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明末之兴汉 > 216.得罪金州军的下场

216.得罪金州军的下场

    “好,兴汉高风亮节实在令人佩服。”陈新甲对于鲁若麟将战利品的大头都送给沈志祥很是欣慰,虽然陈新甲知道鲁若麟不缺那点东西,但是能够主动将到手的东西送出去仍然很难得。

    “多谢鲁大人。”这句话沈志祥说的倒是真心实意,现场遗留的鞑子尸首几乎人人着甲,有的还不止一层,有了这些铠甲,沈志祥重新征召新兵补充队伍就要容易得多。

    要说沈志祥有没有后悔主动请战,还真有。虽然他也希望自己的部队得到血与火的锻炼,真正成长起来,但是出道的第一场大战竟然如此惨烈还是出乎了他的意料。

    伤亡过半,放在任何部队都是毁灭性的打击。好在最后还是打赢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沈志祥的这个精锐部队如果能够从这次的大战中走出来,那么强军的雏形就已经具备了。框架已定,基础已有,用剩下的人做骨干,用心经营,日后还是很有可能成长为一支劲旅的。

    要是天津军无法从惨重的伤亡中走出来,心理阴影过大,这支部队也就废了,还不如花费精力重新组建一支更划算。

    “沈大人,你部伤亡比较大,我现在将民夫们交给你管理。这些民夫里青壮居多,又都是天津人,能够报名随军出征,胆气应该是不缺的,都是很好的兵苗子,能不能把他们弄进你的天津军就看你的本事了。”鉴于天津军已经被打残,鲁若麟让沈志祥优先从民夫里补充人手。

    “谢鲁大人,本官知道了。”沈志祥听到这里也是眼睛一亮,心里就琢磨着怎样才能将那些民夫里的好苗子忽悠进天津军来。

    金州军暂时不会考虑从天津继续征召兵员,军队里天津籍的兵员已经不少了,何况朝廷对金州军从京畿附近招收人手已经非常警惕,还是不要继续刺激朝廷的好。

    除了天津军的伤亡,金州军也伤亡了六百多人,其中战死的接近一半。虽然金州军和清军的交手比天津军激烈得多,但是因为防护上做的更好,所以伤亡反而要小得多。

    总数三万多的明军伤亡近四千,这个比例已经很高了,好在作为主力的金州军基本没有受到影响,所以对战斗力的影响并不高。

    随军的医护营里挤满了受伤的士兵,不但有金州军的,更多的还是沈志祥的手下。

    对于鲁若麟肯医治自己的手下,沈志祥还是很感激的。

    金州军的随军医疗体系,沈志祥因为与黄济走的比较近,所以知道的比较多。但是想要建立医护营,不光需要海量的钱财,还要有大批的医护人员,这两点天津军都做不到,因此只能望而兴叹。

    陈新甲倒是从来没有注意过金州军的医护营,这次是第一次走进医护营,感觉什么都新鲜。为此陈新甲问了很多的问题,就像一个好奇宝宝一样。

    很多的专业知识陈新甲不知道,也不懂,但是他知道有这样的医护条件做后盾,士兵拼杀的勇气都会提升一大截,所以对医护营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因为伤兵人数太多,肯定不能带着继续前进,必须就地找合适的地方安置。离战场最近的城池就是迁安县城了,那里是离冷口最近的县城,岳托的大军已经过迁安直奔冷口,对近在咫尺的迁安清军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去理会,让迁安上下都松了一口气。实在是清军的架势太吓人了,小小的迁安县城绝对抵挡不住。

    有了民夫的加入,战场打扫进行得非常快。初步清点,战场上遗留的清军尸体有近三千具,还有数量众多的马匹以及马匹的尸体。

    对于这些战死的清军,自然没有什么好说的,身上值钱的东西全都扒了个精光,只留下贴身的衣物,最后还要被砍下首级,只留下躯干被集中掩埋。

    明军则要好一些,会尽量为每个战死的将士登记造册,再拿走随身武器,收集下个人物品回去交给亲友,简单整理一下后集体下葬。

    大冬天的挖坑埋人还是非常辛苦的,但是为了不在来年给这里带来瘟疫,这些尸体肯定是要现在就处理的,总不能扔在这里不管或者带着他们继续上路吧。

    好在这些工作都是由民夫们完成的,战士们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行军,又和鞑子干了一场,现在需要的是休息。

