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都的城防到底是什么情况?
陈友谅手上的情报写得倒是蛮清楚:洪都是应天用来防卫自己的桥头堡之一,同时也是支援龙凤朝北伐粮草军械的中转站;城池不大,城墙也不高,兵五万,民二十万;城内别的不多,就是粮草军械多,敞开来吃喝两三年没什么问题。
攻下这样城池是要死不少人的。陈友谅不怕,他现在穷得只剩下人了。洪都的战略位置太重要,距离江州太近,军资粮草又充足,部队也不少,指不定什么时候给自己来这么一下,自己绝对吃不了兜着走;攻下洪都,自己的后勤压力会大大减小,也省得自己再去把百姓家里空得见底的米缸再刮一次。不就是五万部队么?我六十万人反复轮攻,你能撑过十天不睡觉?
朱元璋手上的情报更详细一些:洪都是应天用来防卫陈友谅的桥头堡之一,同时也是支援龙凤朝北伐粮草军械的中转站;城池不大,城墙也不高,兵五万,民二十万;城内别的不多,就是粮草军械多,敞开来吃喝两三年年没什么问题。但是……
这世道,什么事都怕两个字:“但是”。
朱元璋的情报里,“但是”两个字后面的内容就吓人得多。“但是”什么呢?
但是,洪都的五万部队,早就变成了精锐,而二十万百姓里,早就被飞字营用瞒天过海的办法将其大半换成虎贲之师;城内储存的,是足供四十万大军西征三个月的粮草和无法计数的军械。也就是说,陈友谅面前的,不是一座小小的城池,而是一个有着至少十七万精锐防守的武备库;而在城外,很快就会聚集起四十万左右的野战部队会同城内的精锐一起吃掉陈友谅全部的陆上部队。
洪都城下,陈友谅和朱元璋都自信满满地认为自己吃定对方。
一百天!朱文正站在城头,自信无比,一年也能守下!一开始,朱文正看到云霄写给他的一本厚厚的守城策就觉得头大,后来的日子实在太无聊,朱文正就翻开几页看了看,谁知道一看之下,洪都就变成了一座铁打的要塞。
陈友谅站在洪都城下,看着遍野的壕沟、铸铁浇成的鹿砦,顿时一阵头大,若是孛罗帖木儿肯来,他一定会认为朱文正这一刻被刘福通灵魂附体。当然,这本守城策,云霄同样差人送了一本给刘福通,其用心嘛,昭然若揭。不过朱文正真正的“内涵”不再城外而在城内。几个月的功夫里,朱文正早就将城里的每一处房屋都修成了堡垒,房屋之下地道相连,翻过城墙的敌人会比在城墙之外死得更难看。
四万人一拨,分成四拨,每拨登城守备三个时辰,余下的作为中军卫队,带着百姓四处协防。一开始的十天里,朱文正根本就没被陈友谅的车轮战术伤到筋骨,因为每拨登城的人换防下来,可以休息九个时辰――这让平时训练八个时辰的精锐们闲的蛋疼――而陈友谅的部下却累得够呛。
陈友谅怎么看怎么不是滋味:对方一直都是四地换防,五万人,算上百姓,顶多三拨,时间久了,怎么也吃不消的,自己的部下进攻的强度已经高得不能再高了,一天十二个时辰里,就连吃饭拉屎的时间都不给你,我自己的部下都蔫到一边儿去了,你怎么个个儿精神都这么好?
而换防下来的守城部队,正饱饱地吃过饭,躺在粮草堆上懒洋洋地晒太阳。
十天之后,陈友谅这才发现自己当初的豪言壮语全都变成了胡言乱语,手下的将领们更是郁闷无比。当初打太平采石有水师帮忙,如今水师正和到处耍流氓的康茂才在长江上躲猫猫,自己的陆上部队怎么就这么怂了?
攻势停止了。
陈友谅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战略错误。自己有着六十万的机动兵力,干嘛死乞白赖地要攻下洪都?洪都对自己来说很重要,对朱元璋不是更重要么?既然攻不下,那就等朱元璋来救好了!
