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豫和苗晋卿相视一眼,知道书信已经起了作用。两个人拱手告退,走出御书房。
等两个人走后,李享立即吩咐道:“来人,多点烛火。”
“是,陛下!”小太监又拿来几只烛台点着后放在书房里。
肃宗再次拿起眼前的书信,从头又看了一遍。这次他翻来第四页,上面写了王震正在研究的几项技术。其一就是筑城墙盖房子的水泥。第二项就是炼铁之术。第三项就是经济发展理论。书信最后说道:“下,我从马上摔下来,似乎明白了好多事。也许是死过一次,明白了人生的真谛!明白了父母家人对于自己重要,明白了兄弟对于自己的友。明白了做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真正意思。也许这是我给你最后一次忠告。所谓功名利禄全是云烟,莫为功绩蒙了双眼,莫为生气昏了头。臣弟所研究的几项技术记录都在岭南。如果我有不测,下派虏虏去岭南向我妹妹索要即可。”
肃宗一连看了五遍,这才放下书信。喝了一口茶,双眼望天道:“大郎,乃大唐之福星也。朕就是舍了这皇位也要保全他。”
说完后,又叹口气。现在自己也是无能为力。但是,自己把王震救下来还是可以的。问题是怎么解决朝堂的争斗,怎么让大唐走入正轨。
夜色阑珊,三更天快过了。御书房里依旧灯火通明。而且,肃宗下了令,不许打扰他。所以除了管烛火的小太监,没人敢进御书房。
四更天了,御书房依旧没有动静。此时的肃宗正在激动的手发抖。为啥呢,他看了十来遍书信,突然发现第三张纸有些厚。然后他搓了搓竟然是两张纸粘在一起。他小心翼翼的打开,里面一张竟然是当今世界的轮廓图,这让肃宗怎么能不激动。说的再多也不去亲眼看到,一看不要紧,才知道大唐的疆域确实不大。坐井之蛙的感觉越来越强烈。救下王震的想法越来越强烈。
做事总得追求两全其美吧!如何才能做到呢?肃宗陷入了沉思……
破局,破局,如何才能破眼前这个局呢?玄宗和那帮朝臣就像一座山一样压在肃宗李享的头上,让他动弹不得,就别说再有所作为了。李享真的是想破的头皮,也无法解开这个死局!
四更半了,要看就要到了上朝的时候,李享依旧睡意全无。嘴里叨咕着两句话:破局,破局怎样破局。
李享突然停止了沉思,因为他想了半夜也没有想出结果开。就是再想到落也是无济于事。从书架上抽出两本书籍,在上面寻找关于破局的内容。一刻钟后在
一本书上看到了一些内容。
破局,不破不立。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如何才能破了呢?如何才能作为旁观者?如何才能置事外的考虑,把这个死局打破?
“陛下,该去上朝了。天都破晓了!”门外小太监提醒道。
“破晓!哈哈,对,不破不立。必须破了他们根基才行。他们的根基不就是朕么?哈哈~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这样才可以两全其美。不,应该是三全其美。”肃宗突然大笑着说道。
小太监一句话提醒了他,他笑着冲门外小太监说道:“朕一夜未眠,稍休息片刻再去。”
得到了想要的答案,神经一放松,肃宗躺下足足睡了一个时辰,这才又被叫醒。因为朝堂上的大臣都等不及了。
今早朝本来是要解决王震的子,结果大臣都来了,唯独不见皇帝陛下。这样一来,大臣都纷纷猜测。是不是肃宗李享变卦了。因此,玄宗一派的大臣都皱眉不止。他们心里着急啊,都安排好了,等陛下来了一鼓作气将王震置于死地。最不行也是个充军发配,让他永世不得翻。可是没想到李享迟到了。
李光弼、裴冕一群大臣一副有成竹,蛮有把握的样子。房管和苗晋卿,李豫都低头不语。不知道昨晚的那封信到底有没有管用。可是今一直勤勉的肃宗没有按时上朝。苗晋卿觉得有几分可能。就是不知道陛下是如何想的?无论如何,今必须保下王震。谁说都不可以!
足足等了一个时辰,肃宗李享这才溜溜达达的走了过来,脸上还带着久违的微笑。一群大臣都纳闷不已,这皇帝陛下怎么了?昨散朝的时候还一脸的愁容,可是今却喜上眉梢。这是得到高人指点了?还是圣人陛下的默许了!
“陛下驾到!”小太监一声高喊。一群大臣立即躬行礼喊道:“臣参见陛下!吾皇万岁!”
“呵呵,免礼平。”肃宗李享笑着说道。这次是真的高兴了。苗晋卿站在房管边,偷偷的看向李享。看到皇帝陛下的笑容不是装出来的,而是发自内心的笑。苗晋卿心道陛下应该做出决定了。不管是好使坏。就是豁出这一的官位,也要把王震保下来。最低限也是生命无忧!
就在此时,李享开口说道:“众位卿,昨朕收到了千牛卫的消息。看的太兴奋,竟然看到了四更天才迷糊着了。所以迟了。来人,把消息拿出来读出来。让众位卿都听听。也好松口气。这么久了,北方终于有了好消息了。”
“是,陛下!”小太监答应一声,走到前面就开始读千牛卫发来的消息。
“六月初三,王震带人到范阳。范阳城到处污水横流,房租倒塌。全城空无一人。百姓大部被叛贼史思明带走。王震没有带人进城,而是带领部下清理范阳城。污泥,粪池,河沟全部清理一遍。”
“六月初八,百姓都陆续回乡,相互帮助重建家园。虽然都回乡了,可百姓都暗暗担心以后的生活。没粮食吃在哪里也不好过。”
“六月十五,王震的三哥刘远带粮食十万担到达范阳境内。王震以工代赈,让百姓帮着运粮。百姓看到粮食,随即安心下来。……”
“陛下,臣有奏!”突然有人打断小太监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