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贫道混初唐 > 第169章 太宗皇帝之死

第169章 太宗皇帝之死

    二及二十三年春正月,日有食之。太白屡犯斗牛之间……

    二月丙午终南山西峰幕,碎石砸坏翠微宫多处宫墙。

    三月丙辰,河东忽起大风,坏民居无数,大树被连根拔起。

    四月开府仪同三司卫国公李靖于家中液然长逝,享年七十九岁。太宗皇帝也已经病入膏盲,支撑病体由内侍用兜鸾抬着亲往吊唁。数次哭绝于兜鸾之中。太宗皇帝册赠李靖为司徒、并州都督,给班剑、羽荷、鼓吹,陪葬昭陵。溢曰景武。坟墓如同卫青、霍去病故事,筑坟形如同突厥内燕然山、吐谷浑内积石二山形状,“以旌殊绩”

    太宗皇帝为什么会突然病情这么严重了呢?书中暗表,早在征高丽时,安市城攻防战中土山争夺一战太宗皇帝曾亲往督战,却被防守土山的敌军的流矢射中左臂,只不过这伤对于戎马一生的太宗皇帝来说根本不值一提,令随军御医给开了伤药后,包扎了一下大家都没注意的是这个戳中太宗皇帝的箭头上有很多锈迹。不久伤口就长好了太宗皇帝也就没当回事。

    后来回到长安后,太宗皇帝素了那么长时间,怎么可能不沾女色?再加上每天饮酒,不久这个看似本已经长好的伤口开始红肿流脓,这就是那个所谓的疮的由来。

    也就是这个卜小的疮要了太宗皇帝的命。用现在医学来说是破伤风后的并症循环衰竭:由于缺氧、中毒,可生心动过,时间过长后可形成心力衰竭,甚至生休克或心搏骤停。这些并症往往是造成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

    当时在高句丽战场上虽然也喝了几幅药,但因为大战的原因和太宗皇帝的不重视并没有细心调养彻底除根,而是暂时压制住了。回到长安后,已经长好的伤疤下面已经溃脓,在被酒色一激,终于爆,虽然后来又将这个伤口处理好了,但已经酸中毒的太宗皇帝的身体可就开始每况愈下。何况太宗皇帝一直有气疾的毛病,每次作都被当作气疾来治疗,这也间接的把太宗皇帝早早送走了。即使太宗皇帝到了医学院找到孙思邈,却也因为当时医学的局限性,和没有抗生素这种特效药,而无能为力。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唐太宗李世民于玉华宫中病危。太子李治衣不解带寝不落枕地殷勤侍奉。太宗皇帝看到自己的儿子体现出的仁孝本质,于病榻上垂泪道“你能有此仁孝,我死何憾!但我死后你要有坚强的心态,以后这个国家将是你的,为父怕你不懂如何治理国家,已经把为父多年理国的经验写成《帝范》一书,分别为君体、建亲、求贤、审官、纳谏、去谗、诫盈、崇俭、赏罚、务农、阅武、崇文。饬躬阐政之道,皆在其中,联一旦不讳,更无所言。愿吾儿深读”

    李治哭拜于病榻之前,已经不能说出话来。太宗皇耸艰难地伸出已经枯槁的手,轻轻抚摸着自己儿子的头,良久后又像是喃喃自语又像是说给李治听“联做帝王以来,所做不足之处太多了。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屡有兴作大马鹰隼无远不致行游四方供顿烦劳此皆吾之深过勿以为是而法之顾我弘济苍生,其益多,举造区夏其功大益多损少,故人不怨功大过微故业不堕然比之尽美尽善尤有不及固多愧,矣。”

    可以说,太宗皇帝给自己这一生总结的十分透彻。声色犬马我都喜欢,这也是我这一生里最大的羞愧。但统一中原和蛮夷并使其融合却是做的很对的,他所列举出的错误只是个人生活上的缺陷。正因为他的出现,历史上才出现了一个多姿多彩,包容并序,完全敞开了怀抱的站在世界之横的大唐帝国。

