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商贾人生 > 第五章 挥别青春少年时

第五章 挥别青春少年时

    那一日,在二掌柜周贵送来了三千两的罚金后,文定终于迈出了大牢之门。一踏出门口,一种再世成人的感慨便在他心里油然而生,那久违的碧空从未说像今日这般让他神迷,寻常的芳香味也不曾像这般令其沉醉。

    周贵带来的马车就等在狱门外,一见著文定出来连忙迎了上去,未作停歇直接离开了这带来诸多麻烦的应城县,如果可以他宁可文定以及所有人,从来不曾与这个地方发生过任何关系。

    周贵与文定认识也有上十年时间了,从最初的陌生到后来的敌视,再到后来的同袍同泽为开拓新铺的业务而共同打拼,对于文定的品性与性情,周贵可说是非常之熟悉。这个年轻人笃实好学,为人温和,虽不像别人那般八面圆通处处示人以好,可也绝无害人之心,与他接触越深周贵越是打从心底的敬重他。

    可也正是他这种人畜无害的性情,才招致了今日之祸。沿途周贵明显感到了他的不对劲,平素里文定虽也不是那种话多之人,可与人聊起来到也是有说有笑的,然而从上车开始一直到他们马车驶进汉口镇的一路上,则常常是他问三句文定答一句。

    这样的文定让他感觉很陌生很遥远,人虽然就坐在旁边,可心儿却不知飘到了何地。许多人在经历磨难之后便会飞速成长,以前一些不明白的事,霎时间也会恍然而悟;然而更多人遭遇过打击之后,便会一蹶不振再也不复旧日模样。周贵在心里默默念叨,希望文定绝不能做后者才好。

    一路无话,马车驶进汉口镇,穿过街道径直停到当铺门前,文定一下车便一头扎进了自己的房间,一连三五日也不曾露面,无论谁来看望都被挡在了门外。

    他如此反常的举动,自然免不了会引起底下人的种种猜想,伙计们三三两两聚在他门前观望着议论著,可就是谁也不敢上前拍门。就连东家也被挡了回来,他们之中谁的面子又能大的过东家呢!再说了,文定这次犯了这般严重的事故,不但让东家先期投资矿山的银子收不回来,还搭进三千两银子去赎他,这惩罚自然是少不了的。现如今局势尚未明朗,从今往后铺子里究竟是谁人当家做主还不一定,现在表示的太亲近,未必就会讨到好。

    商人最讲得失,别看这些伙计们不过是些个帮佣的雇工,并未自己经营买卖,可这种厉害得失却分辨的极为清楚明白。

    然而也不是每个商人尽皆如此,好像燕行舟等几位与文定交情非浅的老板,知道文定给放回来后,就曾亲自上门询问他的近况,本来还要去瞧瞧文定,却被章传福给好说歹说才安抚下来。

    章传福能够理解文定此刻的心情,从十四岁做学徒起,到如今他也做了将近十年的买卖,从来没说是遭受好像这趟一样的挫折,心里难受也是在情理之中,这个时候安慰呀!开导呀!都不会起到太大的作用,还不如为他留出一个小小的空间,让他自己去领悟。

    就这样文定将自己锁在屋子里整整七日七夜,三餐都由伙计直接送到房内,一直到了第八日的晌午,那扇门终于由里面打开了。

    文定抬头望了望久违的天空,强烈的阳光照的他一阵目眩,轻轻摇晃了几下脑袋打起精神,向前院走去。

    沿途遇上了铺子里的伙计们,文定依旧像往常一样向他们打招呼,伙计们纷纷惊奇的打量着他。在文定闭门不出的七日里,他们猜测过许多种再见到他时的场景,有沮丧不安、有颓废、甚至有有生性大变对他们抱怨连连,可就是没有一种像眼前这般的,不是变化太大,而是太正常,正常的有些不可思议。

    终于有个伙计忍不住问道:‘柳朝奉,您没什么事吧?’

    ‘没事,我能有什么事。’文定边说脸上还边挂着浅浅的笑靥,不顾他们投来的异样目光,问道:‘东家此刻在铺子里吗?’

