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过一小片建筑,沿着一条前往山体机库的道路。在半路一段土路上左转,是一块平整的土地,以前是用作某些用途的,而现在,被一群“职业玩家们”挖出了沟沟壑壑,如果有历史系的军迷会发现这是一片迷你的汉斯虎系战壕,因为挖这片战壕的是一群退伍的工兵。场地上还有一些旗子,这些旗子和一些旧轮胎蓝白条标线共同构建的一片赛道。
而赛道上,六辆各种涂装的cv33小豆丁正你追我赶,互相喷吐着彩蛋,偶尔,会有小水柜飞跃障碍,引得人们一阵欢呼!不时会有多次中弹的小水柜冒起焰火,被迫离场。最终,一辆火红色涂装的cv33冒着黄烟冲过终点线。人们大声欢呼!
于戈被这火热的气氛所吸引,也跟着大声欢呼。
这是一场如同游戏般的盛宴,紧张刺激。枪林弹雨,发动机剧烈轰鸣,这一切都在引燃一帮大男孩血管里的暴力因子。
赛事告一段落,细细回味,于戈觉得差了点味道:吨位太小,看着没啥视觉冲击,虽说速度够快,但是和59的体型一比,好渣。再一个,车载武器是从旁边射击场借过来的彩弹枪,
对于戈这种爆炸狂人来说,太小家子气了。
于戈开始寻找那三个大家伙,那种又大又粗又重的大杀器。
在赛道的出发点处,三辆各色的巨大兵器正沉默在那里,好些人在那里爬上爬下的熟悉操作,几名维修人员正在保养维护。
看着那七八十毫米的粗管子,于戈觉得自己找到了真爱。
于是于戈凑了过去,开始细细打量着这三辆战争野兽。
“要说大,得说虎式啊潘兴啊,苏大林啊,那才是又大又粗的典范。但是那个工本就不是我这小户能承受的了。那些个重坦啊突击炮什么的,才是当时各国工业水准的最高体现,这些小东西却是各国的当家货色。”
于戈回头,是中午时候,带车队把这些大家伙运来的那位,人称赵经理。
“你是现役的吧,身上的兵味和那帮退役的差不少。”
“于戈,后勤的。跟班长出来见识见识。没想到真长了不少见识。刘总能讲讲这些吗,部队里水柜都是59,没这些水柜好玩。”于戈递过一条巧克力,别人总是递烟,于戈却习惯递巧克力。
刘经理接过来也是一乐。“递烟的有的是。你这我倒是第一次见。”
“部队里还没学会吸烟,新兵连的时候体能消耗大,就养成这吃巧克力的习惯了。”
“这三辆水柜,只是我的仿制品,但其中的精神,设计思路却是共通的。那是各国的设计师的思维闪光。里面的东西充满深意。这里首先说四号,三号四号水柜最初是汉斯虎为了进行闪电战而设计的,应古德里安的要求,机动装甲火力,相当平衡。在战争初期,和三号一起锤爆了法鸡和约翰牛。是在设计时就为了完成闪电战的战略思想而设计的。在战争中也很好的完成了这些任务。即使到战争后期,四号凭借着技术成熟和较大的改装空间,依旧活跃在战场上。”
“优秀长寿的设计,改装的空间,以及战略的定位吗!”
“如果说四号是优秀的设计,那么t34的设计就是惊艳,拜米哈伊尔·伊里奇·科什金这位总设计师所赐,初期t34的倾斜装甲,加上对重量和动力的平衡,使其成为一款当时完美的水柜,甚至汉斯把t34当做重型水柜对待。而后期面对糟糕的情况,毛熊们领悟了一个道理,质量不足数量补,重工业优势弥补战场劣势,于是t34被他们当做了消耗品。”刘经理笑笑,继续道:“后期哪怕是面对虎豹这种二战顶级的货色,面对t34海也是瑟瑟发抖。冷战下毛熊那令全世界都颤抖的钢铁洪流就是t34水柜海的升级版。在这种情况下,不太重要的要求都要向产量因素让路。所以t34水柜的驾驶员是个苦差事啊,后期我兔的59也是这问题,开着跟野马似的。”
“鹰酱家的谢尔曼水柜,却不像t34、四号这样瑕不掩瑜,而是一种瑕瑜互见的水柜了。
t34和四号是足够优秀,战争需求下,产量爆发。而谢尔曼却是个反例,因为工业基础好,流水线化大规模生产一款很一般般的水柜,实战考验后,各种改型,才慢慢成就的谢尔曼的威名。四号和t34的成功要感谢古德里安和科什金,但谢尔曼和这两辆比起来,莱斯利·詹姆斯·麦克奈尔中将就要来背锅了,一厢情愿的战术思想,他倡导的装甲战术,其核心是两种水柜的分工协作。鹰军的主战水柜m4谢尔曼,主要任务是攻击敌军的步兵,而不是攻击水柜。如果谢尔曼水柜遭遇敌方水柜的阻击,应该召唤水柜歼击车。水柜歼击车的特点是装甲薄,速度快,装备威力巨大的反水柜炮,任务是迅速赶到敌方水柜出没的地点提供火力支援。
因为谢尔曼水柜根本不是用来打水柜的,所以没有必要装备反水柜火炮。而水柜歼击车实质上就是自行火炮,因此隶属炮兵,组织、训练、指挥体系都和装甲部队泾渭分明。实战证明,本来应该支援步兵的谢尔曼水柜不得不频频对抗德军水柜,而水柜歼击车老派不上用场,只好充当野战火炮,为步兵提供火力支援,结果二者都是舍长就短。而战争的伟大从来都不是一件武器的优劣所能改变的,名将们之所以是名将,就是因为他们不被条条框框所束缚,谢尔曼在战场上在优秀的战士手中,利用优秀的机动性,包抄侧翼,就连后期的虎式水柜都折在谢尔曼手上过。到后期,各种谢尔曼,能和重型坦克掰腕子的小飞象,甚至能抗住反一切的88炮。谢尔曼服役了好久,朝战,我兔也锤爆过谢尔曼,这货甚至服役到上世纪80年代。”
说完这些,刘经理看着赛道上的三辆水柜,开始出发,在坑坑洼洼的战地里进行越障,飞驰。
“最初,我只是看重国内道具行业的一块蓝海,造了几辆豆战车的仿货租给剧组。后来,一些退伍的坦克兵,要到我这里过过瘾,我就开始研究这些,渐渐的我就成半个专家了。仿造者三个大家伙,我了解了很多,所以就忍不住找人聊聊,看着这些退伍的坦克兵在这过瘾,当时的辛苦,就值了。里面的知识太多了,通用性,后勤,战略战术,有兴趣,回去慢慢看吧。我要找我的车组准备下场飚一圈去了。”
“刘经理你不是退伍兵吧,会开坦克吗?”
“真坦克当然不会开,不过我这些小cv33基本操作就是辆小挖掘机,好学,再说,我自己绘的图,难不倒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