    弥留之际的太宗皇帝接下来命令内侍把守候在含风殿门外的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叫进来。

    太宗皇帝用手摸着长孙无忌丰满的面颊道“联把身后的事情就尽数托负你们了。太子是个仁孝的孩子,你们都知道,以后你们要好好辅佐与他。”长孙无忌不禁悲从中来,泪流满面,哽咽着点头应是。

    长孙无忌和太宗皇帝不仅是朗舅关系,更是一起从小玩到大的早在太宗皇帝还没有秦王封号之前长孙无忌就和与自己你年龄相仿的李世民一起游玩,打猎、饮酒。又来李世民又娶了自己的妹妹后,这俩人之间的感情真的已经胜过亲兄弟了。

    之后太宗皇帝又把褚遂良叫到榻前让褚遂良单独接受了一项任务:除了辅政外,他还要保证李治与长孙无忌之间有着良好的交流与沟通,并使这两人间的彼此信任保持在很高的水平上,不被外界的挑拨离间所影响

    在他看来,军事上有李绩,政治上由李治、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三人组成的统治核心应该可以稳定地运行下去,保持大唐江山的长治久安。长孙无忌是李治的舅舅,又是朝中元老,手握大权,当可以帮助性格仁厚的外甥安全走过权力交接的过渡期。可是权力总是带有很强的排他性的,李治就算再老实巴交…芯乏帝,舅甥!间因此产生的矛盾需要有个人来调解,揽的长孙无忌必然会招致他人的嫉恨,谗言在所难免。而权力核心的稳定一旦遭到破坏,后面的事儿可就很难说了,所以才给了褚遂良这样一个,沟通桥梁的职司。

    将自己的身后事情安排完成后,这位把前朝遗留下来的资产完整整合后,妥善运作并使其大幅增值,利造出“贞观之治”的大唐最高领导人。太宗皇帝李世民带着无限的遗憾永久地闭上了他那双细长的眼睛,享年五十二岁。

    对于贞观之治这一段,有人对它顶礼膜拜,无比推崇;有人对它嗤之以鼻,认为吹嘘的成分过多。但是不管怎样,我们看到的不可磨灭的事实是:国民经济迅恢复,支撑着这个庞大国家一次又一次的光荣远征。东突厥、吐谷浑、高昌、薛延陀,龟兹一片接一片的土地6续成为了大唐的领土,李靖、李勋等人的名字永远在大漠与戈壁间回”体现的不仅是一个政治家的气度,更是表达出了对整个华夏对自身文化的先进性的自信与海纳百川般的包容。也正因为有他的存在,其他人的形象也一并变得鲜活且生动,可以说他的识人善用当可谓前无古人,文武群臣在他的调度下,挥出了最大的能力,使国家机器就像是一座时钟一样精密的运行。

    贞观年间这么多次的东征西讨,却并未对普通百姓的生活造成实质性的破坏,实在是难能可贵。在前方将士们跃马扬刀的时候,国内的百姓们仍然在有条不紊地从事着自己的工作,仿佛战争与己无关,种田的读书的做买卖的都在为自己的生活而努力。所以说,除了政治上提供的良好的环境外,也正是因为百姓们的安居乐业,这个国家才能够持续不断的向前展,而这也是贞观之治产生的主要原因。

    太子李治攥着已经冰冷并逐渐僵硬的太宗皇帝的手,放声大哭,此时的李治心中充满了恐惧与迷茫,这个像一座大山一样可以依靠的父亲就这样离他而去了。李治转头对长孙无忌嘶声喊道“舅舅!父皇走了!父皇走了啊!”