    ‘在,在,正在帐房。’

    文定道了声谢,便丢下这群目光呆滞的伙计,迳直向帐房走去,伙计们呆楞了好一阵方才苏醒过来,立即便前前后后的通知其他人。

    ‘文定,你怎么来了?坐,过来坐。’文定依言安在东家身边坐。

    初见文定之时,章传福表现的与伙计们一样,片刻后便恢复了正常,他早就有一种预感,只要文定从房门里走出来,头个要找的人绝对会是他这个东家。

    ‘这几日修养的如何?你看你这孩子也不知心疼自己,我原是打算让你歇上一两个月,你怎么一下子就出来了。’

    ‘承蒙东家爱护,文定已无大碍了。’

    ‘胡说,那大狱里不见天日,牢霸恶吏什么样的人都有,这几个月也不知你是怎样撑下来的。现在你要做的就是耐心歇息,不用惦记着铺子里的事,有周贵他们照应着不会有什么大事,善本也让我给叫过来帮忙。’

    ‘东家您费心了,文定在大狱里也不曾受到什么磨难,当日回铺子的时候就已经没什么了,这几日窝在屋子里其实不过是在考虑一些困惑而已。’

    果然与他所料不差,章传福略有深意的笑道:‘如此说来,现下文定你走出来房门,一定是将一切都想通了,是吗?’

    ‘还不曾。’

    ‘哦。’

    文定继续道:‘不过下一步该如何走,我已经想的十分清楚了。’

    章传福预感到自己心中那股不祥的念头或许就要真的灵验了,可是强扭的瓜不甜,自己又怎能勉强于他呢!深深叹了口气,用从未说过的凝重口气向文定道:‘人生的路要如何去走,旁人的话都只能是当作参详的建议,关键的还是要你自己去抉择。文定说吧,你心里究竟有何打算直管说出来,做了你近十年的东家,我们难得有这么开诚布公的一次机会。’

    其实这话不用文定说出口,章传福便已知道他想说的是何事,可不说出来终归是作不得数,惟有亲耳聆听文定道出之后,他那颗悬挂之心方才能尘埃落定。

    东家在等待他的回答,文定却突然缄口不言沉默了许久,虽然已经下定了决心,可事到临头却又不知该如何去张开嘴。

    文定回想自己这十年来在铺子里的风风雨雨,从一个什么也不懂得的萌动少年,长成了如今五尺三寸的男儿,除开生养自己的家之外,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能比源生当更让文定熟悉。如果说没有源生当,没有这些长辈的教导与栽培,决计是不会有自己如今的这番景象。

    于心中文定早已立下过终身侍奉章家,效命于源生当的志向,就好像他师傅刘选福以及那些源生当以前的朝奉似的。可是文定深知经过了应城矿山那件官司后,自己已不能再在铺子里待下去了,如果自己一意孤行仍旧是做铺子的朝奉,那带给铺子的将不再是利益,而只能是厄运。

    老是这么不张嘴拖下去自然是不行,文定权衡再三,还是开口道:‘东,东家,文定思来想去,还是决定离开铺子,请您老人家成全。’

    终于还是说了出来,章传福缓声道:‘这几年来铺子的买卖能够蒸蒸日上,文定你是立下过汗马功劳的,如果要走我不拦你,可如果你是担心那件案子的影响,我不能应允。买卖是我让你去做的,这责任最大的应属我这个作东家的,让你独自一人在大狱里待了三个来月,我已是愧对于你,这时候你若是再离开铺子,外人会如何说我章某人。’

    ‘东家,这件事我已经想的十分清楚了,买卖人最怕惹上官司,一旦沾惹上了凭谁都会避着你,何况这次又是有关欺诈的案子,这汉口镇再也没有文定的立足之地。就算您好心留下我,日后在这里也是难有发展,到不如趁此机会自己出去四处走走,见识见识外面的世界。’

    ‘胡说,孤身在外你该如何去生活,你一家子人的生计又如何能保证得了。’文定顾家是铺子里人人皆知的事情,东家也是深知他此项优点。

    ‘这些小的已经考虑过了,东家您不必费心。’文定缓缓道:‘承蒙东家的爱护,小子一直是银两不缺,这些年积攒下来也给家里购置了几亩薄田。乡下人日子过的简单,凭着这些田地家里人过日子应该不成问题。至于小子自己那就更不成问题了,在您的指点与铺子里各位长辈的谆谆教诲之下,文定学到了许多东西,想要藉此开创事业恐非易事,可若仅是糊口应该不成问题。’

    ‘如此说来你是铁心要走了。’章传福的声音渐渐变的僵硬起来。

    文定心中咯了一下,承诺道:‘东家请放心,小子出此门口从今往后再也不入当铺行业,若违此誓天打雷轰。’

    ‘文定你这是作甚,我又没这个意思,无端端起什么誓呀!’

