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峰把写好的曲子分别给楚雪、叶灵、孟莹和赵涵发了个邮件过去,然后就睡了。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越是想要成功就越是要沉住气,急功近利只能对自已造成伤害,带来的结果必然是失败。
……
京海大学的教室都设计的象是小电影院一样,老师们上课时身上都有扩音器,在教室的四角还有同步的喇叭。另外,虽然每个班只有一百人,但每个教室都有两百个座位,那空出的一百个座位是为那些旁听者准备的。只要是京海大学的学生,就可以随便听任何专业、任何老师的讲课。至于本专业的课,你也可以选择不听,只要在考试时能通过就行。在京海大学,只要你精力足够,就可以学到很多方面的知识。实际上专业课程安排的并不是很紧,每天只有两节课,剩下的时间学生们可以随意支配。学校重视的从来都只是实际的应用,重质不重量,那些根本就是在浪费学生们的时间和精力的没有任何实质用处的所谓知识一概不教。所有的知识也都是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去教的。象那种学了几年却什么真正有用的知识也没学到的情况,在京海大学从来没有过。用校长的话来说,“青春年华是人生中最宝贵的时光,误人子弟就是在犯罪。”每年从江海大学毕业的学生都是供不应求的,从来没有说还要努力去找工作的。当你真的有用时,就不是你找工作了,而是工作找你。
路峰之所以学数学,是因为许多尖端科技需要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如果接触不到高科技当然没用,在现实生活中只能用到加减乘,连除都用不到。人生的智慧有许多种,数学只是其中的一种,当用不到时,就毫无用处。所以,在江海大学,并没有任何公共课程,你想学,可以去相应的专业去学。学校在课程的时间安排上,也是尽量相互地错开,而且每堂课都有录相,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在校园网络中观看、下载。
此时路峰正和楚雪她们坐在数学的课堂上,本来是打算讨论一下那首曲子的,没想到那个白发苍苍的老师整堂课都在讲制造原子弹的计算方法。
核弹是目前公众已知的最大威力的武器,其制造方法毫无疑问是机密中的机密,没想到那个老师却绘声绘色地讲出了原子弹产生的过程……
“原子弹的一切的来源是在上上世纪物理学家希托夫观察到真空管中的阴极发出的射线。随后,英国物理学家克鲁克斯研究稀有气体里的能量释放,并且制造了克鲁克斯管。此后很多的物理发现来自这个玻璃真空管。1864年麦克斯韦预见电磁波存在;1871年麦克斯韦提出光的电磁说;1881年迈克尔逊否定以太的实验;1888年赫兹证明电磁波存在;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1896年贝克勒尔发现放射性;1897年汤姆生发现电子;1900年普朗克量子假说;1902年卢瑟福元素衰变;1905年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1911年卢瑟福建立原子太阳系模型;1915年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1923年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1925年海森堡创立量子力学,狄拉克提出量子力学基础方程式;1926年薛定谔建立波动力学;1927年海森堡提出测不准定理;1932年查得威克发现中子;1934年费米发现慢中子效应;1938年哈恩发现铀原子裂变;1942年第一个原子反应堆建成;1945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接着就讲到了核裂变、铀235、钚、中子轰击……“触发时一个中子撞击原子后,原子被撞分裂,行成2到3个质子,质子又撞击其他原子,接连不断的撞击,就会产生能量,原子撞击相当与光速,瞬间聚集能量。在每次裂变的过程中,都会有物质质量的损失,根据质能方程式,可以求得释放的能量是极其巨大的……”
“……那么要造一个原子弹的u235的临界体积应为8*1.036公斤=8.29公斤,这是按单中子发生率计算的。”
同时穿插地讲到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和德国关于制造原子弹的竞赛。
整堂课讲得深入潜出、引人入胜,虽然是数学课,但在传输知识的同时伴随着紧张刺激的真实历史故事。所有人都听的入了迷,直到下课铃声响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