    看着永久闭上眼睛的妹夫兼挚友,长孙无忌同样是泪流满面,多年的政治生涯让他始终保持着大脑的清醒。听到李治的嘶喊后,长孙无忌向前把还在哭嚎的李治抱住。

    母亲以亡。如今父亲也离他而去,他的亲人只有眼前这个微胖的舅舅了。李治转身抱住长孙无忌的脖子,趴在长孙无忌的肩膀上,哭的肝肠寸断。

    长孙无忌任冉外甥哭了一会后,咖因着嗓子问接下来需要如何处置。此时的李治那里还有什么主意,就剩导气的份了。长孙无忌明白这样可不行,李治现在已经是国家最高领导人了,再这样哭下去,身体绝对受不了,必须把他的思路引开。

    长孙无忌放开搂着李治的双手,把李治轻轻推离自己身体后厉声说道“陛下把江山社稷和你李家宗庙都交到了你的手上,上为天下,下为你李氏一脉负责才是你最重要的事,你再看看你的样子,怎能像个平民百姓一样只知道哭泣呢!陛下泉下有知也会为你感到羞愧!”

    本来已经已经哭的有气无力的李治,抬起已经如同两个桃一样的眼睛看着面容严厉的长孙无忌,才想起自己已经是皇帝了这个严肃的问题。沙哑着嗓子低声对长孙无忌说道“谢谢舅舅点醒,接下来我们该做什么?”

    看着这个没有了任何主意的外甥,韧无忌暗自叹息一声道“这里是行宫,陛下驾崩的消息暂时还不能公布,我与遂良在此支应,殿下马上带领东宫宿卫们暗带陛下灵柜启程赶往皇宫,接手皇宫里的一切事务。”

    第二天李治带着隐藏在御马车撵当中的太宗皇帝的灵柜在东宫宿卫们和全部随行禁军的护送下返回长安城。一切仪式和制度都和太宗皇帝活着的时候一样。

    而在太子车撵里的李治,心却是别有一番滋味。

    作为太宗皇帝的儿子他现在满怀悲伤,作为即将成为这个强大国家的领导人他心里又有着畏惧和自豪。自己能象父亲一样管理好这个国家吗?能够继续这个国家的荣耀和辉煌吗?

    心里多种滋味纠结在一起的李治隔着车上薄薄的纱窗看着周围熟悉的一草一木,责任感油然而生。慢慢地自信心开始凝聚起来,我一定能够把父皇交在我手上的国家管理好。我身边还有好多人,只要按照父皇所说的学会看人、用人这个御人之道,我李治一样是个有作为的皇帝。

    安全回到皇宫的李治将太宗皇帝灵柜安置在两仪殿内,看着太宗皇帝的灵柜,忍不住又是泪流满面,默默在心里说道“父皇但请放心,儿臣不会辜负您的期望的。”擦干眼泪李治转身走出太极殿。

    来到宁心宫中的李治立刻命所有太子宫宿卫头领集合,全面接管皇宫内卫,有马上命令左庶子于志宁借太宗皇帝之名下诏:任命太子左庶子于志宁为侍弓示卫少詹事张行成为兼侍中,兼刑部尚书:大午家令联。哪斤郎高季辅为兼中书令。各部门脑都换成自己人,并且成功执掌皇宫内卫后的李治安心地等待长孙无忌回来。被换掉的人心里都存有疑问,太子这是在做什么?肯定又要有大事情生了。

    晚李治一天到达长安的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在秘密知会了自己势力里的人员后,于明德殿上召集所有在京大臣和各国使节,宣召太宗皇帝遗诏,太子李治暂摄朝政,待黄道吉日举行登基大典。

    随即太子李治下诏:陛下驾崩此事举国悲痛,但是国家大事不能废止,各有关单位应继续做好本职工作。在外地担任都督和刺史的各位亲王可前往京师奔丧,濮王李泰除外,所有再建工程暂时停顿。并开始为太宗皇帝丧,停灵三日后送太宗皇帝灵柜进昭陵。

    这一宣召如同晴天霹雳一般,震慑了所有官员和使节。在片玄的安静后,整个明德殿以及长安完全震动了。嚎哭之声响彻长安,所有内卫、禁军以及京畿骁卫全部挂孝。

    明德殿上的李恪当时就昏了过去。

    诸大臣皆跪伏于地,以头彻允嚎哭不止,被太宗皇帝亲自的拔起来的本文本、杨师道等人更是碰的血流被面。而各族将领与使节按照本民族传统割、戈脸、伤耳,用自己的鲜血为“天可汗”送行。一时间明德殿里眼泪横飞,鲜血四溅。