    ‘不关东家的事,只是文定知道自己这点微末的本领全乃是得自铺子,若是用此向别家效力而来与铺子争利,文定岂不是成了忘恩负义之徒了吗?’

    ‘这天下间的当铺何其之多,说不上谁抢了谁的买卖,如果文定你执意要走,漫说是另投别家,就是自家开间铺面,东家我也只会替你高兴,说来文定你有没自己开买卖的打算?’

    对于未来的道路,文定还没有全盘的计划,东家此言一出倒让他心中泛起阵阵涟漪,回道:‘以后如何文定尚在考虑,今日来除了要向东家辞行外,另有一件事要找您。’

    ‘什么事说吧!若是有什么需要只管开口,只要是能帮上你的,我绝不含糊。’

    ‘东家,不是这个意思。’一边说文定一边从怀里掏出了一个小布包,一层一层将它揭开,里面堆放着一叠银票,文定将银票连同着布包一齐放到了桌上。

    ‘这是作甚?’章传福被文定的举动弄的有些不知所以。

    ‘东家,此次多亏您垫交了衙门里的罚金,文定才得以脱身,这里三千两银票乃是还给您的。’

    ‘谁说要你还的了?’

    ‘您可以不说,可文定不能不懂这个理,东家您慢忙,小子先去收拾收拾,过后再来向您老辞别。’说着便退出了帐房。

    望着这三千两的银票,章传福闷声不语沉默了足有半晌工夫,望著文定离去时的背影想要说些什么,可喉咙里仿佛卡件东西似的,怎么也吐不一个字来。

    文定离开时的情景,就好像当年他初次来源生当学徒时一般,肩膀上挂了个包袱独来独往,孑然一身没人接也无人送。

    人生仿佛兜兜转转了一圈,又再次回到了原点,只是初来之时他乃是十四岁的稚嫩幼童,闪动着一双明澈的眼眸来探询这未知的世界;而走的时候,他已无力去观察这周遭的一切,拖着憔悴的身躯一心只想回到那安全的家。

    未做停留文定过了江径直往家里赶去,自打由伙计升上掌柜后,以前文定每次回家都是大包小包,轻车快马好不风光。此次回家却完全是另一番光景,非但没有提溜着那大包小包的,就连马车也不曾雇用一乘。

    今时不同往日,别看平日里文定过手的银子动辄五千一万,三万五万的时候也不是没有,然而还给东家的那三千两银票已是文定的所有积蓄。就是这些还是在他完婚之后,一连几年不回家截留下来的。

    眼目下文定身上只剩几两散碎银子,日后究竟该怎样尚不知晓,自然是能省则省。在汉阳码头的小摊子上买来了一袋干粮,找店家灌满了水壶,文定便迈动着双脚踏上了归途。

    仲夏已去,百姓们都在为即将到来的繁忙秋季做着准备,大道上的行人寥寥无几,偶尔才有一辆马车呼啸而过。以前乘着马车尚没有感觉如今方才发现,原来这条通往家乡的道路竟如此的空旷,仿佛这整个世界便只有自己独自一人似的,让人心里直发杵。

    肩扛着包袱一路走来,从白日当空直到黄昏日暮,文定也不知自己究竟是到了什么地方,这陌生的山野显然离家乡尚有一段不小的距离。今日之内肯定是不能回家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惟有在旷野歇息一宿了。

    拾来了枯枝,在朗空之下原野之上点起了一堆微弱的火光,光线不是很足却将荒野上的飞蛾吸引了过来,火堆里时不时的发出啪啪的响声,有的是枯枝在火撕裂的哀叫,也有那些贪好光亮的小虫子一次又一次的赴身。

    然而这一切都不曾吸引文定的注意,呆滞的双眼望向火堆,可眼中丝毫没有火光的影子。手里拿着早已僵硬的馒头,一小口一小口缓慢的往嘴里塞。

    微微的秋风轻拂过文定的脸颊,一股悲凉沧桑之感不自禁的涌上心头。这个时节正赶上梁子湖秋蟹上市,若是以前文定保准是席连席宴接宴,奔波于各酒楼菜馆之间,滑嫩的蟹肉、醇厚的蟹膏、鲜美的蟹黄,配以香醋姜丝,热上一壶老白干,三五友人畅谈无际,别提有多惬意了。

