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这句话在后世被网络用烂了,很多主角都用这句话吊打过土著。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梗的来龙去脉,以及不同的解法所代表的意义。
这句话在古代只有一个解法,就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因为愚民政策是数千年来统治者惯用的手段。他们认为百姓知道的太多就会变得狡猾不好管理,还是愚昧无知些比较好。
什么时候开始有人质疑这句话呢清朝。
是的,你没看错,就是被后世黑的体无完肤的我大清。
其实被认为最黑暗的清朝反而诞生了最激进的思想,某些放到二十一世纪都不落后,不得不说是个讽刺。大家有兴趣可以去了解一下,这里就不过多描述了。
因为清廷的黑暗和禁锢,让很多的文人开始寻找原因谋求出路。在独尊儒术的天下里,他们只能从四书五经里寻找答案。
然后就有人发现了这句话,换个断句的方法,居然有着截然不同的意思。
于是,一场关于断句的大争论就开始了。
孔子的原意到底是什么已经无法知晓,所有的解读都只是猜测,自然谁都无法说服谁。大家各抒己见打的不可开交。
最终有两个答案成为了主流,一个就是流传了数千年的那个解释。这个解释之所以没有被摒弃大多是因为有一大群孔黑在主导这么大的黑点,怎么能让你洗白了呢。
另一个就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岳山也是在网络上看到这句话的梗,专门翻阅了资料才知道,这句话闹出了多大的学术争论来。
这他感慨万千,标点符号是多么的重要呀。
言归正传,既然要和大儒争辩,这么经典的梗自然不能不用。
岳山知道自己的斤两,和大儒比学识简直就是找死。别说孔颖达这样通晓百经的人,就算是普通读书人都能碾压他。
后世大多数人读书都是不求甚解,看一遍知道什么意思就可以了。古人读书那都是先把书通篇背诵下来,然后逐字逐句的解读。
完全没有可比性。
所以和人家探讨学问就是找死,想不丢脸唯一的办法就是掌握谈话的主动权,用后世大儒的研究成果来击倒对方。
用这个梗还有一个原因。孔颖达是孔圣的三十一世孙,而这句话的不同解法也直接关系着孔子的位格。
前者是附和统治阶级的保守愚昧愚民思想,后者是大胸怀教化天下万民。
如果说第一种解释是圣人初级阶段,那后一种解释孔圣直接就登顶了。
作为孔子的世孙,孔颖达会固执己见坚持第一种解读,还是捏着鼻子接受岳山提出来的全新解读
几乎不用考虑。
可以说,在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岳山已经挖好了坑就等着孔颖达往里面跳。还是心甘情愿的那种,跳进去之后还要感谢岳山给他刨了这个坑。
往大了说,一旦这种解读传播开来为世人所接受,所有孔家人都要承他的情。
是的,一句话的不同解读就拥有这么大的威力,这就是学术的奇妙之处。
而此时的孔颖达并不知道这些,听到这个提问,他从鼻孔里发出轻蔑的冷哼声。刚才你问的那么犀利还以为有真材实料呢,没想到第二个问题就露馅了。
这问题他最少知道三种解法,今天就让你知道什么叫大儒。
“民性皆善,故可使由。民性不皆明,有智在中人以下者,故有不可使知者。若在上者每事于使民由之之前,必先家喻户晓,日用力于语言文字,以务使之知,不惟无效,抑且离析其耳目,荡惑其心思,而天下从此多故”
孔颖达张口就是一大堆晦涩难懂的语言,听的岳山是一个头两个大,不过还好大概意思他是听懂了。
这老头学识渊博,但还是没能摆脱时代的约束,依然是第一种解读方法。
听到这个答案,岳山忍不住露出了得逞的笑容,可在外人看来就是红果果的不屑。把孔颖达气的差点跳跳脚。
好不容易把话说完,孔颖达质问道:“这个解释不知道岳男爵可满意否”
“呵呵”岳山轻笑一声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反问道:“请问在孔学士眼中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孔子自然是个伟大的人,是至人圣人。”孔颖达昂首道。
岳山笑道:“先秦时代学问为贵族专有,黔首没有学习文字的资格,正所谓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就是这个道理。
孔子是第一个打破传统创办私学的人,不问出身不问门楣有教无类,凡是虔心向学者皆倾心教导。
他把一生精力奉献给教育事业。共收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不记名弟子不计其数。他自己也说过“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这一番吹捧孔子的话可是把孔颖达听的犹如三伏天吃冰棍,舒爽的浑身毛孔都打开了。对岳山不禁有了一分好感。
这小子也不是那么可恶,还有抢救的价值啊。
就在这时,岳山的话锋一转哂笑着问道:“敢问孔学士,一个把毕生精力献给教育事业的人,怎么会说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样保守愚民的话”
说道这里,他声音陡然变的尖厉起来:“是孔子口是心非,还是后世不屑子孙为了一己之私胡乱解读”
“闭嘴。”长孙无垢和孔颖达同时喝道。
“孔子岂是你一个无知稚童所能置喙的。”长孙无垢抢先喝斥道。
她是在保护岳山,把他质疑孔子的话归于稚童无知之言,意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然而岳山并没有顺坡下驴,朝长孙无垢露出一个胜券在握的笑容,再次问道:“孔学士,你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呢。”
孔颖达默然,他已经被逼到了墙角。
他真的没有想到,千余年来公认的解读居然被一个十岁的稚童给质疑了。而且还有理有据让他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反驳。
如果给他一定的时间思考,他自信能找到合理的解释。可很明显,眼前的少年不会给他这个时间。
更让他不能接受的是,他内心深处居然真的有些认同这个质疑。提倡有教无类的孔子怎么会说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样的话来
可是这句话明明白白的写在论语上,还能有错还是说千百年来大家都理解错了,这句话真的有别的解法
难道这个少年真的掌握着一种完全不同的解法他既不愿意相信,内心深处却莫名的有些期待。
该怎么办
坚持固有的解读那就是在否定孔子的伟大。可要是承认自己的解读有问题,那就是在认输。向一个十岁的稚童认输,他孔颖达颜面何存
祖宗的荣耀和自己的颜面哪个更重要
孔颖达没有任何犹豫就做出了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