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事情都分派交待了下去,吴辰便拜别了吴母独自带着几个人往苏北海门去拜访张家,轻装简行速度自然比之来时快了不少,五六日的功夫,一路寻访下来,总算是找到了张家宅子。
宅院并不大,坐落在闹市中却显得颇为幽静,门前的老槐树下便是院门半掩,吴辰刚刚走到门前,那院门一开,便看到一个穿着藏青长衫的书生出来,上下打量了会吴辰:“敢问兄台是?”
吴辰连忙道:“在下吴辰,是张謇张先生的朋友,这里是张家吗?”
那人立即热情起来:“吴大人,我听说过你,我家老四就在大人手下听差,快,里面坐。”
吴辰听这人的口气应当是张謇的兄长了,连忙笑着拱拱手:“先生客气。”
吴辰转头让几个从人在外等待,随那人一道进入院子,这人一边走一边自我介绍道:“在下张伯,是张謇的大兄,敢问大人来此,可是有老四的信?”
吴辰点了点头,刚要将张謇的家书拿出来,不远处厢房里走出两个人来,都是一副书生的打扮,其中一个颇有些恼怒,快步过来嘘声道:“大哥,好不容易嫣儿哄母亲睡了,轻点声。”
张伯立即噤声,扯着吴辰到槐树角上去,那两个人也一并跟上来,那恼怒的书生朝着吴辰拱拱手低声道:“不知这位是谁?方才实在抱歉,家母刚刚安睡,不敢惊动,这才怠慢了客人。”
张伯在边上压低声音道:“这位大人就是老四上次家书中提到的吴辰吴大人。”
另外两个恍然大悟,一起低声行礼,又是自责了一番,一个道:“我家若不是受吴军门的恩惠哪里会有今日,如今老四又在大人的门下差遣,实在怠慢,只是家母是个燥性子,睡觉时极易惊动,若是不嫌我们慢待,我们找个清净的所在谈吧。”
吴辰笑道:“极好。”
三人引着吴辰悄悄出了院门,在长街上闲走几步,找了个清净的茶馆坐下,这一路上三人介绍了一番,吴辰才知道原来张家共有兄妹五人,分别是老大张伯、老二张仲、老三张叔,张謇排行第四,也难怪吴辰在营里听人叫他四先生,如今才知道这个典故,至于老五则是个闺女张嫣,至今还在陪着张母午睡。
吴辰拿出张謇的家书给三兄弟看,三人分别传阅之后,其中老大张伯道:“老四叫我们打点行装带家母一道入朝,只是……”他的面色颇有些为难:“按道理,吴军门资助我家几个兄弟读书应考,这份恩德便是我们几个兄弟一辈子也不能报答的,只是……家母年迈,舟车劳顿的总是不便照应。”
张仲道:“家母是不能坐船的,若是改走陆路,哎……”他叹了口气,改走陆路如何容易,从苏北到朝鲜,先要过黄河,出关外,进辽东,最后折返入朝,这一趟折腾下来反不如水路好些。
张叔在旁道:“家母曾说过,没有吴军门便没有咱们张家,家父亦时常教导我们要守仁重义,既然吴大人要我们去,不若先禀明家父再做打算?”
其他二人纷纷点头,吴辰道:“惭愧的很,吴某进了贵门竟还没有拜谒张老先生,只是不知道他现在在哪里?”
张伯道:“家父从前经营着一家糖坊,后来因老四的事遭人诉讼,家道中落,若不是吴军门提携资助,我家几个兄弟恐怕连书都不能读了,如今老四在朝鲜做事,每隔些日子会寄些银子回来,我们几个兄弟或在教馆,或替人测算也存了些积蓄,家父便又重启了糖坊的生意,现在应当还在糖坊呢,要夜里才能回来,吴大人若是不怪我们几个不懂得礼数便稍后片刻吧,让老二去糖坊请家父回来。”
吴辰点了点头,朝老二张仲道:“有劳了。”
坐了一会,吴辰与两个闲谈了会,吴辰才知道这三个兄弟都有举人、秀才的功名,只是这年头的举人压根就不值钱,就算是中了进士,最多也就是个候补的官,所以各自都在这海门找了些差事,一边读书,一边养家,老大张伯在一家富户人家教馆,老二在当地的衙门里兼着个文书,老三原本也在县里公干,因性子耿直得罪了当地的县丞便干脆摆了个摊子在街上测字或帮人写些家信什么的,多少都有些收入。
三人都是忠厚淳朴的性子,只是相互比较之后,老大显得圆滑了一些,老二是个埋首公案的闷人,老三性子耿直,吴辰与老大老三人谈了足足半个时辰,那张仲匆匆的带着父亲赶来,张父见着吴辰,双腿一曲就要跪谢吴家这些年的帮助,好在吴辰眼疾手快,连忙扶住,众人才一道坐下,张父稀须花白,两鬓满是白霜,长的也极不起眼,看完了张謇的来信之后正色道:“吴大人是什么意思?”
吴辰不置可否的道:“吴某绝不会强人所难,一切还要老先生拿主意。”
张父不再迟疑:“既如此,那么我们便齐家入朝吧,有吴大人在,老朽自然是放心的,吴大人若是看我这几个儿子还能堪用,但请使唤便是。”
吴辰连说不敢,又让店伙换上新茶,与张父闲谈了几句仁川的事,张父原本就是个做生意的,倒是对吴辰方策颇感认同,道:“朝廷说商人无用,自古也都有士农工商的政策来压制商人,张某的浅见倒是觉得不以为然,就说张某的糖坊,难道是误国害民吗?我招募了七八个工人,每月给他们薪水,养活他们的父母妻儿,出货之后供应商铺,又养活了店家,每年又给朝廷缴纳税赋,哪里曾误国害民了?”
吴辰心里暗叫开明,也难怪这张謇后来成为中国第一实业家,后世堂堂的一个状元去做生意,若不是有这样的家教,也绝不会有这份魄力。
…………
晚上八点二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