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即鹿 > 第六十二章 地上有些滑 可断阿瓜根

第六十二章 地上有些滑 可断阿瓜根

    一个健康的、积极的社会,上下流通的渠道需要顺畅。

    如果渠道不畅,底层的人没有上进之路,——放到当下来说,此一“底层”,指的自是寒士,国家的各个阶层形成固化,那么这个社会最终就只能走向消亡,或败亡於外,或覆亡於内。

    无论是与此前的秦时相比,还是与后世相比,於今这个时代,就正处於“阶层固化”的时期。

    前世之时,莘迩曾见有人吹捧所谓的西方贵族,说华夏没有贵族文化,缺少贵族礼仪,言外之意,西方是高贵的,而华夏人则是一帮乡巴佬。

    那时,他对“何为建康的社会”没甚研究,看过就算,也没什么特别的感触。

    但来到此世之后,通过亲身的经历、见闻,再通过认真的思考,他弄明白了:不是华夏无贵族,先秦时期、现在这个时代,不都正是华夏的贵族时代么?只是“贵族”这个东西说起来挺“高贵”,究其本质,在过了适合它的那个历史阶段以后,它却就变成了一种落后的、不利更广大民生的、会严重迟滞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的制度,——拿后世的时髦话说,简而言之,即成为了一种不民主的制度,所以随着时代的发展,被华夏的杰出政治家们将之给淘汰掉了。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水与户枢如是,国家与社会也如是。

    莘迩已然深刻地认识到,门阀贵族、九品中正制,实早已是弊大於利。

    如何破此弊?

    对策他知道。

    效仿隋唐,实行科举。

    只是,这个对策说易行难。

    莫说短期内,便是在眼可见的较长时段内,莘迩度料,都定无实行之可能。

    科举不能马上实行,然不妨碍他可以“迂回施策”,便是先搞个“武举”出来。

    既能满足他现下“收揽鹰犬、扩充武力”的需要,同时也能够借此为以后的科举做个试水。

    一举两得。

    莘迩的此条建策,宋闳等人虽是从中看出了他“收揽鹰犬”的用心,却又哪里能猜到“科举”这种尚未发生的事情?

    猜不到“科举”,他们就不会产生一定反对的决心,而又因为莘迩给此策找的理由十分充足,他们亦不好驳斥,再加上此策也有利於麴爽等军中大姓。

    因是,在麴爽尤为积极的支持下,此策也得到了朝中的通过。

    至於此策的具体负责人,莘迩举荐了督府右长史唐艾。

    五策议罢,莘迩回班。

    这些日,他与羊髦、张龟等商议的,即此五策。

    凭退让之德,挟大胜之威,借力於麴家之盟,因先说动了左氏,在莘迩殚精竭虑的谋划之下,至此,五策全都顺利地得到了令狐乐的批准。

    只等今日散朝后,便可由各策的具体负责人开始进行操办了。

    宋方等到了空当期,抓着笏板,往殿上就走。

    他尽管没得到顾命大臣的头衔,身为牧府别驾,却是牧府的首吏,在整个定西朝中,也是名列前几的大臣之一,故此,他的班次很靠前,离文臣之首内史宋闳不远。

    他要想从他的位置到殿中,须得经过宋闳的身后。

    宋方一直在盯着站在对面的莘迩看,毫没留意脚下,刚走到宋闳的后边,只觉绊到了什么物事,立足不稳,扑摔在地,来了一个狗啃屎,几把门牙磕掉。

    他满嘴流血,爬起来,朝下看去,什么都没有,往前去看,是宋闳躬立的身体。

    宋方的反应挺快,马上清楚了是怎么回事,心道:“是阿父绊了我一脚?他、他干什么?不让我奏事么?”

    他这一跤,摔得动静不小,上至令狐乐、左氏,下至殿角的卫士,都看了过来。

    职掌朝会礼仪的殿中御史犹望了望宋闳,犹豫了一下,没有出班弹劾宋方的君前失礼。

    令狐乐瞪大眼睛,倾身问道:“别驾怎么摔倒了?”

    宋方心道:“他娘的!阿父这老头子,年岁不小,手脚倒挺灵活!不亏了他天天打五禽戏!”没法说是被宋闳绊的,他回答说道,“回禀大王,地上有些滑。”咬住了舌头,呜呜啦啦的。

    令狐乐关心地问道:“不打紧吧?脑袋摔坏了么?”

    宋方觉得令狐乐的此问,怎么听怎么别扭,却又说不出来哪里别扭,勉强答道:“没坏。”

    “你是有事要奏么?”

    “……,臣摔这一跤,头蒙蒙的,把要奏的事给忘了。”

    令狐乐心道:“阿瓜教我,要爱惜臣属。”说道,“那还是摔坏了!快召医官,给别驾看一看。”

    殿下的侍从宦者应诺,急寻医官。

    宋方涨红了脸,说道:“臣无恙,无须医官!”

    一个悠然的声音传来:“大王的一片爱护臣子之心,别驾还是莫辞了吧。别驾的牙都要掉了!牙如不保,舌将寒矣!别驾是我王都的清谈领袖,舌如寒,日后还如何能挥麈高论呢?”

