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赵光义精神稍好,便挣扎着起来上朝。对赵光义来说,上朝才是良药,只有坐在朝堂上,他才能精神抖擞,睥睨四方。
“众位爱卿,近日可有什么事?”赵光义问道。
吕端和寇准各自汇报了几桩政事,也都不是什么大事,便匆匆结束了。这时,一向胆小谨慎的虞部员外郎冯拯站了出来,手捧奏折说道:“皇上,微臣有本要奏。副宰相寇大人嚣张跋扈,公报私仇,做事不顾朝廷律法,全凭个人一己喜好。自他入主中书省以来,至少有二十多人受到他无端打压,或贬官或降职,请吾皇做主。”
众人都大吃一惊,冯拯与寇准的恩怨他们都知道,但却料不到冯拯敢对寇准发难。
大宋自开国以来,每年都举行春祭,祭祀完毕后,所有大臣都要官升一级,具体职位分配都是由中书省在操作。近几年来都是寇准一手把持的,因为吕端早就老糊涂了。
寇准的性格刚直暴戾,强势无比,再加上位高权重,做事情难免锋芒毕露,在给群臣分配蛋糕时,得罪了不少人。
那一年,他特别不喜欢冯拯,春祭时便将他的职位排在后面,于是一批原本比他职位低的人现在都高过了他。第二天在给皇上送奏折时,工作人员没有注意这一变化,按照惯例将冯拯的奏折仍然放在前面递上去。寇准知道后大怒,说冯拯不守规矩,还当着文武百官向皇上作了汇报。赵光义当然严厉地批评了冯拯。
冯拯委屈、冤枉、恼火,但不敢反抗,因为他知道胳膊拧不过大腿,所以这些年都忍了。
然而一夜之间,这个原本忍气吞声的冯拯突然胆大起来,这又是为什么?
赵光义皱皱眉头没有说话,王继恩下去将冯拯手里的奏折拿回来呈给皇上。赵光义翻开一看,里面罗列了二十多名被寇准无故降罪的事实。
这事对赵光义来说真不是事,那些小喽升升降降都无关痛痒,况且寇准作为副宰相,连这么点权力都没有,人家干副宰相有何意义。所以他打算象征性训斥寇准几句,安抚一下冯拯就算了。
然而这时,恰巧回京述职的岭南转运使康戬站了出来奏道:“皇上,既然说到这事,微臣也有话说。寇准现在已经权倾朝野,无人能管了,朝堂上他敢对陛下无礼,朝堂下结党营私,打压异己。目前,无论文武官员,重要职位上全是他提携上来的门生故旧。若皇上再不遏制,他若起了不臣之心,便谁也收拾不了了。”
“康戬你简直就是放屁。”寇准已经忍了很久,此时再也忍不住了,大骂道:“我寇准对皇上忠心耿耿,何来不臣之心?”
赵光义脸色瞬间变得青白,眼中杀气毕现。挥手道:“退朝吧,朕累了。”
王继恩赶忙搀着赵光义回到寝宫。
躺在床上,赵光义问王继恩:“老王,你对这事怎么看?”
王继恩笑笑说:“皇上您就安心养病吧,有皇上在,寇准翻不起大浪。”
这话说得太艺术了,虽然是含含糊糊的半句话,但赵光义已经听得非常清楚了。你活着,寇准绝对翻不起大浪,可是你就快要死了,到那时便没人能管得了他了。
没人能管,结果会怎样?赵光义脑子里瞬间出现了他们当年把黄袍披在哥哥身上的情景,浑身上下激灵灵打了个寒颤。
寇准揪着康戬和冯拯辩论,但冯拯等人一概不理,甩脱袖子就走。寇准越想越气,便进入内殿找皇上申冤。
赵光义此刻头晕眼花,看见寇准的衣服仿佛就是黄色的,上面有龙头在飞舞,他重重躺在枕头上挥手道:“你先下去吧,朕头晕得厉害。”
然而寇准刚直惯了,才不管你头晕不头晕,跪在地上说:“臣对皇上忠心耿耿,天地可鉴,请皇上为臣力证清白,否则臣没法在中书省办差。”
“你叫朕怎么证明,不得差人去调查吗?”赵光义无奈道。
“皇上,不用调查,臣这里有账簿,那些官员升降都有记录,皇上一看就明白。”
王继恩尖声说道:“寇大人,你太过分了,皇上都说了头晕,你还要他看账簿,你,你,你居心何在?”
“这是
朝廷大事,轮不到你一个内臣说话。”寇准喝道。
赵光义被吵得一阵一阵眩晕,叹道:“麻雀和耗子尚且有些人味儿,何况你还是个人。”挥手道:“带出去,朕不想看见他了。”
大内侍卫立即过来,将寇准带出万岁殿。
不多时,王继恩便出来宣旨,免寇准参知政事,改任邓州知州,即刻离京赴任。
就这样,权倾朝野的寇准灰溜溜离开了京城。
凌坤念及恩师之情,加之平时寇准对他多有照顾,便主动到了寇府,亲自帮他收拾东西,还送了一千两银子作为盘缠家用。
寇准当然不缺银子,但他很看重凌坤在他患难之中表现出来的这份情谊,遂与凌坤泪洒而别。
凌坤作为寇准的门生,其实也是这次被群起攻之的对象,很多人议论纷纷,说凌坤乳臭未干却能位高权重,完全是出自寇准的破格提拔。
按说这个时候应当和寇准保持距离才是,不过凌坤是无知者无畏,他对这些官场上的事并不是很关心,而且还有赵明月在后面撑着,也没什么好担心的。
谁想说让谁说去吧。
直至晚上,凌坤方才回到府中,将今天的事说给赵明月。
赵明月叹道:“寇大人其实没有私心,就是为人太过钢直了,不过这样也好,磨一磨他的棱角,将来三哥继位还能召回来再用。”
她万万想不到,寇准被贬,是掉进了别人精心设计的圈套中。一场阴谋已经在她母亲的带领下悄悄地展开了。
第二天,皇上没有上朝,不过王继恩却宣读了一道圣旨,封李昌龄为参知政事,全权取代寇准,胡旦为知制诰,负责中书省文书命令的起草。
这样一来,只要吕端能继续糊涂一点,中书省所有命令从决策道发布,都掌握在李皇后和王继恩手中了。好在吕端一向都很糊涂,现在更是老糊涂。
那么就可以再换句话说,整个朝廷从内宫到外臣,从文臣到武将,都已经掌握在他们手中了。
万事俱备,只等赵光义合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