    可眼目下却只能是冷馍就着凉水,独自一人忍受这份孤独与寂寥。人生便是如此反覆无常,今日座上宾他朝阶下囚,文定想起师傅曾经对他说过的一句老话,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谁都有走背字的时候。

    这里面的道理文定也是知道,只是没想到当厄运降临时会来的这般强烈,让他无丝毫招架之力。

    竖日,文定终于回到了阔别数月的家,他入狱之事家里人早已知晓,可对这一大家子以农耕为业的普通百姓而言,衙门是那么的高不可攀,除了担心之外他们实在是找不出丝毫有效的办法去帮助他。

    看见文定平安无事的回来,老老少少一大家子人总算是松了口气,文定辞工的事反倒是变的无足轻重,柳父甚至还教训文定说他原本就不该去外面闯荡,若是留在家里渔樵耕读哪里会惹上这种麻烦事,就连道定也被牵连了进来,柳父再也不让他去汉口镇那龙潭虎穴了,惹的道定嘟着嘴巴好不郁闷。

    道定见惯了外面的花花世界,如何肯再安抚下来成天跟田地打交道?可他一个人的声音在这个家里显然没什么效力,二哥、三哥也站在父母这边,都劝文定也不必再出门了,守着这几十亩地,一家人的生活就足够了,若是遇上好年景还能有所节余。凭著文定的精打细算,只要把家里打点好了,也能渐渐过上富足的日子。

    文定支支吾吾回避着家人的逼问,一会儿关心地里的收成,一会儿询问父母的身体,再来便笑着打趣老二马上就要做父亲了,总之一个劲的打岔,叫家里人也拿他没办法。

    自从十年前文定出外讨生活起,就很少有在家里长住的机会,最长的假期也不过是每年过年时节铺子不开张的那十来天,就算回来也是西家拜罢东家拜,很少有真正踏踏实实待在家里的情形,这次文定赋闲在家也是个难得的机会。

    一连一个多月文定都闷在家里哪也不去,除了吃饭就是待在自己屋里,他倒是没有什么,可把他娘亲李氏给急坏了,生恐他憋出什么病来。偏偏眼下又是农忙时节,全家里人连同二儿媳妇都在地里干活,她也抽不出人手来陪他四处走走,只好由着他去。

    文定倒不是有意如此,只是那任雅楠跑了,当铺的差使也丢了,这次他回来的如此狼狈,如何好意思去走门串户,就是出门遇上个熟人都会自觉得难堪。

    这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日子一直过了一月有余,初开始的尴尬终于是熬了过去,文定自己也是实在闷的直发慌,看着一家人进进出出的忙着田里的活计,他总不能坐着吃闲饭吧!

    换了一身便装便往自家的地里走去,因为农忙各家各户都在田间忙碌,这种时候往往年轻的女人们也和男人们一样劳作,上了岁数的大娘们则要做好饭菜,端着篮子送去田间地头,湾子里只剩下几个年纪尚弱的孩童在玩耍。

    每家的田地看起来似乎都是差不离,金黄的稻谷有的已被收割码在一边的空地上,更多的则还在等待着人们的垂询。村民门弯着腰扑在稻谷中,根本看不清各人的面目。柳家的田地都是后来几年置办下的,文定虽也来过一两回,可早已记不清哪块是自家的了,费了老半天工夫方才瞅见树阴下的娘亲。

    ‘你这孩子怎么出来。’李氏急忙赶了过来,说着还拿汗帕拭去儿子额头上的汗渍。

    ‘孩儿独自在家里闷的够呛,出来透口气。’文定说着脱去了外衫卷起了裤腿,就往田里走去。

    ‘别去大毛,这地里的活你做不来的。’

    ‘娘,小时候我可没少帮您的忙呀!’文定轻笑着来到家人中间。

    娘亲嘴里还在念叨着什么,稻田丛中的柳世荣却突然直起身来,朝着自己婆娘喊道:‘吵吵什么,咱庄稼人下的崽子还能不会摆弄田地。大毛过去帮帮小四,这个兔崽子家里数他个头长的高,饭吃的多,做起事来还没他那个怀崽的嫂子麻利。’