也算老天爷开眼,公办小学没毕业的陈友谅一下子摆脱了智商上的困境,终于明白了行军应该审时度势地指定战役计划。召集手下将领一商量:行了,攻不下来就不攻了吧!咱们换换,围城打援吧!只要能相机吃掉朱元璋的野战主力,那么取得的战果比攻下洪都更加喜人。众将早就被洪都城下几千斤重的铁铸鹿砦搞得脑仁疼,一听说不攻城改打援,想想也不错,这个法子深合用兵之道,不错,于是点头答应。于是悲剧开始了。
先撇开陈友谅手下陆上野战部队和朱元璋手下野战部队在战斗力方面惨不忍睹的差距不谈,光是战术层面上,陈友谅已经输得一塌糊涂。
洪都真的攻不下来?实际上,冬季攻城,史书上有很多战例可循。虽然冬季天气极冷的时候,浇水筑墙可以让城池更坚固(这是朱老四他儿子想出来的主意,先拿出来说说),但是,冰块除了守城,也能攻城啊!(韦爵爷打尼布楚的那个损招咱们不谈)抛石机完全可以把冰块抛到城墙脚下,一直摞到城墙的高度,怕滑,可以再用抛石机抛出砂土,一夜功夫,连梯子都免了,可以直接登城。好,洪都冬季不结冰,就算这招不行,也完全可以发动士卒取土,在城墙外堆起一座比城墙还高的土山,几十万人一起动手用不了多久吧?(此战一共八十五天,近三个月难道都在拿人命填?每人一天十斤土,就算只有二十万参战部队,也足够把南昌一个方向上的城墙给埋了吧?)或许日后南昌还能多出一个人工湖一个人工山……西贝货,智商果然是硬伤。(这是在下多方翻阅资料,结合当时实际情况推演出来的,或许有不合理的地方,还请大家别笑话)
攻不下来就攻不下来吧,你打什么援?虽然天朝在六百多年后的三大战役里,用得最出神入化的就是这一招,可这也要看情况的!天朝的胜利是独轮车推出来的,而陈友谅本身后勤就有严重问题,换句话说,朱元璋拖得起,陈友谅拖不起。“高筑墙”、“广积粮”这六个字不是说着玩玩的,事实上,陈友谅最终还是被朱元璋拖垮的。若是再算上双方野战部队的战斗力,那只能是两个字,悲剧。
继续言归正传。
陈友谅转变思维之后,洪都军民便如同放假一般,整天闲得登城看热闹。而应天参与围歼的部队,也已经渐渐地接近战役地点。
战役的最后阶段,是以陈友谅粮草告罄为开端的。陈友谅的水师一直在和康茂才躲猫猫,却始终没有抓住康茂才。应天水军的主力毫发无伤,这让江州的粮草一粒也不敢上船。实在等不下去的陈友谅,只得又打起了洪都的主意。总觉着洪都城不过是朱元璋的一个侄子做主将,毛头小子也不至于有多大能耐,完全忽视了一年前就隐藏身份进入洪都的另一个守城名将――邓愈,更没有想到那个叫刘云霄的家伙还让邓愈带来一件特别的礼物。
相比朱文正的年轻,邓愈则稳重了许多。时隔两个月,陈友谅又一次对洪都发动了不停歇的猛攻,而且每一次攻城都是以十万为单位,四个方向同时猛攻,久经战阵的邓愈立刻明白了这是陈友谅撤兵之前的最后一击。
这个时候不玩命,什么时候玩命?邓愈亮出了家底。
汉军士兵之觉得城墙上突然出现了很多模样古怪的管子,有些人还在犹豫是不是继续向前冲的时候,城头上就像放爆竹一样,轰然炸响。
在远处督战的陈友谅只看见城头突然升起一股黑烟,接着就传来一阵轰响,自己在城下的士卒则呼啦啦倒下去了一片。
“这是什么妖法!”陈友谅看着崩溃的部队急得直跳脚。
很快,前线就抢下了几个重伤的士卒摆在了陈友谅的面前。中军大帐里的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这也太惨了点吧?全身上下,除了心口护心镜的位置上没什么大碍之外,其他地方都被打成了烧饼――就连皮甲都没挡住这些不知道哪里来的碎铁片。当然,陈友谅自己也知道自己士卒身上的“甲胄”是什么档次的货,不过就算如此,能在这么远的距离上把碎铁片射穿皮甲,而且把人打成筛子,绝对不是普通的杀器。
一定是妖法!
不要质疑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不具备怀疑精神,只不过怀疑的方向有些问题罢了。但凡遇上一些自己解释不了的东西、自己不想看到的东西或是找不到理论支持的物事――那一定是装神弄鬼,所以,中国很多先贤还没有来得及让这个民族的思想走在世界前列的时候,就已经被扣上了“神棍”的帽子,而真正的神棍往往被万民景仰。
毫无疑问,陈友谅把那根能射出碎石铁片的棍子直接理解为“神棍”,不对,是“妖棍”。看着面对妖棍而斗志尽失的部下,陈友谅只能理智地选择隔日再战。
(加送章节到~~说明一下,火器刚刚诞生的时候,由于技术问题,包括冶炼水平、火药配方在内很多地方都无法和现在相比,威力有限,其主要作用一是巨大的声响产生的威吓,而是装填的散弹产生的大面积伤害,三是火药伤害本身就有毒,感染率要比刀箭伤害要高得多;所以诸位对新武器的期盼不用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