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策行三国 > 第2340章 河内司马

第2340章 河内司马

    孙尚香顺利通过了军师处质询,只是没能如愿得到优级甲等的最高评价。

    这倒不是她的方案不够好,又或者军师处太严苛,而是因为王兄孙策的一票否决制。孙策认为这个方案持续的时间太长,动用的资源太多,稳健有余,考虑不周,算不上完美,必须降一级,只能评优级乙等。

    孙尚香说不上生气,却多少有些气闷。合三人之力,努力了这么久,还是差那么一点,却被王兄一句话否决了,要说不郁闷,绝对不是实情。

    陆逊、徐节倒是很坦然,陪着孙尚香出了中军大帐,赶往黄河边的大营,一路上开导孙尚香,解说孙策的良苦用心。孙尚香毕竟还是个少女,又对王兄没什么成见,很快就恢复了兴奋,兴致勃勃的讨论起进军河内的事来。质询通过,进军河内的任务已经落在她的肩上,接下来终于可以大干一场了。

    他们且说且行,很快就到了大营门。大营前站着一个孤伶伶的身影,在初夏的月色中看起来格外落寞。孙尚香很奇怪,自从进驻河南之后,常有人来拜访,但等到半夜还不肯走的人却不多。

    “那是谁啊”孙尚香勒住坐骑,问了一声。

    “司马朗。”陆逊早就看到了那个身影,催促道:“别理他,入营吧。”

    “又是他”孙尚香挠挠头。司马朗多次求见,都被陆逊拒绝了,以至于她这是第一次亲眼看到司马朗本人。陆逊对她说,司马朗是司马懿的兄长,司马懿效忠刘备,鼓动河东世家起兵,如今刘备兵败身死,司马朗来求见,无非是想为司马懿甚至温县司马一族求情。兵法有云,战败而降,绝不姑息,否则投机的人会越来越多。她觉得陆逊说得有理,采纳了他的建议,一直没有见司马朗。

    可是今天,看到司马朗一个人站在这里,她不免心生不忍。夜露深重,即使身体再好的人经了夜露也会生病,更何况司马朗夏衣单薄,在这里等着又不能吃饭,腹中早就空了。

    孙尚香犹豫了片刻,还是拨转马头,向司马朗走去。徐节要拦,陆逊抬手虚按,示意她不要出声。孙尚香来到司马朗面前,勒住坐骑。

    “足下是”

    见孙尚香过来。司马朗大喜过望,快步迎了上去,躬身一拜,递上名刺。“河内温县士子司马朗,字伯达,见过三将军。”

    “原来是司马君,天色这么晚了,你怎么在这里”

    “朗求见三将军,闻说三将军去见吴王了,担心错过,故在此等候。得见三将军,三生有幸,些许辛苦,不足挂齿。”

    孙尚香下了马,挽着马缰,打量着司马朗。司马朗身材高大,比孙尚香高出半头,此刻却低着头,弯着腰,恭恭敬敬,头都不敢抬。孙尚香心知肚明,心生怜悯,她刚要说话,陆逊走了过来。

    “司马伯达,你见三将军也没什么用,还是回去吧,令弟司马仲达自己选择了那条路,就只能自己负责。就算要请降,也该他自己来。”

    “陆军师,舍弟仲达”

    孙尚香摆摆手,打断了司马朗,也拦住了陆逊。她知道陆逊对司马兄弟没什么好感,不可能帮他们。“司马君,大王已到洛阳,你直接去见他吧,其他人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司马朗拱手施礼。“多谢三将军指点。”他抬头看了孙尚香一眼,又道:“三将军虽是女子,不让须眉。若三将军进兵河内,乃河内百姓之福。”说完,向后退了两步,躬身又拜了一拜,转身去了。

    孙尚香很惊讶。她没想到司马朗这么干脆,一点也不纠缠,说走就走了。

    陆逊叹了一口气。“三将军,他在此苦等,求的就是这一句话。你看着吧,他肯定现在就去求见大王,而且是托着你的名义。”

    孙尚香将信将疑。

    司马朗离开孙尚香的大营,转身就来到中军求见,递上名刺,特地说明刚从三将军大营来,奉三将军之命求见吴王。看守中军大营的将士本来打算赶他走,可是一听说是孙尚香让他来的,倒不敢造次,立刻向中军通报。

    孙策刚刚结束军师处的质询,回到中军大帐,正准备休息,听说司马朗求见,还有小妹孙尚香的介绍,也有些意外。他考虑了一番,还是让人将司马朗请了进来。马上就要进军河内了,他也想了解一下温县司马氏的动向。他一直没弄明白为什么司马懿会效忠刘备,尤其是在刘备已经败亡的情况下。

