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正站在行宫的最高处,望着遥遥相对的韩信楼。
据说是按照左校的建议迅速的规划出来之后,在当年兵神韩信主帐的位置上修建起来的。楼中不仅供奉了韩信的石像,还收集整理了他一生中所有的传奇经历,以便于后人参观学习。
刘正不由自主的感慨万分,一代兵神,为国而生,为国而死。抱犊寨上韩信楼,将楚汉争霸中的汉军,送上了荣耀的巅峰,却又让那些追随兵神的人含恨而终。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到了韩信那样的位置上,不能更进一步,就只能死于非命了,他挡住了身后武将们的晋升道路,还引起了文臣们的羡慕嫉妒恨。
武将的位置一直都很尴尬的,乱世英雄,到了太平盛世,就只剩下嚣张跋扈了。
功高盖主的悲剧,迫使武将们要么坐以待毙,要么取而代之,不成功就得死。
站在抱犊寨行宫的高楼上,刘正也在思考一个问题——武将与君主,真的就没有办法和平共处吗?
兴汉军将星荟萃,当华夏一统之后,将帅们的出路又在哪里呢?
没有仗打的武将,就像是没有地方可以治理的执政官,都是一副空架子而已。
尽管刘正在有意识的放慢统一华夏的步伐,可是和平的主流,依旧会在不久的将来实现。如何安置兴汉军中的将帅们,是时候提上议事日程了。
陷入反省状态的刘正,忍不住的冒出了一个念头——或许贾诩等人的安排是对的,限制兴汉军扩张的速度,从削弱提案权开始。
只不过刘正暂时还没有打压武将集团的想法,华夏尚未一统,武将仍需努力。
即便是将来完成了华夏一统,刘正也不打算压制兴汉军的发展,而是安得猛士兮攻四方。
五湖四海皆华夏,兴汉旗帜永不落。这是刘正的梦想,也是兴汉军永不止步的契机。
庞统说:“王爷,他们都到会议室里了。”
庞统口中的人们,就是刘正设计好的七人提案团。
青州沮授,所提交的议案就是——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宁愿兴汉军休兵息战,也要让孩子有学可上。
徐州杨修,所提交的议案——彭城熟,天下足。兴修水利刻不容缓,治理徐州水患,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唯一办法。
兴汉国预算有限,十几年来,兴汉军的开支占了五成以上的预算,以前有战场缴获进行补充,倒也不至于影响地方建设。
可是随着兴汉军占领徐州,兖州,冀州和一部分司隶以来,需要建设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高昂的军费开支,就是巨大的财政压力。
随着攻占黑山的战役不断的打响,如何建设就成了当务之急。
兴汉军的缴获越来越少了,根本就不足以抵消巨大的军费开支。
新占领的黑山地段,成了吞金巨兽,兴汉国已经把原本属于徐州治水的预算,转拨给黑山的基础设施建设了。
随着兴汉军的缴获收入日趋稳定,拆东墙补西墙就是无法避免的事情了。
贾诩也拿出了治理黄河的方案,这可是神补刀。黄河是什么,华夏百姓的母亲河,历代都有治理黄河的壮举,可是黄河太长了,随便一动工,刘正就得卖裤子了。
这还只是文臣集团的三个提案,其实只涉及到了两个问题——教育和治水。
至于武将方面,黄忠提出了兵农合一的民兵思想,全民皆兵的构想让老人殚精竭虑了。
刘正可不糊涂,为了兴汉国的长治久安,这个提案是无法拒绝的。
吕布的提案倒是简单,就是单纯的想要增加抗寒技术研究方面的预算。
姜维和吕玲绮已经到了狼居胥山,防寒抗冻的研究必须要加快速度了。
陈到也拿出了提案,就是建设黑山,巩固根基,让冀州发挥中原腹地的作用。
赵云是最后一个拿出提案的,代表着司隶方面鼓捣出了——河洛大桥可行性方案调查报告。
这件事情由郭嘉牵头,张宁担纲,黄舞蝶主持,甘若男亲自在河内怀县到东郡的白马城一带的黄河上,考察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才写出了这份报告。
为了预算,大家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刘正不敢想了,难怪明君不好当,这七份提案,否定哪个都不行。
可是真的敢一齐上马,那是要把兴汉国折腾成穷光蛋的节奏,刘正一想到这些,浑身上下就不寒而栗。
人穷志短,要是兴汉国陷入了财政危机,兴汉军的锐气还能继续保持吗?
