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不负大明不负卿 > 第952章 易立竞式拷问

第952章 易立竞式拷问

    “既然你们不说,那朕来说。”

    朱翊镠扫了在座三位一眼,接着音韵铿锵地说道:

    “如果说大明政治清明,你们真的不觉得心虚吗?为什么朕一登基,就要坚决恢复考成法,又要推行京察,难道你们心里真的没数?不就是因为政治不够清明的缘故吗?

    “老百姓盼清官,但历朝历代,为民做主的清官莫不都寥若星辰。想大明开国洪武皇帝吏治极严,记得那时有一个户部主事贪污了十两银子被人告发,洪武皇帝便下旨给他处以剥皮的极刑。然而看看现在怎样呢?

    “去年朕还在江陵,听说襄阳一位知府调任新职,携了眷属家资上路,走到武昌府住进驿站,半夜里被一个小偷偷走了一只箱子,那位知府却不敢报官捉拿。后来地方捕快因为另一宗案子捉住那个小偷,小偷一并交代了那件事,大家才知道被偷走的那只箱子里满满登登装的都是白花花的银子。

    “这便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真实写照!想必你们也心知肚明,这样的事情只是个例吗?那些白花花的银子后头,到底藏了多少敲肝吸髓的贪墨劣迹?又有多少百姓被敲诈得家破人亡平无立锥之地?

    “尽管张先生整顿过吏治,眼下的情况也有所好转,可贪、散、懈依然是官场三大顽疾。贪乃万恶之源,只要手上有那么一点儿权力,就想着贪,朕实不想多说,你们也都清楚。

    “关于散,记得张先生曾描述过,京城十八大衙门,全国那么多府郡州县都是政令不一各行其是。六部咨文下发各地,只是徒具形式而已,没有几个人认真办事,去贯彻执行,如此一来,朝廷威权岂不等于虚设?

    “还有懈,百官忙于应酬,忙于攀龙附凤,忙于拉帮结派,忙于游山玩水吟风弄月寻花问柳,好像唯一不忙的,就是自己主持的政务,久而久之,大明变成锦被掩盖下的一盘散沙。

    “此时倘若国有激变,各级衙门恐怕就会张皇失措,皇权所及怕是连京城都难以覆盖,就像这次将宛平县作为改革试点,掀起多大的浪花?此事朕稍后再与你们详谈。难道这就是你们眼中所谓的政治清明吗?”

    朱翊镠在阐述这个问题时,不断用易立竞式的拷问,目的无非是要无限地挖掘并接近真相。

    然而这样的拷问让人如芒刺背,申时行、冯保、陈炬都不敢吱声。可惜他们眼前没有水,不然也可以学“小四”那样不停喝水以掩饰心虚。

    这三位都是久浸官场之人,朱翊镠所说的官场种种行状,他们又哪里不清楚?官场痞子多,油子多,混子多,他们也曾梦想,至少有那么一段时间,梦想一位圣君能够使出雷霆手段,将官场积弊扫涤干净,但久而久之感觉自己的想法有多不切实际。

    或者说他们早已经麻木了,有多少公正廉明的官员因不满现实纷纷揭露弹劾巨奸大猾而遭暴露打击?如今他们也只能勉强称得上是洁身自好了——即便如此,冯保也不敢称。

    这是现实,他们三个岂能不知?

    正因为非常清楚,又多多少少有些心虚,所以才无话可说。

    “好,朕接着说百姓安居乐业。”朱翊镠道,“你们哪个真心认为百姓日子过得很好呢?伴伴,还是你来说吧,把王老汉的故事,也是我们亲眼所见,讲给申先生和陈公公听听。”

    “奴婢遵旨。”冯保应道,进而开始回忆讲述,“关于王老汉的故事,是奴婢与万岁爷从大兴隆寺回来时得知。王老汉是宛平县一位平民百姓,那日哭得撕心裂肺,万岁爷听见了,便吩咐奴婢上去打听,原来他儿子被官府抓走了,到底怎么回事儿呢?”

    情由是这样的:王老汉家原有十二亩田地,十几年前因为修路被掩埋了六亩,路修完,田地也成了黄沙碎石,根本无法开垦。因此他家中实际的田地只剩下一半了,可每年纳粮派夫,却依旧要按十二亩计算。

    王老汉家虽多次请人写帖子到县衙说明缘由,均被打了回来。因为纳粮册里的数据,早已进入朝廷的鱼鳞册。户部每年都要根据鱼鳞册上的数据,征收粮赋摊派丁税。

    就是说如果宛平县少了六亩,就该县衙自掏腰包纳粮交税。因此这件看似简单的事情想解决它却并不容易。王老汉家抱了这天大委屈却求告无门。每年交纳皇粮一厘一毫不能少。

    丁门小户人家,日子本就过得拮据艰难,这样一来更是雪上加霜。六亩田地要交十二亩的税,若遇上丰收年,多少还能勉强度日,可如果遇上灾年,全家生活完全没有着落了。

    关键是几年积欠下来,王老汉一家披星戴月勤扒苦做也交纳不清,折合税银将近二十两,穷苦人家从哪凑去?朱翊镠登基即位,倒是免去了一大半的积欠,可还欠着八两税银。

    税吏去王老汉家催租,他们确实拿不出钱来,加上心中又有气,觉得朝廷不管他们死活,王老汉儿子便与官差顶了几句嘴,结果被抓走了。

    大概就是这么个情况。

    冯保绘声绘色地讲完了,最后还补充道:“万岁爷觉得王老汉一家可怜,所受的冤屈与不公也没有得到当地衙门有效解决,所以让奴婢送给王老汉家十两银子,让他将儿子赎回来。”

    说完冯保看了朱翊镠一眼。

    朱翊镠又开始易立竞式的拷问:“王老汉家冤吗?像他那样苦日子的人家你们是不是觉得大明不多呢?他家还有田地,可你们想过没有田地的人家吗?百姓安居乐业你们知道有多难吗?”

    几百年后,在朱翊镠看来百姓都难以称不上是安居乐业。百姓手中是有田地也不用交税,反而还有农业补助,可农村已经空了,只剩寂寞的老人与穷苦人家的孩子,谈何安居乐业?

    更遑论是已经历经了两百多年、正在走下坡路的大明王朝。

    申时行、冯保、陈炬沉默,也不敢抬头与朱翊镠对视。

    “你们是朝廷的顶梁柱,是朕的左臂右膀,今天召你们来,就是要郑重地告诉你们:宛平县的试点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我们不是要问豪强权势大户同不同意高不高兴,而是要问百姓同不同意高不高兴。”

    稍顿了顿。

    朱翊镠接着道:“朕知道外头的舆情早已经沸腾起来,你们都很担心。申先生急着觐见,也是为了这件事。朕便与你们好好说说,无论你们同意与否,朕希望你们心平气和地听完,然后静下心来好好琢磨接下来该怎么做。说得再好没用,做才是王道,不做永远不知道行还是不行。”

    申时行、冯保、陈炬正襟危坐,身子挺得笔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