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复兴大明 > 第2卷 为国戍边 第076章 宏伟蓝图

第2卷 为国戍边 第076章 宏伟蓝图

    杨鸿章对于宋应星的尊敬是发自内心深入骨髓的,就如同和谐时代的医科大学的新生对于钟南山教授的尊敬,如同农科院的新生对于袁隆平院士的崇拜一样。在得知宋应星即将抵达天津卫城的时候,杨鸿章放下手中的事情率领一千人的亲卫队出城五里相迎,可谓是排场十足。

    虽然通行的队伍中还有包括杨鸿章的父母、二哥以及夏燕及其父母、大哥,还有许多杨家、夏家交好的商人。但是杨鸿章只是简单的跟他们打了个招呼然后就全程陪同在宋应星身边,这让五十岁的宋应星对于杨鸿章的感观大为改变。

    在听完了杨鸿章关于天津城的规划之后宋应星也是竖起了大拇指,对于这个年轻的将军的见识也是非常欣赏。在杨鸿章的规划里,天津城的军事作用是相当于居庸关+宣大两镇,是北京城东面、乃棉甚至背面的最后一道屏障,所以整个城池的东西南北城墙加起来有三十里,每个城门口都设置有瓮城,瓮城城墙上有数量不等的炮台,为将来安置大型火炮准备,瓮城外面是护城河以及沿着护城河修建起来的大量碉堡。

    单纯从进攻方里看,需要突破四道防御才能抵达城门。而城内的规划,除了将原来的天津卫城和难民营地包裹在内外,还要设置专门的商业去以及兵工厂、冶铁厂等。尽管宋应星不是专门研究城市建设的,但是对于年不过二十的杨鸿章能有如此见识也是颇为惊讶。

    而杨鸿章也不隐藏,直接说出了自己请宋应星出山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研究火器以及开办大学推广格物致知,在大学里教授宋应星的研究成果以及西方的算术、物理、化学等方面的知识。

    听了杨鸿章如此说,宋应星也是兴奋的脸颊通红,像是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一样眼睛直勾勾地看着杨鸿章。有一种千里马遇到伯乐甚至枯木逢春的奇怪感觉。

    在给宋应星画了一连串的大饼之后,杨鸿章还是迅速地将宋应星拉回了现实,那就是如何建设好天津城,如何将天津从一个卫城发展成为堪比苏杭的商阜。

    对于杨鸿章的这个目标宋应星也是持怀疑态度的,天津毗邻北京,优势南北运河的交接点,,还面临大海,可谓交通十分发达。不过听闻这位年轻的总兵不仅骁勇善战,而且对于商税十分在行,深得皇上信重,再看看身后长长的商队,宋应星第一次觉得可能在一般人看来有点无稽之谈的目标在这位年轻的总兵手里还真的能够实现。

    杨鸿章要做的事情当然不能跟这个时代的官员一样按部就班,不然,就算完成天津城墙的建设起码也要年甚至更长时间,当杨鸿章将自己建筑城墙的办法跟宋应星说了之后,这位继徐光启之后的大科学家也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对于水泥和竹筋的利用。

    在杨鸿章设计的图纸里,包括瓮城在内的城墙由三部分构成,外侧是三尺厚的水泥墙,从地下三尺开始中间用竹筋链接加强,用木板包裹做成模子,将配比好的水泥灌入其中,成型后继续往上一模一模进行。

    内侧同样如此,只不过水泥墙的厚度只有两量尺,然后中间是宽达一丈多的夯土。和以往的城墙比起来,内外两侧的水泥墙的效果明显比简单的包砖要来的坚固,而且除了消耗大量的原材料外,似乎施工的难度也下降了不少。

    最让宋应星赞叹的是,如此一来,城外外侧敌人进攻的时候面临的将会是垂直的外墙而不是以前那种有坡度,有利于架设云梯的梯形城墙。城墙的顶部则全部用水泥浇筑成为一个工作平台,用于隐藏士兵和安置火炮以及其他守城物资,他的横向面积居然比城墙地步还要宽一些。同样因为是水泥一次整体成型也避免了墙壁以及上表面砖块掉落的修补。

    城墙夯土的部分宽度减少,可以加快施工进度,而内外侧每间隔一段距离和升高一定高度就会用竹筋链接的预制板支撑,也保证了城墙的整体性和坚固度。宋应星在确认了水泥的材料以及杨鸿章在高阳、河间的实验之后就表示赞成。

    不过在看到杨鸿章的预算的时候,宋应星吓了一跳,在杨鸿章编织的预算中,他是打算征发所有逃难天津府的难民,在完成以工代赈之后才给与工钱,天津卫城加上辖区的六县一州一共接纳了大约四万难民,这些人当中的大部分壮劳力都会用于建城。这个数量的民壮是够了,可是杨鸿章去哪里弄三百万两的白银来购买原材料以及支付完成以工代赈之后的民壮的工钱?

