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韩冬晨去了办公室,看到桌面上的报纸,就留心了。
昨天看了苏小晚写的文章,还别说真的很有功底,写的很真实又贴切,并不像现在的人,写的华而不实,读着就觉得轻松,感触还深。
他也记住了苏小晚的笔名,“沐阳”,取名沐浴阳光的意思吗?不错,积极,阳光又向上。
还别说,经过他的留意,真就被他找出了一篇文,看着那个笔名,心都跟着走了。
正赶上李志宏,李指导员过来汇报工作,看韩冬晨走神还是第一次,门是开着的,但平时还没等敲门,就被察觉了,这次敲了两次门,韩冬晨才抬起头喊他进来。
走近一看,这人看报纸看的这么入迷,于是就想起,最近他也看到了几篇不错的文章就跟韩冬晨分享了下。
结果看到韩冬晨一脸与有荣焉的样子,就好奇的问了,得到的答案也把他惊着了。
诶呦,可了不得了,韩大营长家还出来个作家。
这时候知识分子可是很受尊敬的,以前那段特殊时期早就过了,现在人的风气改了。
李志宏回家后就跟郑海梅说了这件事,言语里那个夸赞和羡慕啊。
郑海梅虽然面迎合他,也表示了钦佩,内里都恨的牙痒痒了,这新来的农村丫头,可真是能折腾。
同时,心里也暗暗下了决定,哼,自己也是念过高中的,也不比她差,她能写我也能,接下来的一段子,也开始奋发图强了,绞尽脑汁写了点文章。
但是邮寄出去要么没回音,要么都是退稿的,搞的郑海梅又恨又沮丧,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可没多久这件事全军属院都知道了,韩副营长的人苏小晚是个大作家,报纸上都刊登了,每次苏小晚出去买菜都被军属院里的嫂子们的拉来唠嗑,全都是赞扬,夸赞和羡慕,有那么几天,苏小晚都不敢出门了。
就这样,陆陆续续的又接到了四封信,剩下的就没回音了,不过苏小晚也没在意,现在到手的汇票大概136块钱了,她决定去一趟城里把钱存上,顺便买些东西。
这一天,天空晴朗,阳光明媚,苏小晚穿上新买的衣服,小白运动鞋,牛仔裤和白色暗纹的立领的小衬衫,背着牛仔包,扎着马尾辫就出门了。
军属院的嫂子们很的和她打招呼。
因为最近养的好,上长的虽然不多,但是脸却白了很多,加上俊秀的五官,修的衣服。
这样的打扮满面的青气息,时尚又美丽,和刚开始来的时候,已经判若两人。
人靠依着马靠鞍,虽然以前也灵气,但是,给人的感觉完全是两个样子。
刚来的时候是文静乖巧的好孩子,现在却给人的感觉是一种活泼,开朗更加的自信,也更加的迷人,虽然还没长开,但是一颦一笑间,也让人移不开眼,再加上如今在军属院里嫂子们心里的地位,就更得大家喜欢了,美之心,男女皆宜嘛。
到了城里,把汇票换完后,就去了最近的供销社,又去多买了几双鞋底,苏小晚打算给陈大娘和吴大爷他们也做双拖鞋,还有曹蕊那妮子,虽然,两人表面上有年龄差,但是,内里大家是同龄人,相处的还是很愉快的。
因为这次就苏小晚一个人,手里又有钱,所以逛的很细致,又买了一些用品,像头绳啊,袜子啊,水杯啊,茶叶什么的,见着了都拿下,现在的钱还不多,大件的是买不成了,小件的先买着。
又去买了两块布,一个比较柔软做了睡衣,七分袖,蝙蝠衫样式,蓬蓬裙,过了膝盖的,领子是个小v领,穿上去宽宽大大的最舒服了。
另一块布比较硬,有点像帆布,做了一个围裙,因为样式简单,又不赶时间,在那等着做完才走的。
之后又去买了些蔬菜和,又买了点干蘑菇,最后去卖文具的地方,得买个顺手的钢笔和稿纸呀,一直用的都是韩冬晨的也不好不是。
正在苏小晚认真挑选钢笔的时候,忽然听见有人在背后叫她,而且是个男的声音,这声音有点陌生,好像并不认识。
她闻声转过头就看见,一个高一米七五左右,梳着三七分短发,脸部轮廓比较耐看,皮肤白,高鼻梁,双眼皮大眼睛,带着一副眼镜,穿着一条直筒裤,一件白衬衫,整体给人一种温文尔雅,文质彬彬的样子,用当地的话说,就是一典型的文化人的穿着打扮。
不过,这个人苏小晚感觉有点熟悉,但是也没想起来是谁,满面疑惑的眼神看着他。
冯建斌的笔记本用完了,正好这节没他的课,就到了离学校最近的供销社来买,一进来就看见了这个青靓丽的背影,穿着打扮比现在人要洋气很多的女孩在那挑选钢笔。
他要买笔记本正好要路过她那,只是走近后,看到那个侧脸感觉非常熟悉,等到拿起了笔记本才想起来,这不是小晚嘛,但又有点不确定,可就这样错过又不甘心,于是就上前试探的询问看看。
等看见全貌以后还真是苏小晚,长长的睫毛,纯净的大眼睛,只是以前圆圆的小脸不见了,现在都瘦出尖下瞌儿了,体有些单薄,但是,现在比小时候更加的耐看,也更漂亮了。
冯建斌满心欢喜,脸上露出大大的笑容,激动的说道:“小晚,是我,是我,是你建斌哥啊”。
这时候苏小晚也想起来了,这不是原主的那个竹马吗?长的是不错的,看上去也斯文的,不过这样的人苏小晚见多了,21世纪的大熔炉什么人没有,别看仪表堂堂的,内里什么样还不知道呢,有待观察,何况还和她堂妹扯上了关系,也不知道,有没有被她堂妹得手。
“建斌哥,真的是你啊,真巧,你是在这里念大学吗?”
冯建斌高兴的说道:“恩,是呀,不过马上就要毕业了,我现在在这附近的中学实习呢,等毕业了就分配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