    三日后太宗皇帝的灵柜被装载在他生前乘坐的辇车中,由九匹头上结着白绸的骏马拉着,缓缓沿着早已经洞开的皇宫大门,缓缓行驶在宽阔的朱雀大道上,无数的禁军排着整齐的队列举着被白绸裹着的长枪,护卫着辇车缓缓步行。四品以上大臣身披白麻衣跟随着车辇行进。

    朱雀大道两边是早已经守候着泪流满面的长安百姓,等车辇过来时,百姓们自的跪伏于地,为他们的君王送行,嚎哭之声经久不惜。

    送灵队伍一直走了四个时辰,才到位于九惯山的昭陵所在地。昭陵工程是由阎立德、阎立本兄弟精心设计的仿照唐长安城的建制,玄宫深乃丈,石门五道,中间为正寝,是停放棺楼的地方,东西两厢排列着石床。床上放着许多石函,里面装着殉葬品。墓室到墓口的通道上用三千块大石砌成,每块石头有二吨重,石与石之间相互聊住。地面上依照皇城格局建设内城正门朱雀门,朱雀门之内有献殿是重檐九间多重大殿,是朝拜祭献用的地方。

    昭陵依九峻山峰,凿山建陵,开创了唐代封建帝王依山为陵的先例。是因文德皇后临死时给唐太宗说要俭薄,“请因山而葬,不需起坟”文德皇后死后葬于昭陵。关于以山为陵制度的原因,在同年十一月文德皇后葬后,唐太宗撰文刻石的碑上写着:“王者以天下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为己有。今因九惯山为陵,不藏金玉、人马、器皿。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几好盗息心,存没无累。”这里所说因山为陵,不藏金玉,与其说是为了俭薄,不如说是为了“好盗息心”更恰当些。

    大量的三彩陶俑,丝织品被送进地宫,昭陵的主墓室里早已经灌注满香油的大缸上的灯捻被点燃,随行的阿史那杜尔与契芯何力双双越众而出,两人均是满脸划痕,划痕犹如张开的嘴巴,比比皆是形象及其恐怖来到李治身前抚胸施礼后坦然地说“太子殿下,请允许我等为天可汗陛下殉葬。”

    李治茫然地看着这样个依然流着血的人迟疑地说“不可!”

    俩人立刻单膝跪地拔出弯刀架在自己的脖子上,阿史那杜尔道“天可汗如同我们的神明,如今他陨落怎么可以没有护卫?我等愿意跟随天可汗陛下身边终生守护他。”

    阿史那杜尔这一说又勾起了李治的思念,哽咽不能语。阿史那杜尔与契芯何力因为李治同意了,拉动弯刀就要自剜。旁边的长孙无忌一看,这不是添乱吗?急忙用手攥住了两柄弯刀的刀头,四股血同时流出。长孙无忌喊道“殿下,不可如此!”

    李治这才楼了,急忙拉起两人,与褚遂良夺下弯刀,同时命令太医院的人为三人裹伤。李治流着眼泪说道“二位将军的心意小王带父皇领了。但二位将军的做法小王不许,你二人应留下大好身躯为父皇一下的江山效力才是。等二位将军百年后,本王答应将两位将军遗体陪葬在父皇身边。此时先由石匠玄出两位将军以及所有归唐的部落酋长的翁仲来陪伴吧”说完命人把二人扶下去疗伤休息。

    这插曲过后十八名强壮禁军将太宗皇帝的棺接抗于肩头,沿着栈道下行,将棺橡置于正中的石床之上。十八名禁军施礼后自毁双目,由人牵引而出。菌道上的千斤石闸落下。早已经等候的工部人员迅拆除栈道,取土回填,使陵墓与外界隔绝。

    一代帝王就这样归于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