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复兴大明 > 第2卷 为国戍边 第101章 再起纷争

第2卷 为国戍边 第101章 再起纷争

    这一次漠蒙古部落虽然不是和前一次一样倾巢出动,也没有做好充分的战斗准备,但是杨家军的损失还是让杨鸿章有点心痛,不过战果也是很可观的,蒙古骑兵将近三千人的尸体留在了阳高,还有将近七百匹来不及带走的蒙古战马以及一名敖汉部的首领。

    这次冲突的另外一个直接意义就是证明杨鸿章设立检查站的措施是果断有效的。蒙古人尝到了切肤之痛,想必很快满清人也是如此,而自己前脚离开阳高抵达大同,蒙古人吼叫就到了,正好说明大同镇有蒙古人的习作,而且很有可能就是安歇商人所为。为了自己的利益就不洗出卖国家情报,这已经不是不法商人能够形容的了。

    所以回到大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再次将五百精锐全部撒出去,然后张提布告,大同总兵府再次募兵一万!杨鸿章这是摆明了打算不返还那些不法商人的物资了。想到那些可恶的商人居然将情报送给蒙古人还勾结蒙古人企图破坏减产站,杨鸿章心里就将未来的八大皇商恨了一个遍。

    大同城因为募兵以及总兵府开矿再次热闹起来,而就在当夜一骑飞进了总兵府,这是拥有特殊手令的精锐营的成员,带来的消息却让杨鸿章皱起了眉头。不久之总兵府传出命令,骑兵营出动五百骑兵连夜赶往阳高。将前些日子的战利品蒙古人的头颅全部割下来送往京城!一场鄙俗比功过的大戏又开始上演。

    紫禁城,太和殿,今天的早朝是几个月来最热闹的。因为所有的焦点又再次集中在了年轻的总兵杨鸿章身上。

    尽管朱由检再三强调不准弹劾杨鸿章,不准弹劾杨鸿章,但还是有不怕死的御史站了出来。

    和以往的御史风闻奏事不同,这次的御史们都是拿到了真凭实据的,所以御史们胆子也大了,说起话来更是不饶人。

    第一个御史弹劾的是杨鸿章纵兵洗劫居庸关,如今居庸关的参将和几名游击将军都都在兵部哭诉呢,要知道杨鸿章路过居庸关,居庸关几乎就不剩下物资了。身为朝廷总兵居然洗劫大明的关隘,而且蒙古人刚刚去离去,万一得到消息那岂不是轻松破关然后长驱直入袭扰京畿。所以御史认为应当立即将杨鸿章锁拿回京。

    这件事情原本早就回到到朝廷,能够站在这里的官员基本上都有自己的消息渠道,居庸关前脚离开,大部分人马上就知道了,现在才拿出来说,显然是要积攒足够的罪名将杨鸿章一次彻底打倒。

    所以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看看这针对杨鸿章的第二枪到底是什么?

    第二个站出来的御史更是言辞凿凿,大同总兵杨鸿章私自设立检查站,与民争利,并且故意扣留十一家商人价值六七七万两白银的货物,并且随后将前去讨说法的商人家主扣押,并且无耻地索要每人两万两所谓的保证金。前后加将近百万两白银。对于这样一个贪得无厌明目张胆祸害百姓的总兵,大同不需要,大明不需要,也应当立即锁拿回京。

    如此两个重磅炸弹扔下来,龙案后面的朱由检也是愣住了,朝堂上部分中立的官员也是窃窃细语。

    一些原本就对杨鸿章不满的官员则纷纷掏出来指责,要求皇上下旨立即将杨鸿章锁拿回京,仿佛杨鸿章就十恶不赦,正直的他们恨不得生啖其肉。

    甚至部分以前支持杨鸿章的也皱起了眉头,首辅孙承宗也是如此,他知道杨鸿章形式乖张,却是没想到成为一镇总兵之后却如此放肆,这两件事情不管是哪一件都足以让他掉脑袋了。

    孙承宗当然不希望杨鸿章就此沉沦,他知道皇上朱由检也舍不得,所他看了一眼高高在上的皇上,在确认了眼神之后就半转身开始对着自己的手下人使眼色,希望他们能够站出来几个挡一挡御史们的炮火。

    果然不出孙承宗所料兵部一名郎中站了出来“皇上,下官以为杨鸿章杨将军不该罚。臣听闻杨将军接到调令率兵前往山西大同的时候,手下万人,武器装备不足四成,在京城四处化缘几日才秒抢凑齐不到八成。要知道那些是兵部或者经营淘汰下来准备回炉的破铜烂铁,粮食更是不过一万石,就这样杨将军依然居然的奔赴前线。

    而居庸关确实物资堆积如山,三千守城将是被一千马贼赚开城门之后竟然四散而逃,若不是杨将军及时赶到,居庸关的物资早就成了马贼的囊中物。与其将那么多的物资留在那些无用的废物手里,还不如交给杨将军重建大同镇,相信杨将军有这些物资一定能够为朝廷训练一支强大的新军。

    事实上杨将军到达大同之后就立即招兵买马,可是没有浪费居庸关的粮食。更何况朝廷原本就拖欠大同镇的物资,如今不过是将这些物资运送到居庸关而已。”

    “哼,强词夺理。说不定那杨鸿章与那些马贼勾结。我可是听说后来那些马贼大部分都加入了杨鸿章的队伍,不知道张大人作何解释?”