    有现场的士兵监督,清军的财产都被完整的收集了起来,最后会由陈新甲和鲁若麟进行分配。

    对于这些清军的铠甲和武器,鲁若麟和沈志祥商量后,决定将它们分配给民夫们临时使用,这样既减轻了大军的运输负担,又加强了民夫们战斗力,必要时这些民夫也不至于毫无还手之力。当然这些武器的所有权是沈志祥的,这是早就商量好的,最后都会交给天津军处置。

    拿到武器装备的民夫们明显非常兴奋,刚刚那场与鞑子的激烈战斗他们也看在眼里,心里是非常紧张的。要是明军打不过鞑子,他们这些民夫就是一群待宰的羔羊,下场同样好不了。甚至因为没有武器,连反抗都做不到。

    现在好了,手里有了刀,身上披了甲,再也不是脆皮猪了,感觉连鞑子也可以去打一下。当然这只是一种幻觉,真要是让他们上了战场,也只有被屠戮的份,乌合之众怎么可能干得过精锐之师。

    要说随军民夫这种事情,现场的民夫里有不少都干过,而且次数还不少。大明的军队就是这样,有多少军队就有多少随军的民夫,否则那些苦活累活脏活让谁干?总不能让士兵们去辛苦吧,那可是会影响战斗力的。所以一旦有战事,官府都会征召大量的民夫随军。注意是征召,不是雇佣,和金州军花钱请人完全不一样的。

    那些被征召的民夫不但要白白干活,还要随时面临生命危险,待遇也是极差。

    论到官府的各种差役,随军民夫是最差、最危险的那种。官兵们战死了还有可能得到抚恤,民夫战死了根本就没有人管,仿佛野草一般无足轻重。特别是这些年明军各种战事中败仗不断,民夫的死亡率也极高,所有人对应征随军是畏之如虎。

    其实鲁若麟也可以不花钱在天津征召民夫,相信以金州军的强势和陈新甲的面子,天津官府也不敢说什么。但是鲁若麟还是花钱了,而且花的还不少,要的就是保住金州军的良好口碑。当所有人都知道跟着金州军就可以发财、吃饱饭的时候,金州军的影响力就会越来越大,就会有更多的人愿意为金州军效力。

    口碑这个东西建立起来很难,维持也需要花费不少的精力,但是想要破坏它实在是太容易了,所以鲁若麟宁可花钱雇人。这样做的效果也非常明显,随军的民夫全都是身体强壮的青壮,歪瓜裂枣都很少见到,而且干起活来非常卖力气。

    一个是白干活不给钱,一个是花钱雇你干活,心态自然完全不一样。

    而且这些民夫在金州军里的伙食非常不错,虽然与士兵们还有点差距,但是有鱼有肉还管饱,这样的待遇在哪里都找不到的。

    而且金州军并没有把他们当炮灰用,平时都是待在大军的最中间,是最安全的地方。不但待遇好,而且还有额外的收入可以拿。

    像今天这样打扫战场,虽然军爷们看得很紧,而且有言在先,不敢私藏什么东西。但是事后每个人都额外得了一笔赏银,不多,却足够给他们带来惊喜了,以往这样的好事无论如何也是轮不到他们的。

    抛开战场的危险,给金州军打工,实在是比在天津城里都划算得多。

    斩首三千多的清军首级,自身损失四千多,这样的战损比鲁若麟觉得有点难看,但是在陈新甲眼里却是难得的大胜了。

    鲁若麟与清军对垒,斩首几千的战事已经有几次了,所以并没有觉得三千多的清军首级有多稀罕。但是陈新甲却是知道,别看明军与清军交战这么多年,斩首过千的胜绩却寥寥无几。否则清军的首级也不会这么珍贵,赏格也最高了。