刘正问:“士元,你说我的心是不是太大了一些呀?”
庞统没有回答,七份提案,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管出言否定哪一个,开口说话的人,都会成为历史的罪人。
刘正回到会议室的时候,七个拥有提案权的文武代表一齐向他见礼。
然后就等着刘正宣布最后的结果——第一个三年计划。
庞统代表着刘正宣布了最终的决定草案。
关于徐州的水利工程,兴汉国梅园政事堂采取出售十年通航权的办法,让糜氏集团负责疏通泗水,为此刘正还专门抽时间,画出了京杭大运河的草图,交给糜氏集团的负责人去操作。
至于沮授提出的义务教育,刘正也有了对策,就是让忠勇集团和刘左集团共同出资,建立一支教育基金,再号召献金侯损款,同时每年献金侯收入的一成,用于投资教育。
至于黄忠的民兵提案,刘正也提出了解决办法——协助糜氏集团修筑大运河,兵源问题由沿途的郡县解决,资金问题让糜氏集团报销。
民兵也是产业工人,既达到了练兵的目的,也解决了吃饭问题。
吕布提出的防寒抗冻,由并州铁骑牵头,轲比能等人的羊纺集团共同出资,南山大学和西山大学负责提供技术人才,基地就设立在弹汗山城,由吕玲绮负责监督。
建设家乡,义不容辞。关于黑山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人来源就是归降的黑山军,目前已经有十万人了,至于资金来源,由女儿国负责。让商人参与地方建设,这是刘正的一大壮举。总好过让斗富的人用兴汉币煮粥吧!
至于河洛大桥,刘正决定由兴汉军总部进行投资,这可是沟通黄河两岸的伟大壮举,也是兴汉国的立世根基。
至于河洛大桥的选址,刘正脑袋一抽,一巴掌拍在了中牟县北面的官渡位置上。
就剩下治理黄河的难题了,刘正决定分三步走:
一是以官渡为中心,让百姓家家户户沿河种树,种一棵奖励兴汉币十元,活一棵奖励兴汉币一百元。
按照刘正的想法,兴汉国拥有三千万人口,黄河两岸的人口占了三成。
每人每年都种树,很快就会扼制住土地沙漠化。
二是统一规划,同时建设,内河舰队参与监督,努力的实现千里长堤的伟大构想。
从东莱开始,沿着黄河水道往上修,一步一个脚印,修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长堤,至于是用浇铸的办法,还是勾砌的办法呢?
刘正仔细的考虑了一下,决定还是用浇铸的办法,千里长堤连成一体,能够承受的压力就大得多了。
好在水泥技术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已经可以烧制特殊用途的水泥了。
同时焦煤的推广使用,冶铁技术登上了新的台阶,让钢筋混凝土长堤的构想变成了现实。
三是让内河舰队抽调人力物力财力,组织黄河挖沙。上下五千年的母亲河,黄河淤沙可是上好的建筑材料。
推广万吨沙船,黑山建设需要太量的沙子,让海军内河舰队主持挖沙,实行集装箱式的运输。
集装箱式运沙,不仅可以避免装卸的麻烦,还可以降低雨后沙流的风险。
至于重量标准,以兴汉国目前的运载能力,刘正统一规定了十吨标准化集装箱。
驷马拉载,行走在宽阔的冀州大道上。
同时采取就近运沙的原则,由内河舰队组织挖沙集团,海军总部负责每吨沙补助兴汉币十元,这样一来,治理黄河的关键问题就解决了。
刘正甚至在想,是不是让铁轨马车提前问世,为了治理黄河和兴汉军的发展两不误,什么样的办法都是可以接受的。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