    对此,杨鸿章神秘一笑,然后说道“只要宋先生你大力支持我,我一定会想办法筹到钱,还不会让朝廷和天津府伤筋动骨。”

    “愿闻其详!”

    “商业!大力发展商业!我之所以从浙江请来这么多的商人就是想让他们起个带头作用,总兵府和天津知府衙门会向商人采购大量的建筑材料和粮食以及军用物资,相信只要公告张贴出去,各地的商人都会云集于此。然后,我会定期举办拍卖会,区区不才,在海上抢夺了红毛的商船还有不少的波斯地毯,橄榄油、各种珠宝以及各种香料,想来直隶尤其是北京城的勋贵和富商巨贾一定会有兴趣。天津热÷书集的商人多了自然就会有人发现天津的水陆交通之便利然后有在天津发展的想法,接下来就是知府衙门主导地皮开发……”

    “地皮开发?”

    “哦,先生可曾听说过三国时期汉中的杨松否?天津目前虽然一穷二白,但是也有一个天然的优势,那就是所有的土地都是朝廷的,收益自然也归知府衙门支配。鸿章打算先期知府衙门主导,聘请建筑工人或者直接外包给商人,在城内修建一大批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廉租房针对那些逃难来天津暂时住在营地的百姓,他们只要在天津住满半年并且完成了一共代赈的任务就可以向衙门提交申请租赁一间或多间衙门修建的房屋,租金十分便宜,只要保本就行。我想大部分百姓在天津做工的时候也希望自己和家人住得好一些,光是那些工棚肯定很难满足那些兜里逐渐有了钱的百姓的需求。而对于那些现在居住在天津卫城的百姓则鼓励他们迁居到新城区,经济适用房按户口对他们开放交易。毕竟长年累月和军队住在一起,虽然有安全感,但是很容易被吵,这个是略微有盈利即可。日此以来不但百姓安居乐业,原来的胃城空出来之后就能容纳更多的将是,我也能完成皇上交代的训练两万精兵的任务。

    在完成城北居民的基本盘之后,开始针对那些想建设豪宅以及酒馆茶肆或者其他营业场所的人呢,衙门可以组织建设商品房或者商铺出售给他们,或者直接将土地出售给他们,不过这两者的利润则要相对高一点。越是繁华地段越要留到最后面出售,嘿嘿……”

    宋应星对于杨鸿章的很多新鲜词不甚了解,不过显然他听懂了杨鸿章所谓的土地财政政策,越听月是惊讶于这位年轻的总兵脑子里到底还装了多少东西,和这个时代的文人武将似乎格格不入,然是不得不承认,如此一来,怕是三百万的建设款项还真的就能被他筹集到了。宋应星虽然年过五旬,但不是那种迂腐的读书人,不会脑子里时刻想着官府不与民争利。

    如果杨鸿章的计划能够完全实现,整个天津城内的所欲土地都建设成为防止卖出去的话,这真的忽视一个额天文数字,然后杨鸿章就该开始推行他所谓的新商税了。如此一来还真的不依靠朝廷就能将天津城建设好。

    看到宋应星开始点头,杨鸿章继续笑道“天津城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将来会承担徐多北京城的非首都功能的转移,比如粮仓,比如军需库,比如冶铁厂和或火器局等等,等衙门宽裕些再将码头整修一下,鸿章再向皇上请求再次建立大学和研究机构,相信天津的居民将很快超越苏杭,成为仅次于北京城和开封的超级大城市。”

    不要说宋应星,就算是杨鸿章自己都终于开始佩服自己了,毕竟来自和谐时代,这样的眼光自然是这个时代所有人不具备的。事实上只要云和保持畅通,杨鸿章再筹建一支小型水师,确保从天津到江南的海上航线的畅通,天津的商业想不繁荣都不可能。

    而放眼大明朝廷能够容忍杨鸿章如此胡作非为的怕是除了非常信任的他朱由检就只有黄宗羲、顾炎武等少数思想超前的大家了,而大科学家宋应星就没有收到儒家思想的荼毒,这也是杨鸿章大力推荐他担任自己助手的主要原因。宋应星还真是没有让杨鸿章失望,在收到总兵府将官的热烈欢迎之后很快就进入了角色,在六县一州开始选拔官吏,开始发掘建筑人才。

    fuxgdag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