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 第529章 加征三饷

第529章 加征三饷

    赚钱,不管在什么时代,都是个国际性的难题。

    太子朱慈烺在江南雷厉风行的推行一系列新政,使得税收翻了数翻,虽有成功案列在眼前,但崇祯却不能依葫芦画瓢的实施。

    首先是他出于自尊心的不情愿,作为年轻有为的在位皇帝,事事还要学的政策,这要是传出去,皇帝的颜面何存?

    更何况杨嗣昌等文臣也不会答应的,他们还坚持着从百姓身上收税,宁可得罪百姓也不愿触动士绅地主们的利益,说到底朝中的官员就是那些人的保护伞,也受益他们,怎可自断前程呢?

    皇极殿中的议事进行了半个时辰,群臣也没议出什么来钱快的路子。

    最后兵部尚书陈新甲提议道“陛下,臣建议复征剿饷!”

    剿饷是专门镇压农民起义所征收的费用,总数两百八十万两,主要征自田土,当初原议只征一年,实际上从崇祯十年起,直到崇祯十二年李自成钻进商洛山后才停止。

    崇祯面露忧色,他担心复征剿饷会让别人说自己出尔反尔,失信于天下。

    对于皇帝忧虑失信这个问题,陈新甲说道“陛下,不妨碍的,加赋出于土田,而拥有土地者,多为地主大户,上百亩的田地才多征银三四钱,小钱也!”

    崇祯依旧在纠结,到底该不该复征剿饷,正在此时,内侍传来杨嗣昌急递进京的上书。

    崇祯打开一看,扫了几眼之后面色竟然转忧为喜,赞了一声道“还是杨卿体恤朕躬”

    殿中诸臣都是大眼瞪小眼,眼下皇帝最犯愁的头等大事就是没钱,能让皇帝转忧为喜的,应该和钱有关系,莫非杨嗣昌忽然发财了,不需要朝廷接济了?

    众人眼巴巴的等皇帝开口解释,到底是什么事让他这么开心的。

    崇祯将手中奏疏递给王承恩,让其当庭宣读。

    原来杨嗣昌提议征派练饷,对外名义上是训练边兵,加强九边各镇防御力量,对付建奴,实际是为了对付农民起义。

    练饷依旧从天赋中征收,类似摊丁入亩,田赋每亩加一分,杨嗣昌在奏疏中连总数都算出来了,每年可征银七百三十余万两。

    崇祯心中盘算着,现在李自成又反,局势靡烂,要剿灭其部,需要的粮饷可能达天文数字,若是征收三饷,合辽饷、剿饷、练饷三数,每年国库可增赋一千六百七十万两。

    只要有了银子,便可练出大量新军,无惧流贼。

    按照杨嗣昌的计算,大明天赋极低,每亩田地即便加征三饷,不过是多了几斤小米钱,远达不到“重赋”的标准,这也是让崇祯转忧为喜的原因。

    刑部尚书冯英听后,脸色一变,道“陛下,臣有本奏!”

    崇祯眉头微蹙,暗道怎么又是这个老东西?或许他同意征收三饷之举?

    冯英直接跪倒在地,亢声道“征收练饷之事,陛下万万不可施行,此举若行,何异于竭泽而渔?”

    崇祯皇帝端坐龙椅之上,冷冷的看着冯英道“此策不行,你倒是给朕想个能解这燃眉之急的法子来?”

    冯英却并不接茬,继续道“万历四十六年全国两京十三省加派辽饷,每亩土地加征税银九厘,崇祯四年加课银至一分二,崇祯十年又加增剿饷,若是征收这练饷,再增加一分课银,必然苦累小民!”

    他断然直言“如此层层加税,百姓困苦不堪,又逢连年的天灾,如再加税,百姓们被压的喘不过起来,剔脂刮髓,以致民穷盗起,天下将更乱啊!”

    冯英的话很明确,现在百姓连饭都吃不上,不造反才怪呢。

    陈新甲却是不以为然,道“真是危言耸听!杨相提议加征剿饷,也是权宜之计,只收今年一年,解了燃眉之急,来年不征便是”

    冯英长长的叹了口气,道“杨相提出的练饷虽解决了眼下的大难题,然他想过没有,各地土地有肥沃贫瘠,产量各不相同,统一按亩征收赋税,会造成大量的悲剧!”