    说话的是黄荣。

    许多辛苦忍笑的朝臣,终有忍不住的,几声轻笑此起彼伏。

    ……

    下了朝,宋方怒气冲冲,命御者驾牛车,紧紧跟在宋闳的车后。

    与宋闳前后脚进了宋闳家的宅门。

    两人到了室内。

    宋方把笏板重重地拍在案上,质问似的,说道:“阿父,你干嘛绊我!害我在群臣面前丢脸!”

    “我不绊你,你就要让我宋家在群臣面前丢脸了!”

    “阿父!你这话怎么说的?你连我出班是为作甚都不知道,怎就知道我会让咱宋家丢脸?”

    “你还能作甚?不外乎给莘阿瓜找麻烦!你也不想想?莘阿瓜连我的脸面也不照顾,拿出八议,驳了我的话!他会在乎你么?不管你打算给他找什么麻烦,落没趣的最终都是你!”

    “阿父!”

    “你先给我说说,你刚是想要给他找什么麻烦?”

    有道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宋闳到底年岁大了,筋骨虽还灵活,问题是绊宋方的那一脚,是向后出腿,难度挺大,导致他的小腿也稍微抽筋,到这会儿还没有缓过来。

    一边问宋方话,宋闳一边伸腿踢脚,做些活动,以活动血气。

    近数月以来,他修身养性,有事没事就打五禽戏,养成了习惯,脚没踢两下,情不自禁的,就下意识地引项反顾,差点四肢据地,摆个五禽戏中的“鹿形”出来。

    宋方说道:“田舍儿现在的爪牙,孙衍、唐艾、傅乔、黄荣诸辈,都是寓士。可以说,寓士,是他而今的最大班底。阿父,我前些天思得一策,可以断了他莘阿瓜的这个根!”

    “何策?”

    “效仿江左之政,在我定西推行土断!”

    “土断?”宋闳停下了运动,抚须思忖稍顷,说道,“这确是个计策。”

    宋方说道:“何止是个计策,此诚妙策!阿父,你若不阻我,在朝上时,我就把此议提出了!推举他莘阿瓜来当这土断的主事,瞧他何以应对!”

    宋闳叹道:“黄奴,你本来是个有见识的人,自先王薨后,你怎么一日不如一日,越来越不成样了?你看看人家张道将,遇挫以后,日有长进;你呢?无进而退!‘智相’是你的字,你自问你现下,还有半分‘智’‘相’么?思前不顾后!”

    “阿父,你此话何意?”

    “你就是推举了他,他不会辞么?且此策怎能由你提?你这不是在为我宋家招寓士为敌么?黄奴,你此策不错,然此策万不能出你之口,你知道最好的办法是什么么?”

    “是什么?”

    “是由莘阿瓜之口,提出此策!”

    断,有绝对、一定的意思。土断,就是整理户籍,把侨民、寓士的籍贯落在本土。

    江左朝廷从迁鼎至今,前后进行过两次土断。

    每次土断,都会受到侨民百姓和不少寓士的反对。

    这是因为:对士人来说,一旦落籍本地,他们就失去了原本籍贯的名号。比如羊馥、羊髦兄弟,他俩的祖籍是泰山郡,泰山羊氏乃北地高门,说出去谁都知道,但若经由土断,把他们的籍贯改成他们现在的寓居地金城郡,那不用说,泰山羊氏的名声他们肯定就用不成了,只能改而自称金城羊氏?这算什么?虽非一个新生的士族,也与从头开始差不多。

    对侨民百姓来说,江左的侨民,尽管在侨县登记户籍,然他们的户籍与土著不同,土著的户籍册用的是黄纸登记,称为“黄籍”,他们的户籍册用的是白纸,称为“白籍”。白籍,不是正式的户籍,可以不用交税、服役。如改成黄籍,侨民百姓就要从此负担沉重的税役。

    综合两者,也就是说,土断将会大大有损寓士、侨民百姓的既有利益,这样,他们又岂会不反对?

    定西国中的情况,寓士这方面,与江左是相同的,侨民百姓这方面,与江左有点不同。

    陇州的人口少,早就对侨民也征税、调役了,但相对而言,侨民的负担还是没有土著百姓那么重的。定西如行土断,可以预见到,必与寓士相同,这些侨民百姓也势必会怨声载道的。

    正如宋方的分析,莘迩的基本盘是寓士,土断此事,寓士定不乐见,从这一点说,宋方的此策是个好法子;但又正如宋闳所说,这个事情,不能出自宋方提议,要想达成削弱莘迩“党羽”的目的,就必须,也只能由莘迩自己提出。

    宋方被仇恨和愤怒烧昏的头脑,因了宋闳的提点,清醒了三分,亦醒觉过来,说道:“啊呀,阿父,好在你绊了我一脚,不然我真要做下错事了!不错,这事万不能由我宋家的人提出!只是,阿父,你说最好由田舍儿自提此事,他,会提么?”

    “让我想想,看有没有什么法子。”

    却是眼界决定了格局。

    一年多前,还是个小人物的莘迩,经过挣扎和奋斗,在这个时空中站稳了脚后,凭着前世的见闻,已把目光投到了更辽阔的远方,投到了海内,所谋所划,都是高瞻远瞩。

    数十年来,都是显贵陇州的宋闳,限於见识,其目光却犹今尚只能在定西小朝廷这一亩三分地中打转。

    就在宋闳与宋方说话的同时,东方千余里外的咸阳,有一人恰好提到了他的名字。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