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御驾亲征,说的好听实际上等众多将军们过去迎接后才见到什么叫做排场。
隋炀帝的车架宽大无比,马匹都都是上好的战马,不但有马匹拖拽更有人员在车架旁边半盲拖拽。
李德的着装与众人的不同,像李渊这些人都是身披铠甲而来,一看有种被人号令的觉悟,他却不一样,一身幽州都督的特殊定制服装,看在别人眼中很是稀奇古怪。
李德在一身西装样式打扮,脚踩小皮靴,除了布匹颜色不够严肃,整个人看起来非常的休闲。
装备是李德心血来潮弄画出来的,同样也是给幽州官员们正在普及的着装,李家的布行内有很多这种款式的定制,已经发展出了一定的市场。
幽州人都见怪不怪了,现在被众人看着比隋炀帝都吸引眼球。
隋炀帝也在看着李德的穿着,别看皇帝喜欢花天酒地的对服装审美是有些水平,看着李德的穿着如此不同,似乎跟胡人服装有那么一些相似,心中是有些鄙夷的。
在幽州苦寒之地的人不同狡猾,穿着都是异类,鄙夷的时候优越感忽然就多了起来。
“末将,臣等拜见陛下。”众人异口同声道。
不包括李德,好在这时候不兴跪拜大礼,不然分分钟就能搞事情。
隋炀帝见到面前来了这么多人心中很是安慰,他这个皇帝做的非常有面子,随后来护儿安装皇帝带着将军王爷们进入蓬莱成内。
骁骑卫等人全都安排在蓬莱成内,进行了换防。
宇文化及直接接管了蓬莱成。
来护儿跟宇文化及做了交接,这种时候他就算不愿意也要硬着头皮将守卫给换了,荒地都来了他也是没有办法。
换岗的蓬莱兵马都被安置在海边附近,此时的蓬莱港口已经被李德的水兵给占据了,来护儿将兵马靠近先锋兵也是双方建立了初步的合作。
是的,来护儿可不是傻子,在李德到来之前就派人进行了联系,合作就是为了互赢得,想现在这种被动只是暂时的。
来护儿可不相信别的人,就连李德他都不信任,不过他相信凭借他给出的条件李德不会反悔。
蓬莱的百姓迁徙和在海港的事情是他答应下来的,如果蓬莱被皇帝给强行占了,或者被其它兵马给占了先锋兵都不会得到好处的。
至少没有他给出的条件这般优待。
蓬莱成内皇帝的行宫已经准备好,就是一座将军府包括将军府周围的区域都已经被情况,此时的隋炀帝居住的将军府周围已经驻进了五万兵马,几乎占据了蓬莱成的很大一片区域。
而城墙可以这容纳五万兵马,现在正在被宇文成都带领的骁骑卫换防,剩下的皇帝的十万兵马就在城外三里的地方。
如果城内有事情,一炷香的事情就能够赶过来支援,况且成为阿还有大量的兵马驻扎,安全是相当有保证的。
隋炀帝在将军府内召见了这些将军们,就是开了一个很简单的会议。
李德一直在听着,很不习惯的是,在幽州开会都是叫人坐下来商量的,但是在这里他们就只能站着,这一说就几个时辰,有种被罚站的感觉。
不过他的收获还是挺大的,别看这些将军王爷们的兵马都不多,但是架不住来的人多就当前的兵马人数不包括皇帝的二十万兵马,聚集在蓬莱成外的兵马已经有三十万。
另外他已经听说靠山王的西北兵调派了十万兵马过来,这次征战人数加起来已经达到了六十万。
“六万十万兵马,粮草准备的怎么样了”隋炀帝问道。
此时就像是开朝会一样,兵部尚书刘宣礼站出来道:“回陛下,目前筹集的粮草能够坚持三个月的。”
“三个月怎么能够,兵部筹集粮草的事情必须马上解决。”隋炀帝道。
刘宣礼有些尴尬,筹集粮草是要花钱的,陛下你不出钱拿什么筹集粮草,兵部能够调动的资源已经筹备了,哪里还能做更多,此时就算硬着头皮也不得不说了,不然兵部是真的拿不出更多粮草来。
“陛下,粮草可以像幽州购置,但是银钱需要从长安洛阳府库支出,还请陛下示意。”
刘宣礼不得不说,意思很简单就是告诉隋炀帝现在他们没有钱了,必须让人送钱来才行,如果换成别的州府筹集粮食有皇帝手谕就够了。
可是六十万兵马需要的粮草可不是几个州府就能够筹集到的,幽州有大量的粮食却需要付款才能够购置。
刘宣礼此时也顾不得面子不面子的了,都到了御驾亲征的份上,如果还放不下面子真的没有粮食了他们可都要歇菜。
李德就在一边听着,原本没有什么兴趣,一听到有生意上门他就来了精神。
隋炀帝此时的面子是真的过不去了,对兵部刘宣礼没有好印象,尽管他说的是事实。
“众位大臣可有办法”隋炀帝为了避免尴尬直接没有正面回答刘宣礼,将话题引到了其他大臣身上。
大臣们可没有想那么多,他们都是明白人,如果在别的州府在筹集粮食可能也能够筹集到但是需要的粮食数量需要大量的时间。
一方面是筹集粮食一方面还涉及到运输。
三征高丽的之后他们都是想过失败原因的,朝臣都不是傻子,如今想要解决问题还是要从粮草方面入手。
御驾亲征不会缺少时士气,缺少粮食的解决办法就买吧,反正幽州城的粮食足够的多,他们都是知道的。
更有明白人是为隋国着想,道理很简单用金钱购置大量的粮草,虽然支付了大量的钱财可是换个思路思考,不也是在变相的消耗幽州的粮食储备。
一旦他们的粮食储备不足对隋国的稳定来说反而是件好事。
“回陛下,臣觉得刘侍郎说的很有道理,如今最快的筹集办法就是像幽州购粮。”文臣们都是这般想的。
很快就有人跟着附议。
隋炀帝不得不将视线转移到了李德的身上,于此同时唐国公李渊还看了看李德,他已经明白这些朝臣要做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