    燕记的饭菜看来挺养人的,十六七岁的道定个头一下子超过了二哥柳以定,现如今家里人看他这个最小的弟弟都还要仰着头。

    在麦田中劳作了半日,道定早就是满心不乐意,又听到父亲数落自己如何肯依,抱怨道:‘在这破田里蹲了半天还落了满身的不是,你们谁爱干谁干我可不干了。’

    ‘数你废话多。’一边说著文定还横了四弟一眼,道定这才收声闭嘴。

    文定小时候虽然不常下地耕种,可每到农忙时节总还是经常帮娘亲做些活计,原本以为这些地里的活难不住他,可没想到放下了这些年后,一下子想要重新捡起来却并不如想像中容易。

    刚开始弯下腰割稻子时还不觉得怎样,顿饭工夫后就感到腰部酸痛难忍,不一会儿就起了三四次身,就连那弟媳看见了都直发笑。

    柳世荣紧绷着脸忿忿道:‘瞧你们俩兄弟打城里回来,手脚也变的跟城里人似的娇生惯养了,哪里像我们庄稼人的孩子,眼不见心不烦,到你娘身边待着去。’

    ‘爹,大伯跟四叔是见过世面,做过大事的人,这地里的活自然是做不来。’老二媳妇还在一旁打趣他们,臊的哥俩脸蛋发红,手脚下也纷纷加了把劲。

    道定刚才只是不熟练再加上私心中的些许怨气,凭着他的体魄与臂力这点庄稼活能有多累,没过一会儿工夫便赶上了他们,而且与老二柳以定不相上下。

    可文定却完全不是那么回子事,当道定双臂如风之时他这个大哥早已是气喘吁吁瘫坐一旁了,这也难怪,文定已多年不沾力气活了,如何还能适应这种田地劳作,只好乖乖退回到树荫下歇息。

    文定在家一连待了几个月,除了写写算算一点忙也帮不上,可柳家总共也不过七口人,几间屋舍几十亩地,也不曾雇帮工哪有哪么些帐目可反覆盘算的,李氏怕他憋闷就让文定去他舅舅家帮忙,好歹李家那些舅舅们还经营着几桩小买卖,过去帮帮忙打打发发时间也好呀!

    早在前两年文定的外公李普吉就已经撒手西归,老人为之打拼一生的李家也彻底分作数房,当文定一得到此噩耗悲痛不已,一路打汉口赶过来,连自己家门也没进便马不停蹄的奔到了李家,一连守到头七过后才回去,伤心的程度就连老人那些嫡亲的孙儿也比不了。

    数千年来宗姓的开枝散叶便是这般,总是由一个原点开启,发散成数个分支,一个个分支又自变成一个原点再诞下数个分支,各个分支之间的关系也就随着愈来愈多的间隔大不如前,就好像一句俗语一代亲二代表,三代四代就完了。

    如今李家剩下的几个舅舅也领着各自的儿孙,为各自的一片家业打拼,没有了大家长的督促,很自然各房也不像以前似的亲密无间,彼此间多少有些生分疏远,但李氏的拜托总还是管用的,文定跟着大舅家李勇表哥在李集上做些买进卖出的小生意。

    别看都只是些小买卖,初一上手却让文定这个见惯大场面的朝奉很有些不适应,进货之前少不了反覆思量,究竟买的这东西合不合乡亲们的胃口,乡亲们的荷包又能不能担负的起?看上去似乎不难,实际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如果不是深谙乡亲们的想法,又或是忽略了价钱或别的什么,那么不但赚不到钱很可能货物还会积压下来。

    亏得是与李勇表兄一同干,否则文定真不知该如何是好。正赶上秋收过后,新年将近的空隙,二人先是收购起各家的余粮,送到汉阳县米铺赚些差额,再打县城里置办些琐碎又必不可少的年货运回李集贩卖。

    买卖不大却也好在不必下许多的本钱,就好像是那些挑着扁担的货郎一般,在乡间收购去县城贩卖,再从城里进些必需品回来转售。李家从文定外公那一代起做的便是这种小本营生,也没什么固定的规范,只是伴随着时节的变迁而自顾更替,春卖稻种,夏进瓜果,秋收粮食,冬售年货。

    别看都只是些小买卖,一年到头只要做成几笔,就能保证全家老小衣食无忧。就在开始的一个多月里,文定他们一人也赚进了五十多两银子,听李勇表哥介绍这还算不得最好的,每年最赚的还得是夏日的瓜果。