    不过有点可惜的是三千多的清军首级经过仔细清点,里面真正的女真鞑奴不过一千多一点,其他都是蒙古人、满洲汉军之类的,也符合清军的实际组成情况。

    别看清军声势浩大,自己的本部兵马并不多,其他的多为收服的蒙古人、汉人、朝鲜人。出战时也多以清军为骨干,其他人打头阵,真正的清军主力是用来压阵和做最后一击的。

    即便如此,陈新甲洋洋洒洒几千字的报捷文书已经发给了朝廷,这可是在他的带领下打出来的战绩,是实打实的功劳,怎么吹嘘都不为过。

    杨嗣昌和陈新甲其实压力还是蛮大的,朝廷里对于杨嗣昌和陈新甲收编金州军始终有反对的声音,甚至有人已经喊出了“恐有汉之董卓,唐之安史之祸”,搞得崇祯都有些怀疑收编金州军到底是福是祸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杨嗣昌和陈新甲急需一场胜利来证明他们决定的正确,以反击朝堂上的那些敌对者。

    现在有了这三千的鞑子首级,陈新甲身上的压力陡然一空,自己的位置也终于可以坐稳了。即使后面没有任何战果,也足够他交差了。当然了,如果能够扩大战果更好。战果越大,杨嗣昌和他在朝廷里的威信就会越高,也会更得崇祯青睐。

    三千多的损失并没有使巴哈纳伤筋动骨,他是自觉不敌主动撤退,而不是战败逃亡。所以清军又重新在金州军前方的必经之路上集结驻扎起来,打定了主意要和鲁若麟耗到底,拖延时间好让岳托出关。

    这也是清军的优势所在,骑兵的高机动性使得他们始终掌握着战场的主动权,只要不是自己作死,真的是进退自如,是明军和金州军羡慕不来的。

    与明军交战失利之后,巴哈纳马上将情况详细汇报给了岳托,并请罪求罚。

    岳托在巴哈纳遇到金州军主力的时候就接到了巴哈纳紧急送来的情报,对于明军的兵力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听到明军的总兵力不过三万人左右,岳托一点也没有觉得轻松多少。要知道金州军与明军不同,战斗力特别彪悍,三万多的金州军足够岳托吃一壶了。

    虽然岳托手上有四五万的人马,但是累赘太多了,并不能分出多少兵来与金州军厮杀。而且这些累赘不光需要兵马看守,还连累大军无法机动作战,清军的骑兵威力大打折扣。所以岳托一面命令巴哈纳阻击迟缓明军前进的速度,一面加紧向冷口移动。

    结果,送给巴哈纳的命令还没有出去多久,巴哈纳就再次送来了初战不利,自请责罚的文书。

    岳托还以为巴哈纳大败亏输,心忧不已,待了解了情况后非但没有责罚巴哈纳损兵折将,反而对他的应对表示赞赏。并告诫他不要再贸然发起进攻,以大局为重,保证主力顺利出关。

    迁安县城离金州军与鞑子交战的地方并不远,打扫完战场的金州军继续追击岳托,军中的伤兵则全都送到迁安县城安置。

    迁安县上下如今犹如惊弓之鸟,受不了一点风吹草动,当民夫们护送伤员进城时,县城上下如临大敌。虽然已经证实了城下的军队是明军,但是看到如此众多的伤员,迁安县还以为是哪里战败的明军跑到县城这里来寻求庇护,更加不敢开城门了,生怕惹来了清军报复遭受破城之祸。

    好在陈新甲的名头还是比较好使的,手握总领顺天府、永平府境内文武官员权力的陈尚书,是迁安县上下万万不敢得罪的。

    怀着恐惧的心情将伤兵放入城内后,金州军大败清军,清军已经逃走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全城。迁安县上下欣喜若狂,终于可以摆脱鞑子破城的阴影了。

    得知陈尚书已经出发继续追击鞑子去了,后知后觉的迁安知县连忙派人追赶上去想要送些钱粮劳军,可惜速度太慢,连送出去的机会都没有,只能尽心尽力的安置好那些伤员,刷点印象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