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念熙之前都光注意着观察这位传奇摄影师,此刻目光跟着追过去,才发现人家身边这姑娘气质好得出奇。
啧啧啧,听着她与摄影师交流几句,然后用中文对着记者侃侃而谈,苏念熙心想,真是浪费,做什么翻译,当个演员说不定都成明星了。
然后她听见有个挤在最前面的记者说:“那您下一部电影预计什么时候上映呢?”
那姑娘笑着说:“这个就要问制作方了,再说,我也不好意思喧宾夺主不是?”
苏念熙听这一问一答奇怪得很,扭头正好看见姑娘将自己披下的那头招魂幡拢起来,露出大半张脸。
“妈呀,这是安远宁。”
安远宁,女,二十九岁。
有句话叫做什么来着,她不在江湖,江湖却永远有她的传说。
这话就很适合这位不走寻常路的女明星。
她于舞蹈学院毕业,两年后得垂青拍了部大片,据说,导演就是看上了她从未参与过演艺活动的那股子青涩劲儿。
同时,戏里女主角是个舞团的首席,因而,导演在舞蹈学院千挑万选选中了安远宁。
之后她的路途自然十分顺畅,原本,按道理来说,她就该一路借着势头扶摇直上,待到二十五六时冲上人气顶峰,然后基本上吃吃老本,或是继续演戏,或是拿名气换点收入均可,倒是早有一条康庄大道等着她。
不过,世事变化,据说是安远宁那会儿卷进了一对娱乐圈夫妻的情感纠葛中。
实则人家那会儿早就离了婚,但安远宁还是被人唾骂小三,人家夫妻为求自保,也并不出来澄清什么。
安远宁一气之下远走异国,大家本都是带着嘲讽看着她离开的,谁知道这姑娘竟然在国外扎扎实实读了两年书。
而后回来,又一头扎进了话剧院,开始时,其实演技算是青涩的。
可一周两场这么下来,虽然辛苦,却让业内人士明明白白看见了她的成长。
也有人时不时找她去拍个电影,每回交出的成绩不错,算是观众心中票房演技的保证了。
她在话剧巡演的间隙,便去山区支教,带着孩子们一起玩耍,学习些艺术的启蒙。
或许是那里没有这样多的娱乐,渐渐开始摄影,经年日久,倒也在国际上拿过几个奖项。
苏念熙听她所说,好像正是某次领奖时认识了乔尔,两人其实喜爱的摄影内容并不相同,却意外地聊得来,反正安远宁的英语是过关的,一来二去成了好朋友。
这回,也是为了乔尔的方舟首展而特意过来站台,借此为宣传造势。
苏念熙说出安远宁名字时,手指死死地抠着陶醉的袖子,后者其实不大认识这些多如牛毛的女明星,只是感慨于女人的可怕。
不过也难怪苏念熙没有一眼认出来,现如今,哪里还有明知有记者出席还素颜的女明星?
安远宁今天就简单穿了个风衣和九分牛仔裤,裤管微微有点紧身,显出她曲线优美,匀称好看的小腿。
仗着自己一米六八的身高,居然连高跟鞋都不穿,只是踏着双最近很流行的某个牌子的旅游鞋。
她穿得如此普通也就算了,居然还是纡尊降贵地给人家大胡子当翻译。
念熙觉得,人家虽然底子是好的,可在台上化妆打扮一番,便是朵人间富贵花。
而如今薄施粉黛,只是像盆幽兰,并不如何引人注意,却于角落独自散发这似有若无的香气。
幽兰独自香。
苏念熙咂摸一下,觉得这词儿挺适合她对于安远宁的印象。
正好,他们三人见乔尔准备带着记者们先行游览一番,便跟在了后面。
老板来了,方才那位负责人自然没空再招待这几个小字辈,只是令黑毛衣的男生跟着。
他们看过了那些照片墙,觉得布展的确挺巧妙的。
展厅里其实灯光并不算太亮。
背景板主体为黑色,而每个动物肖像照片上都装饰着一抹黄,看起来既和谐又引人注目。
只有每个照片上方有个小射灯提供光源,只是照着墙上那一张张动物的脸。
仿佛它们也在看着你。
其实这些博物馆,摄影馆,美术展的效果好坏,时常被人忽略的就是布展这个部分。
苏念熙就发现蓉城博物馆的那种室内光源并不充足的布展方式,其实更加好看,更加神秘。
其实,人家每个小灯的位置,颜色,都是有着深思熟虑的。
苏念熙觉得自己只知道看了后感觉如何如何,可人家专业人士就会思考,这种布展好在哪里,差在哪里。
她突然想到这个,也是因为听说这会的展览也是他们学校艺术学院一个前辈负责的,能接到这种项目,估计也有两把刷子的。
光是想到这个场地,感觉就是不会错的。
走过暗区,前头豁然开朗。
这才是银泰整个玻璃房子的精髓,明明是室内,却处处绿意盎然,玻璃墙之间反射出某种奇妙的光泽。
苏念熙听见前头隐隐约约有鸟声虫鸣,便见负责人对着众人介绍道:“前面就是野外之音的展区啦,这些濒危动物,想必大家是没有怎么见过的,因而在这里可以戴上耳机,听一听动物原声。
有位记者上去尝试,面上浮现出微笑,苏念熙想,一定有着亚马逊热带雨林的嘈杂,那才是生机。
“哟,这里还有vr馆呢。”
这种技术如今倒是越来越多见,苏念熙也不是没有玩过,只是,这才是几年前,vr可能好多人都闻所未闻。
早有易剑兴奋地冲过去尝试,叫喊道:“哇,我在穿越热带沙漠,呀,有蛇。”
他跳脚,众人不明所以。
“对了,大家知道什么叫做冰书吗?”
安远宁将人带到一个展柜前,冰书,正是温室效应之下冰川融化在动物层面的一个体现。
苏念熙却见过有人持着另一种观点,即冰川融化或许有点被夸大了。
有时,网络上众说纷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就好像一个蕨菜,一会儿来篇文章说是抗癌的,一会儿又说是致癌的。
她如今不敢过于相信这些消息,只觉得除非拿出证据,或者甩上几篇论文,才算是勉强能相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