    状元郎魏藻德立马站队陈新甲,说道“陛下,臣以为朝廷需实行铁腕手段实行加征三饷,征税再苦,仍然有中兴大明的希望,但若是不征税,各地流寇不能彻底剿灭,终将是大患。”

    陈新甲看得连连点头,暗道这姓魏的不错,不仅书读的好,还很有眼光,是个人才!

    崇祯若有所思,终于下定决心,他叹息道“朕便传诏开征三饷,暂累吾民一年,盼望匪贼尽灭后天下重归太平,百姓安居乐业。”

    冯英心中发冷,虽说暂定一年,只怕将来会成了定制。

    皇帝只看表面上的税率,每亩地只收几分银子,税率最多不过一成多,百姓应该能扛得住。

    他却不知道到了下面地方,老百姓的负担将会增到何种程度,各级贪官污吏绝不会放过这个搭车搜刮的大好机会,暗为加派者,不知几百千万,只怕是私派多于正赋,数倍乃至数十倍。

    冯英常年执掌刑部,看过不少贪官的案卷,有些地方官吏捞了钱后,却借口老百姓负担重,不忍心收,扣下饷银不上交朝廷,自己享用。

    他还曾看过近期一桩案卷,山东之地有些官员,竟私派赋税高达六倍之多!

    征收三饷,原是为了维护内外秩序稳定,但如此杀鸡取卵的做法,无疑是逼老百姓铤而走险,因加派而逼民为寇,要荡寇又得加派,于是恶性循环,大明能扛得住?

    冯英连忙站出来道“陛下,全国每年的正税不过四五百万两,而加征的副税高达一千多万两,最重要的是,户部在册的田地大多是藩王、勋贵、士绅官员、士子文人的,很多是不交税或是逃税的!如此摊派下去,最终的负担只会转嫁到普通百姓身上!”

    此话一出,众臣哗然,冯英的胆子也太大了,竟然连这种大实话都敢说,他是不想混了吗?

    太子在江南数省取消了所有阶层的纳税特权,但北方各省依旧保持如常,很多人对此事都避而不谈,冯英却当众说了出来!

    崇祯皇帝也是惊怒,他盯着冯英的眼神充满杀意,却半晌不发一言,人家说出这种大实话,一时间还真不知道以什么理由杀他。

    见皇帝迟疑,陈新甲道“陛下,此时若是不争,再过几年李贼势大无法遏制,即便是想征都征不了啊!”

    陈新甲的话如一道惊雷,将崇祯震住,他忽然想到,九边加中原各地,共计十八万大军,若是稍有失利,便是万劫不复。

    崇祯非常果决,立时道“传旨,立即加征三饷,不论豪门百姓,三教九流,谁敢抗税,杀无赦!”

    见大事已定,陈新甲等人歌颂道“陛下圣明!”

    皇帝虽如此说,但真到了下面,地方官员敢征收藩王、士绅的税?你怕是不想用腿走路了?

    最后,冯英完全豁了出去,跪在地上大呼道“陛下万万不可,朝廷一边剿贼,一边加税,只会让百姓们无法求生,最后被流贼裹挟而去,结果只会是流贼越剿越多,我大明危矣!”

    崇祯顿时怒了,喝道“你一口一个大明危矣,是何居心?来人呐,将他打入死牢!”

    被两名锦衣卫拖走,冯英感不惧,仍然大呼道“是驱民以为贼也,又何平贼之有!陛下何以不明这个道理!”

    崇祯冷冷的看着他被拖走,他心中也在好奇,在册田亩这么多,百姓负担说起来也不重,为什么他们总是纷纷抗拒甚至造反呢?

    无暇想那么多,他冷哼一声,说道“此事便这么定了,内阁一会拟个章程,尽快实施下去!”

    陈新甲松了一口气,能搞来银子,杨阁老在河南的战事便稳了,待杨阁老剿灭流寇,创不世之功,班师回朝后,自己入阁之事也该妥了!

    至于会不会有灾民大规模的加入流寇,陈新甲并没有当回事,亦或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待结束朝会,崇祯刚回到乾清宫时,只听慈宁宫太监哭着前来汇报昭妃老娘娘薨逝了

    崇祯十五年二月,万历皇帝妃嫔,在宫中渡过了六十四年的刘太妃薨逝,享寿岁,葬于银钱山,谥为“宣懿康昭太妃”。

    dagzuihouyigehenren0

    。