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寅时末。
侯永一步跨出,便来到正院之中。
此时侯林等人已然在此等候,车辇业已备好,只等帝使前来了。
卯时正,帝使缓缓踏出厢房房门,并在以为先天长老的带领下,缓步走至正院。
侯永行礼,帝使还礼,相互客套两句,便纷纷上了车辇,往帝都而去。车辇速度极快,极限之下万里路程仅需一个时辰左右,是以陶山郡离帝都虽远,却也耗费不了多少时间。
路上,侯永便传音问道“礼物都准备好了吗?”
“都妥当。”侯林回到。
这个世界,给皇帝送贺礼这方面,自古以来便有着相当明确的规定——诸王送“圭”;公侯君及万石三公、外戚贵胄送“璧”,皇子王子送“琮”;九卿送“璋”,大夫,即比二千石至真二千石官僚送“琥”;剩下的送“璜”。
这圭、璧、琮、璋、琥、璜,都为六玉之一,乃是由上好美玉雕琢而成的重要礼器。
上古之时玉王同字,玉赠王,正是此理。这儿的王可不是指诸王,而是天下共主。
侯林为侯,入京面圣致谢,需要执璧献于今上。
除了玉器为礼外,还有另一道赠礼——鹿。
鹿在此世有着重要的意义,除了代表长寿、福禄之外,还寓意着江山。
有典故称,前朝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又有群雄逐鹿等说法……虽然此鹿其实非彼鹿,逐鹿之所以成了典故,乃上古三皇五帝时期,划分远古时代与文明时代的重要转折标志的“涿鹿之战”,有时涿鹿通假为逐鹿,名义就来了。
莫说两个“鹿”同字,就是同音,都会受到人的追捧,是以鹿便渐渐被赋予特殊意义,于此世代表着江山、权柄。
赠鹿于今上,便是代表着臣服,意味着愿将所有的权柄都上交给皇帝,同时也表明,自己的权柄统统都来源于皇帝。
同样,皇帝收礼——即玉与鹿——之后也要称谢,并给献礼的臣子勉励,还需要还礼。臣贺君,君谢臣,乃是重要礼仪,也是天子与诸侯勋贵士大夫共治天下的一种表态。
皇帝还的礼,基本与群臣等同,收圭还圭,收璧还璧,丝毫不占便宜。只是鹿没法还,它代表着江山与至高权柄,皇帝不可能与人共享。
是以收了鹿,皇帝会视臣子等阶,还以羊羔、大雁或雉鸡,代表着下放给臣子的部分权力,也同样表明与诸侯勋贵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决心。
而玉璧好说,抓在手里就行,小鹿就麻烦了,得保证鹿的精神,不能死气沉沉的,又不能让它嗷嗷乱叫甚至放屁拉屎,否则一个君前失仪的罪名,就能把侯爵爵位给薅了。
关键在宫中,任何术法都会失灵,无法使用,哪怕宗师级高手也无法以灵力操纵怀中之鹿,这就很让人绝望。
好在鹿不需他们亲自抱,找个副手抱着就好了,出了事儿副手必死,但他们机灵点又得恩宠的话,说不定能苟一条命下来。
所以各大家族往往都会早早的专门驯养好一批灵鹿,胆大听话,在献礼之前还会特地清理肠道,尽量保证啥事儿没有。
否则也只能自认倒霉,等着抄家灭族了。因“失礼”而获罪,哪怕是最亲密的政治伙伴,也不可能出手相救——所谓礼法说白了就是统治工具和统治依据,“失礼”便是违背游戏规则,而违背规则的人,只能出局。
或许将来会有人推翻礼法,重建礼法,但绝不会是他们这帮既得利益者,他们就在阶级内,享受着阶级内的便利,想要重新洗牌,绝对没好果子吃。
背叛自己阶级的,自古都没有好下场。
比如侯永所知的商纣王。
……
到了辰时四刻,一行人的车辇便已经跑过三万四千余里路,来到位于镐州与茫州交界处的帝都城外百里处。
依礼法,到了这儿,他们就不能再如此迅速的前进了,必须放慢下来。
又往前走了约莫二十里路,便见一队甲胄在身的骑兵。
当先的帝使车辇一停,后边侯永等人车马同样停下。
为首一杂将军见了,便骑在马上,高声喝问道“可是帝使与陶山侯当面!”
帝使车辇中深处一只手,手上捏着块玉牌。
将军脸色立刻恭敬下来,颔首抱拳“见过帝使,见过陶山侯!末将奉命在此迎接,请诸位随吾入城面圣。”
“请。”帝使轻声回道。
“请!”将军回了一句,尔后策马转身,高喝“迎帝使返京!迎陶山侯入京!”
诸甲士应声高喝“迎帝使返京!迎陶山侯入京!”
“开路!”
……
九十里路程,众人整整走了半个多时辰。
入帝都,又是一系列繁杂的检查,尔后继续往皇宫行去。
帝都没有名字,就叫帝都,地极广,城墙东南三百里,南北二百七十里。连带周遭千里地,并未京畿,受朝廷直接管辖。
京畿之内,屯兵极多,单纯粹的作战部队便有三百二十万,皆为精锐,最差也有后天三重实力,分为骠骑、车骑、卫三部,分受骠骑将军、车骑将军与卫将军统辖,实力之强,堪称天下雄。
皇宫同样无名,却分南北二宫,北宫为皇帝及太后、皇后等后宫之人起居生活之所,南宫则为奏事议事及皇帝接见朝臣之所。
侯永等人此刻去的便是南宫,皇帝与德阳殿接见侯永。
又走了约莫百里,花费近一个时辰,他们方且抵达南宫朱雀门外,再次接受检查。入宫检查比入京检查可严格多了,帝使、侯永都必须下车辇,除去刀兵锐器,后复上车,行十里,达德阳殿外,才再次下车。
尔后,侯永、侯林、侯洪道、侯晓军等二侯二君分别执玉璧,剩下四名先天长老各自抱着一头麑鹿——即幼鹿——恭恭敬敬的站在德阳殿外十八丈处,低眉躬身等候。
帝使则同样低下头,朗声道“臣赖陛下信,奉天命南行,宣陛下敕旨于陶山侯府,今平安返京,特此叩见陛下复命。”
略微一顿,帝使又道“禀陛下知,今有陶山侯永、秦阳侯林、永堰君洪道、川海君孝军等,欲面谢陛下,为陛下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