    “我来替你解释吧,杨鸿章在离开居庸关之后就曾经尚书朝廷,表示马贼祸害百姓他将会在一个月内彻底清除大同府的马贼,所以才会有后来的剿匪,先后剿灭三股马贼两千多人,随后才开始诏安,将近千人马贼加入了大同镇。自从祸害乡里的大同马贼几乎销声匿迹,这难道不是功劳,至于说到与马贼勾结,杨将军生在江南,长在江南,发迹于直隶,前往大同之前是天津总兵,试问他如何与宣府、大同一带活跃的马贼勾结?”

    那御史见到是兵部侍郎陈新甲,自觉分量不足,于是话锋一转“陈大人,就算居庸关的事情能侥幸过关,那扣押商人物资和索取商人保证金是怎么回事,不到几个月时间就索取上百万,长此以往大同岂不是民怨非同成为第二个河南?”

    闻言众人心惊,皇上朱由检最痛恨的就是河南闯贼,如果杨鸿章将大同搞成那样可谓是百死难赎。晨新甲也是顿住了,他早就得到了皇上朱由检的暗示,知道会有人针对杨鸿章,站在兵部的角度,他也不希望杨鸿章这样的将领被毁掉。

    陈新甲刚想辩驳,另外一名御史站了出来“皇上,杨鸿章的罪名远不止如此,大同前后卫两名指挥使前往阳高居然被杨鸿章的手下羞辱,杨鸿章见到后并没有为二人张目,竟然直接将两人押入大牢,这种做法太嚣张了,也太没有王法了,那可是两名正三品的指挥使。”

    闻言朱由检乐了,杨鸿章对付两名指挥使他当然是第一时间知道,不过杨鸿章用的是密折,陈新甲等人就不知道情况了,所以一时间就更加无助了

    包括孙承宗、倪元璐等杨鸿章的支持者也没有想到杨鸿章竟然糊涂到扣押两名指挥使,要知道当年的袁崇焕是如何的被器重,结果还不是因为私自斩杀皮岛总兵毛文龙而被凌迟。杨鸿章的地位总还是比不上当年的袁崇焕的,万一皇上生气……

    当皇上的最怕的就是手底下人藐视王权,不降皇帝当回事,指挥使可是正三品武将,和杨鸿章一样。杨鸿章如果擅作主张必定会引起皇上的不高兴。

    而站在孙承宗后面的杨嗣昌嘴角露出一丝微笑,随即被他隐藏,眼见着陈新甲还要继续为杨鸿章辩驳,于是一步跨出来到当中间对着朱由检行了个礼说道“皇上,不管杨鸿章之前理过多大的功劳,也不管他做这些荒唐的事情有多么充足的理由,他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不是一个总兵应该做的,臣建议将杨鸿章召回,听听他自己怎么说。”

    杨嗣昌说的轻描淡写,而且不像御史们那样喊打喊杀的,只是将杨鸿章召回,但是杨嗣昌将杨鸿章的所作所为定性为荒唐,大家都知道大同那是边镇,杨鸿章是边镇总兵,如果皇上真的下令召回杨鸿章不就等于坐实了他的罪名,杨鸿章有雄兵在手,他胡搅蛮缠的理由也是理由,一旦只身一人回京,正当理由也能给他说成没理由。

    所以孙承宗看了一眼倪元璐,对方似乎不打算出手,于是就要亲自上阵。

    不料龙椅上的朱由检朝着王承恩挥了挥手,然后自己站起来转身离开了。

    朱由检也是被逼无奈,关押两名指挥使的事情杨鸿章跟他说过,也算是有一点理由,毕竟不服从军令,擅离职守,杨鸿章也没有当场斩杀两人,说得过去,但是洗劫居庸关的事情,晨新甲的话太苍白了,无论居庸关参将如何无能或者玩忽职守,那也是朝廷处罚的事情,他私自将这些人哭绑起来,然后将居庸关的战备物资搬空,尽管陈新甲说没有杨鸿章这些物资被马贼拿走了,但是这部定于杨鸿章夺回来就全部是归杨鸿章处置,所以他只能多一阵再说,看看其他臣子有什么办法。

    朝堂上的众人也明白啊皇上的心思,也正是因为如此杨嗣昌才没有一出口就喊打喊杀,说到底还是杨鸿章圣眷正隆。

    fuxgd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