    每到酷暑来临,烈日高悬于顶,城中百姓大多是闭门不出,乡间人家也是尽量躲避着毒日头,可李家全家老小则要齐齐出动,从江夏一带购得大片西瓜、香瓜等消暑的瓜果,转而到汉阳府贩卖,整个夏天就是这么奔波往返没有片刻停歇。

    江汉平原连续三个月的高温酷暑让百姓们气闷难捱,可也因此额外养活了好些头脑灵活的买卖人,李家也是他们其中之一,哪个夏季不是卖得盆满钵满。只要辛苦撑过这几个月,全家老小整年的吃喝用度就悉数解决了,一年中的其他月份高兴了可以做做小买卖,不乐意大可以待在家里享清福,而且比起那些寻常农户来日子还要过的充裕许多。

    文定那位已然逝去的外祖父向来对自己选择的这种生活方式大为自得,虽没置办下什么家业,却让自己这一大家子人衣食无忧,更为一个接着一个的子孙找到谋生之路,这也是老人一生最为值得自豪的事情。

    可这种本小利足的小买卖常常也使这些小商人滋生惰性,往往都是浅尝即止,只做那些熟悉的买卖,对于陌生的则鲜少触碰。往年李勇表兄卖年货也仅是些针头线脑,大买卖交易不多,只能算是小打小闹而已,可这回子有了文定就大为不同了。

    文定这几年在附近州府总算是积累了些人脉,汉口镇自然是不好意思再去了,不过武昌府倒是无妨。

    从乡间运来的鱼肉鲜蔬很快便得以脱手,透过关系还让他们拿到了一些价廉物美的年货,运回去后也让他们好好赚了一笔。

    经过两个月的劳作,最后一盘算竟有二百多两的进项,李勇表兄乐的合不拢嘴,直夸是文定精明,大舅也极力劝说文定日后就跟着他们做些小买卖,保管是衣食不愁。

    然而文定深知这次不过是依仗着过去的几分交情,还得借故说是帮家里人的忙才行,生意人是最讲究实际的群体,若是让他们知道自己只是靠此营生度日的小商贩,只怕避之惟恐不及,谁还会来理会他这个故人呢!

    对于未来文定有自己的想法,只是他不忍伤了娘舅的心,这种念头只能是深藏心里,不好当面述说出来而已。

    经过数月的沉静,近百个孤独的夜里,在惟有寂寥的陪伴下文定已将一切都考虑成熟,自己在源生当十年时光,虽没什么大的成就可也总算是顾全了一家老小,现如今几位弟弟业已成年,父母身体康泰,加上这几年累积起来的几亩薄田,家里的事已没多少处可让文定操心的地方了。

    以往为铺子东奔西跑四处张罗买卖,刚开始是为了多赚些银子回家,后来银子已经足够一家温饱,文定却依旧不曾松懈自己,那是为了报答东家的知遇之恩。然而今时不同往日,当那些禁锢着他的情感不再需要自己时,文定却感觉不到丝毫的轻松,反倒是一阵茫然,找不到一个确定的目标。

    文定不由得的想起正声教训自己的话,天生一个奔波的贱命,有朝一日清闲下来反而会不知所以,当时自己还嗤之以鼻,没想到还真让他说着了。

    然而文定到底不是那种执着于自怨自艾,拒绝眼前抗拒新事物的痴心人,经过了百夜的反思,百日的调整,决心告别以前的自己。

    既然没有了那些后顾之忧,对于未来道路就可有许多的选择,这些日子文定脑海中经常想起以前的东家在临别时对他说的一番话,若是文定日后自己开了买卖,他也会替自己高兴。

    正是这么一番不起眼的话,却让文定从迷茫中寻觅到一丝方向,的确自己帮工十年,在一间百年字号的商号做到了伙计能达到的顶端,如若此时让他从头再把这段过程经历一遍,显然不太实际,就是他肯,别人也未必容得下有过如此经历的伙计。

    而且就算是别人不介意,可是要让文定重复以前走过的道路,也不是他的愿望,是以眼下惟有自己开买卖才是正经的出路。

    自己开买卖当然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不论是千百行当中任何的一种,首先的准备总是必要,文定虽然没开过自己的买卖,可以前源生当汉口新铺的经验总算是有的,眼目下并不急于抉择哪一条道路,只是在一边积攒本钱,一边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