    司马朗进了帐,站在孙策面前,双手抱拳,举过头顶,身如磬折,施了一个大礼。

    “河内温县司马朗,拜见大王。”

    孙策与司马朗差不多高,当司马朗躬身行礼时,他即使坐着也能看清司马朗肩头被露水打湿的深色,缁冠显得更深,带着浓浓的寒意和沉重。

    “伯达深夜求见,所为何事”

    司马朗明显愣了一下,迟疑了片刻。“大王兵临河内,河内士庶惶惶不安,朗不自量力,来见大王,恳请大王以苍生为念,恩泽河内,莫作无辜杀戮。”

    孙策不禁莞尔。这司马朗真会说话,明明是为自家谋出路,偏偏说是为河内百姓求情。“伯达为民请愿,不惧艰险,令人敬佩。只是两军交战,伤亡在所难免,孤也不敢保万全。倒是有一件事,孤想请教伯达,既然你们不愿河内百姓受刀兵之苦,为何依从刘备,抵抗王师据孤所知,你们当初可是依附袁氏父子的,如今袁谭都降了,你们为何执迷不悟”

    司马朗一声轻叹。“大王有所不知,河内乃京畿首善之地,百姓安居乐业,无有武备。刘备乃是汉朝宗室,先帝所封之中山王,有步骑数万,河内既无力,也没有理由拒绝他入境。虽闻大王仁厚,但诚如大王所说,两军交战,虚虚实实,谁能辨得清真假舍弟奉中山王之命入长安,居留数月,奈何杨长史为法正所拘,不得自由。长安生变,舍弟滞留数日,本欲向杨长史面请,杨长史又公务繁荣,无暇顾及。舍弟有王命在身,不得不回河内,这才造就今日之误会,本非自愿。其中原由,请大王明鉴。”

    孙策沉默不语,心里却犯了疑。之前卫觊就指责杨修歧视他们,如今司马朗又说杨修不肯向司马懿传达精神,导致司马懿不得不跟着刘备一条路走到黑,看来绝非空穴来见。杨修出身高贵,犯了公子哥脾气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但这样不利于统战。之前派他去长安做长史,是希望利用他杨氏子弟的身份团结老臣,压制其他派系,现在看来有利有弊,再让他主政关中并非万全之策。

    “令弟仲达何在”

    “在邘城,或者天井关。”

    “你写信给他,就说孤想见见他。”

    司马朗长出一口气,拜倒在地。“多谢大王。”

    孙策看看司马朗,又问了一些司马朗的个人情况,得知他年逾三十,之前在郡中做过郡吏,后来又在朝中做过郎中,有一些施政经验,便让他过两天再来一趟,去见河南尹庞山民。

    司马朗千恩万谢,告辞而去。站在大营外,看着天空的明月,他情不自禁的落了泪。一个多月的坚持终于有了结果,孙策不仅愿意见司马懿,还打算任他为吏,不管是多小的官,总是个,至少温县司马不会遭受灭顶之灾了。

    他不敢怠慢,生怕错过机会,回到借宿的民居后,连夜给司马懿写信,一早就派人送出,又小寐了片刻,鸡鸣即起,洗漱停当,准备去洛阳城求见河南尹庞山民。谋一份官职事小,在吴国立足才是最重要的。

    司马朗赶往洛阳城的时候,孙策召见了郭嘉,共进早餐。他将司马朗昨夜求见的事情说了一遍,问郭嘉的意见。郭嘉一点也不意外。杨修从长安发来的消息首先要经过军师处,现在则经过军情处,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些其他的信息渠道,杨修的一举一动,他大多清楚,贵戚公子眼高于顶的习气,他也心知肚明。

    “大王觉得杨德祖对稳定关中不利,想调他回来,臣可以理解。不过臣不觉得他这么做有什么不对。”

    孙策一边喝着粥,一边说道:“说来听听。”

    “河东、河内、河南并称三河,不仅是京畿要地,更是宜耕之所,古来殷富,人才辈出,大宗豪族比比皆是,秦汉以来天下安定,三河强宗横行,孝武时王温舒守河内,三月间扑杀千余家,犹称未尽其事。”郭嘉边吃边说,声音有些含糊,不过孙策早就习惯了,总能听得清楚。“光武起于南阳,定都洛阳,以南阳、汝颍、河北为重,压制三河,就是不愿三河豪族势大,左右朝廷。”

    郭嘉吃完,抹了抹嘴。“三河乃三代所居,千余年间,三河人一向以国人自居,鄙视他乡之人,就连河南、汝颍在他们眼里恐怕都是野人。大王起于江东,若不借征战之机剪除三河豪族,难道等天下太平了再下手至于司马懿,其人有狼顾之相,恐非忠义之臣,不用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