报》用整个头版头条,刊登了斯大林同志在联共(布)十八大开幕式上所做的报告。

    这份报告很长,但我所关注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其内容是斯大林针对党的宣传机构在今后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所做出的最新批示,以及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工作提出的最新要求。

    在国内,准确的说,是在前世的国内,任何一个熟悉共青团工作的人,一看到这份报告所涉及的内容,首先就会想到一个名词:“精神文明建设”。

    是的,报告中这一部分内容如果单独列出来,可以说就是论述的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及其主旨内容的,但在这个年代的苏联,还没有所谓“精神文明建设”的词汇,与之相仿的只有一个“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而相比起前一个词汇来,后一个词汇所涵盖的内容显然狭窄了,人们一听到“文化建设”这个词,首先就会直接把它同“文化教育”划上等号,而“精神文明”这个词,则涵盖了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两个方面。

    自从受了玛莎的刺激之后,这两天来我几乎没干别的,就是在翻阅之前斯大林同志做过的报告、发过的评论性文章,从一些细微的变化中,研究他思想观点的每一点微妙变化。

    知道什么叫做政治觉悟吗?如果不知道,我可以告诉你。所谓的政治觉悟并不是拍领导马屁、口头上迎合上级、跟风随大流,那不叫有政治觉悟,而是单纯的谄媚。要谈政治觉悟,首先就得有一个立场的问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政治立场,说白了,就是你站在什么样的立场看待问题;其次要谈的就是政治修养,通俗的解释,就是你的肚里得有“货”,而官方一点的说法,就是你得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来充实、武装自己,你得知道马列谈了什么,怎么谈的,而到了需要用的时候你还得能够娴熟的拿出来运用这些理论;最后一点,也是最危险的一点,就是你跟着前两者所得出的政治感悟,或者说是政治判断、政治观点。如果你根据这两点得出一个结论,认为苏维埃政权可以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通过合法普选建立,而不需要革命,那你就是“拉萨尔主义分子”或是“机会主义分子”。如果你得出的结论认为苏维埃政权不应该强化组织结构,而应该给与每个人绝对的自由,那你就是“巴枯宁主义分子”或是“无政府主义分子”。如果你认为苏维埃政权无法在苏联这一个国家单独搞社会主义建设,那你就是“托洛茨基分子”……等等等等,这种因观点错误而不幸获取的头衔,我可以给你罗列出至少十二大门类四十几条小款,对得上任何一条小款,都能让你欲仙欲死。

    怎么样,很危险吧?没错,就是很危险,毫不客气地说,尤其是在苏联国内现今的政治氛围下,任何敢于大声说出自己政治感悟的人,都是在冒险。毕竟有感悟不等于有觉悟,哪怕一句话说的不谨慎,被别人挑出错漏,都会招来天大的麻烦。知道乌斯坚科为什么被判刑吗?就因为他在基辅国立大学的学报上发表文章,捎带着批评了李森科将政治斗争引入学术讨论的做法。就为这屁大点的事,他被判了个无期徒刑。

    不过那些真正有智慧的人也早就说过了,有危险的地方就会有机遇,要不怎么会有“危机”这个词呢?

    政治觉悟要怎么表现出来?难道靠整天埋头工作去表现吗?那显然是不成的,这玩意必须大声说出来,引来别人的关注,尤其是那些上层人物的关注,才能算是表现出来了。而我现在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政治觉悟大声说出来,至于表现它的载体、诱因,便是斯大林同志在十八大开幕式上的这篇报告。

    当然,要想表现自己的政治觉悟,同时又尽可能的规避风险,还是有一定技巧可循的,我的技巧便是绝不会对通篇报告做全面的解读。之所以这样,有两点原因,一个是通篇的解读往往不能深入,不能挖掘出精髓,另一个原因,就是讨论的范围太广,涉及的内容太多容易出纰漏。

    斯大林同志在十八大开幕式上的讲话,涉及到了很多内容,像什么世界的主要矛盾和趋势、加速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和方针等等若干问题,他都提到了。对这些问题,我一概忽略不谈,只论述一个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容。

    见微知著、础润而雨,如果我能把这一个问题吃透,论述清楚,把握准了脉搏,难道还会有人质疑我对斯大林同志讲话精神的深切体悟吗?

    这几天,我一直都在整理相关方面的东西。自十月革命以来,最先提出文化建设这个问题的,自然是列宁同志,他才推行新经济政策的时候提出了一个“文化\革命”的口号,其涉及的内容包括:扫除文盲,发展教育、文化和科学,培养具有**道德的一代新人。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列宁同志对文化建设的解读,是包括文化和道德两个方面的。

    而在列宁同志去世之后,斯大林同志继承了文化建设这项方针,只不过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里,他强调的只是文化这一领域,比如说,他在列宁同志逝世一周年的纪念会上曾经强调:文化建设的第一步就是要首先扫除文盲。之后,他在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上谈到消除官僚主义这个问题的时候,也强调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为“消除官僚主义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提高工农文化水平”。就在十五大闭幕后不久,斯大林同志在《消息报》上发表了《民族问题和列宁主义》一文,在文化\革命的建设内容里,第一次引入了义务教育的概念。由此,从十五大直到第五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正式普及了全世界最早的七年义务教育。

    以1928年召开的列宁**青年团第八次全代会为分水岭,斯大林同志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内容中,开始逐渐加入道德建设的内容。了解苏联历史的人都应该知道,“干部决定一切”的的口号,也是最早出现在这次会议上的,而在提出这个口号的同时,斯大林同志着重强调了干部素质的问题:“干部的素质应当包括:具有较高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高度的民主作风和大公无私精神,此外要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速度观念,不断更新知识的求知**等等。”

    由此,从1930年的**,一直到刚刚开幕的十八大,斯大林同志每次谈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容,都会提及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文化和道德。尤其是在十八大的开幕致辞上,他先后两次提到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党在无产阶级专政时期的重大任务之一,就是开展以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的精神改造老一代和教育新一代”,“应该强调列宁主义的宣传,因为这种宣传在**教育方面具有决定意义。”

    我整理了这些年斯大林同志做的一系列报告、发表的一系列文章,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察觉到了他在对待文化建设这一工作上的态度、观点变化。但这种所谓的变化,也只是一个认识的问题,还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理论的重要性在于它具备规范的指导性,是一个带有方向性的东西,国人都知道,国内任何一位领导人执政期间,都会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谐社会”,这些都是。

    我现在要做的,就是将斯大林同志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上的观点、态度,整合成一套系统而完备的理论——这是一项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按部就班、有条不紊的逐步铺开。

    经过几天的深思熟虑,我计划推行的步骤,是先向《消息报》位于列宁格勒的通讯社投一篇稿子,这篇稿子是用来试水的,内容不会太多,只会以斯大林同志历次针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谈话内容为依据,点出“精神文明建设”这个新名词以及它所涵盖的两大基本内容。

    只是肚子有料是不够的,还得掌握“抖”的艺术,说白了,就是怎么让别人知道你有料。由此,什么都不留,一次就把所有“料”都抖出去,显然是不理智的,而是应该分清步骤,一点一点的往外掏。这样做,一来比较安全保险,二来也有更多概率可以引来上层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